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2006,26(5):375-37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视力、眼压、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超声波等检查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42岁,平均25岁.5例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就诊时的视力:光感至0.05.眼底检查显示全视网膜散在出血、视网膜静脉迂曲,黄斑区有明显的水肿和出血,在水肿和脱离区的边缘可见大片渗出.坐位时视网膜脱离为2~5个钟点范围.全部患者均未见视乳头血管吻合支的形成.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或可见后极部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超声波测量有5只眼平均眼轴长为22.98 mm.结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少见、严重并发症.多见于青年患者,易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40例(40只眼)行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眼底情况、手术过程、预后(术后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原发疾病为先天性或发育性眼部结构异常16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1例、眼外伤9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例;手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平均13.5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33例(82.5%),最终视网膜复位39例(97.5%),剩下1例放弃二次手术;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4者3例,0.06~0.3者14例,≤0.05者23例,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继发青光眼5例(均可用降眼压眼药水控制).结论 全玻璃体切除术可以完全切除玻璃体,降低巩膜穿刺孔并发症、有效预防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促进睫状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小儿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特点及手术疗法。方法对28例30眼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的28眼中26眼解剖性成功,所有眼术后眼压均增高。随访20例21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5眼。最终视力提高9眼,不变7眼,下降5眼。最终眼压正常14眼,增高4眼,低眼压3眼。结论视网膜脱离范围和PVR的严重程度是影响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预后的主要因素。及时治疗并保持眼压的稳定,可以保持和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朱瑞琳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2009,33(4):281-285,288
脉络膜血管瘤系先天性血管畸形所形成的错构瘤.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多位于后极部.早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多局限于肿瘤附近,后期视网膜广泛脱离可导致视力丧失,并发视网膜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等.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本文对近年来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治疗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与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对同时患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的患眼,必须及时作出诊断处理,否则将有导致失明的危险。近年来,我院收治一例视网膜脱离伴发青光眼的病人,一例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眼病人,现报告讨论如下: 病例报告例1 丁××男 21岁住院号82—2183因双眼胀、头痛、视物模糊,于1982年2月20日因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三个月,眼压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08/2007-10住院治疗的11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眼底病变及预防性治疗情况。结果:在114例中对侧眼存在视网膜病变者31例(27.2%),其中46例高度近视者对侧眼眼底病变发生率高于非高度近视者(P<0.05)。对侧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3例,单纯格子样变性18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3例,单纯囊样变性或其它变性7例。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3例,经治疗后视网膜全部复位;18例单纯格子样变性和3例格子样变性合并视网膜干性裂孔眼,行激光光凝或冷凝封闭视网膜变性区及裂孔。经3mo~2a定期随访,未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脱离及其它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变性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对侧眼发生视网膜病变时,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措施,可安全有效的阻止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对侧眼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18例(18只眼)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一般情况、视力、眼压、眼底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颈动脉超声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探寻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结果 18例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8~78岁,平均40岁.患者就诊时视力为光感至0.8.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有14只眼,眼压≤21 mm Hg的有4只眼.18只眼均可见虹膜、前房角新生血管.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细;静脉不规则扩张,但不扭曲;视网膜赤道部有点片状出血,可见微动脉瘤,后极部有棉絮状斑.影像学检杳均显示有颈内动脉狭窄和阻塞表现.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低灌注视网膜病变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眼底表现及青光眼体征具有特征性.眼底病变以单眼为主,视网膜静脉扩张,但不扭曲,出血主要在赤道部.大部分患眼眼压高,视盘有凹陷性萎缩,虹膜及前房角有新生血管,可见各种形态的视野缺损.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前高度近视眼三面镜眼底检查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LASIK术前高度近视眼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的结果及类型。 方法:对241例屈光度在-6.00~-24.00DS之间准备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外,专门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详细记录其中18例有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检查结果。 结果:241例受检中,眼底多呈不同程度的豹纹状眼底改变,发生各种视神经、视网膜病变18例,约占被检人数7.5%。其中格子样变性2例(4眼),霜样变性1例(1眼),视网膜铺路石样变性l例(2眼),视网膜色素性变性2例(3眼),单纯视网膜裂孔5例(7眼),不完全性视网膜裂孔3例(3眼),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例(浅脱离1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例(1眼),视神经萎缩2例(4眼)。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在接受LASIK术前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是必要可行的,避免和减少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对于相关眼底视网膜变性的患者可密切观察随诊,必要时择期行预防性眼底激光治疗;有视网膜脱离者可及时行手术复位;超高度近视眼可选择晶状体摘除术。另外,通过眼底检查可鉴别和排除高度近视眼合并青光眼等疾患所致的视力下降,使LASIK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恶性青光眼是一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约1%~4%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还可以发生于有晶体的青光眼手术后当停止睫状肌麻痹剂或使用缩瞳剂后;众所周知的还可发生在白内障摘出术后。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报道比较少见,复习了大量恶性青光眼病例,仅有一例是发生在视网膜脱离扣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青光眼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8例(8眼)先天性青光眼术后视网膜脱离行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剥膜、硅油充填等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6~24个月,视力提高4眼(50%),不变3眼(37.5%),下降1眼(12.5%);眼压正常(10~21mmHg)者5眼(62.5%),使用前房穿刺联合降压药物后,眼压正常者2眼(25.0%),经药物及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正常者1眼(12.5%);7眼首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87.5%),1眼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2.5%);8眼手术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先天性青光眼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病情复杂,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有助于视网膜复位,提高视功能,控制眼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多伴有低眼压,高眼压与视网膜脱离同时存在者亦非少见。近年来视网膜脱离与高眼压之间的关系已引起很多人的注意。1973年Schwartz报告11例周边部有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继发开角型青光眼,同时有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血管瘤是脉络膜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自然病程结果可因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继发性视网膜囊样退行性变的逐渐加重而最终失明,甚至并发顽固性青光眼而摘除眼球。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孤立型和弥漫型。本文6例均为孤立型。我们对其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其中3例合并冷...  相似文献   

14.
沈玺  江睿 《眼科》2008,17(1):52-55
目的 总结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因、手术指征及术后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7例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相应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 病因、手术指征及术后效果.结果 57例(62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Coats病23例(45.2%),为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病因;其次为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8例(12.9%)、葡萄膜炎7例(11.3%)、视网膜血管瘤7例(11.3%)、泡性视网膜脱离6例(9.7%)、眼内炎4例(6.5%)和视乳头小凹2例(3.2%).严重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并发增生性病变是进行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术后短期大部分患者可获有用视力;随访6个月以上者64.9%,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5.4%,大部分患者仍能保留有用的视力.结论 Coats病是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中需要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当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引起增生性病变、玻璃体积血或病变累及黄斑时是采取玻璃体手术的主要指征.手术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有用视力.(眼科,2008,17:52-55)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眼后段并发症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7例(10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效果。其中玻璃体积血5眼,玻璃体积血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眼,周边劈裂腔进展累及黄斑2眼。所有病例均有周边视网膜劈裂及黄斑中心凹劈裂。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其余9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随访12~51月,平均38月,玻璃体积血者术后屈光间质透明,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且视网膜劈裂无明显进展。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用于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不仅可以清除浑浊的屈光间质,而且可以解除玻璃体牵引,阻止劈裂腔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改善和稳定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葡萄膜炎并发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式、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慢性全葡萄膜炎并发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结果 硅油填充术后11眼均有明显全葡萄膜炎反应,7眼瞳孔膜闭,形成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其余无眼压升高,视网膜复位好.硅油取出后,除1眼因复诊不及时致青光眼绝对期未能取出硅油外,硅油取出后10眼均无葡萄膜炎复发,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慢性葡萄膜炎并发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一般将先天性青光眼分为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及青光眼合并先天异常三种类型。而通常所说的先天性青光眼,是指由于前房角发育不全而不伴有其他眼部或全身发育异常的原发性婴幼儿开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现将我院近年对23例39眼先天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情况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97例(103眼)视网膜脱离伴发青光眼,其中原已有明确诊断青光眼病史、抗青光眼手术史的视网膜脱离21例(25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3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青光眼70例(72眼)。视网膜脱离与青光眼交替发病型3例。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硅油取出术后眼压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广泛应用 ,硅油填充术后的并发症如青光眼已引起许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 - 6 ] 。为了解硅油取出术对眼压的影响尤其对硅油术后青光眼的疗效 ,我们对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的 46例 46只眼行硅油取出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1 资料和方法46例中男性 31例 31只眼 ,女性 15例 15只眼 ,年龄 14~72岁 ,平均年龄 (4 2± 16 )岁。均因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填充术 ,术前患青光眼者被排除。高眼压是指眼压≥ 2 1mm Hg(1mm Hg=0 .133k Pa) ,低眼压是指眼压≤ 5 mm Hg。根据硅油取出前的眼压分为 2组 :正常眼压组…  相似文献   

20.
陈凤华  张兰  李志辉  宋维贤 《眼科》2002,11(3):144-146
目的:分析人工晶状体取出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30只眼人工晶状体取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为外伤性白内障;7例为老年性白内障,1例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白内障,1例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1例为先天性白内障,结果:人工晶状体取出的原因为人工晶状体脱位,人工晶状体夹持,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大泡性角膜病变,顽固性角素膜炎,继发青光眼等。主要采用虹膜粘连分开,瞳孔成形,人工晶状体重新固定或更换,人工晶状体取出联合玻璃体切除。玻璃体多膜联合手术,睫状体光凝术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某些严重并发症,取出人工晶状体可在一定程度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