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转移性骨肿瘤是癌肿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本组43例转移性骨肿瘤,56处转移病灶,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常有剧烈的持续性、顽固性疼痛,日轻夜重,如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更加剧烈。骨转移灶多发生在躯干骨和长骨干骺端,罕有发生在肘、膝关节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转移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是指骨外肿瘤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常见的有骨转移倾向的恶性肿瘤有前列腺癌、乳腺癌、肾癌、肺癌、甲状腺癌等,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多见,可分为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三种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与原发肿瘤的性质、转移部位、骨破坏程度密切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的骨痛、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脊髓或神经根压迫、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或高钙血症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检查出病灶21处,其中股骨有12处病灶,胫骨5处,腓骨2处,桡骨2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皮质改变、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和CT、MRI,可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原发肿瘤患者术前骨髓转移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 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73例胃原发肿瘤患者术中采取骨髓标本,经瑞氏-姬姆萨混合液染色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结果 73例胃原发肿瘤患者中骨髓转移18例占24.6%(骨髓染片中找到转移癌细胞). 结论 胃原发肿瘤骨髓转移,可见于各种病理类型胃肿瘤患者.转移细胞肿瘤有其独特的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晓希  姜小华  李瑞国 《河北医药》2012,34(9):1350-1351
近年来癌症患者明显增多,早期发现,规范化手术与放化疗应用,使癌症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但仍有大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病理性骨折,增加患者痛苦.病理性骨折处理仍是一大难题[1].2006年至2010年间我科收治肿瘤晚期并发四肢长骨骨折患者12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减轻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探讨鞍区肿瘤MRI影像学特征、临床价值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收治经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为鞍区肿瘤患者102例MRI影像学资料,归纳总结不同鞍区肿瘤类型MRI影像学特征,寻找鉴别诊断关键.结果 本组102例患者中经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垂体腺瘤30例,三叉神经瘤15例,脑膜瘤22例,颅咽管瘤12例,胶质瘤10例,生殖细胞瘤7例,脊索瘤2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1例;MRI诊断与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符合率为96.1%(98/102).不同类型鞍区肿瘤具有不同好发年龄、部位、影像学表现特点等.结论 MRI诊断鞍区肿瘤临床确诊符合率高,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区域及周围毗邻影像学特征,可广泛用于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中.  相似文献   

7.
叶涛 《哈尔滨医药》2012,32(4):285-285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临床确诊的30例胃肠间质瘤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X线气钡造影检查和CT检查,5例行MR检查.将三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类圆形22例,不规则形8例,直径2~6cm,27例轮廓光整,3例轮廓模糊;28例密度均匀,2例有坏死,1例有出血;胃内型3例,胃外型24例,胃壁内型2例,十二指肠3例;良性27例,恶变3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良性肿块周围黏膜无破坏,恶性肿块密度不均并有周围黏膜破坏.CT增强和MR增强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增强明显.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起来,并注意与其他常见疾病鉴别,可做到及时确诊胃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8.
任何恶性肿瘤,不论癌或肉瘤均可转移至骨内,以癌为多见。恶性肿瘤中,发现骨转移者约27.2%,骨骼对X线摄影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目前X线平片检查仍是诊断骨转移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具有特殊X线表现的骨转移瘤13例进行报道,以提高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认识。1 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30~56岁。临床表现开始为局限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深部疼痛,个别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有1例出现恶液质征。病灶均采取X线平片摄影或X线分层摄影。原发肿瘤主要来源有肺癌、肝癌、肾上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乳腺癌。2 X线表现2.1…  相似文献   

9.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彩建  王宁  陈子敏 《河北医药》2012,34(12):1796-1797
目的 观察分析骨转移瘤采取X线和CT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骨转移瘤48例,均采取X线和CT进行诊断,观察分析其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肿瘤为肺癌的骨转移率最高,其次为乳腺癌,鼻咽癌是第三位,明显高于其它原发肿瘤的转移率(P<0.05).X线诊断发现骨破坏27例,诊断率56.3%;CT诊断发现均有骨破坏,诊断率为100%,两种诊断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瘤采取X线和CT诊断的方法 均对其有重要诊断意义,应根据临床症状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对于合并软组织肿块或出现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建议使用X线检查,对于已明确原发瘤的患者建议使用CT检查,对于疑似骨转移瘤,临床诊断不明的患者建议联合X线、CT或MR检查确诊,结合各项检查的优势,尽可能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超声检查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50例肺癌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并对可疑病灶进行超声检查,与CT、MRI或病理活检结果对照.结果 150例患者经全身骨显像检查后共有65例患者221个可疑骨转移灶,联合超声检查后,对于可穿透探查的133个病灶,超声拟诊其中5个病灶为良性病变,与临床确诊4个良性病变比较,误诊1个;联合超声和临床确诊结果均表明,肺癌骨转移多位于胸部.结论 骨全身显像联合超声检查诊断肺癌患者骨转移可以优势互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黄琰 《北方药学》2014,(8):113-1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中容积重建(VR)技术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在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乳癌发生肋骨转移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采集图像后,分别采用VR及SSD等技术进行图像处理,观察两种后处理技术在不同类型肋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在52例患者中确诊发生成骨转移病灶103处,VR确诊率为100%(103/103),SSD确诊率为30.1%(31/103);发生溶骨性转移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100%(20/20),SSD确诊率为55%(11/20);发生混合型骨折病灶107处,VR确诊率为100%(107/107),SSD确诊率为71.03%(76/107);发生病理骨折病灶20处,VR确诊率为85%(17/20),SSD确诊率为100%(20/20);发生膨胀性生长病灶49处,VR及SSD确诊率都为100%。结论:VR无论在发现融骨性还是成骨性及混合性肋骨转移瘤上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SSD由于是表面遮盖技术只能在发现病理性骨折方面确诊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王勤  王欢欢  张淮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71-3172,I000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GIST均为单发,位于胃10例,小肠4例。肿瘤多为圆形、类圆形,少数为分叶状不规则形。免疫组化检查:CD117(+)12例,CD34(+)9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对GIST的诊断及定位有重要价值,但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骨转移瘤系指癌、肉瘤或其它恶性病变转移到骨骼而发病者 ,较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多见。骨转移瘤中以癌最多 ,恶性肿瘤中发现骨转移约 2 7.2 %。骨骼对 X线摄影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故 X线平片检查仍是诊断骨转移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2 ]。本文收集经手术病理或 ECT证实 ,并具有特殊 X线表现的骨转移瘤 13例进行报道 ,以提高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认识。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性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30~ 5 6岁。临床表现开始为局限疼痛 ,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深部疼痛 ,个别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 ,有 1例出现恶液质征。病灶均采用 X线平片摄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具体研究其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的检测影像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一种就诊断及鉴别胃肠道间质瘤理想方法。方法将收录出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住院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8例患者中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18例患者作为其研究对象。特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其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灶均发生在食管、胃、肠系膜、空肠部位,其人数分别为1、10、5、2例。经螺旋CT扫描,其影像学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形状呈椭圆型或类圆形,有7例患者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经增强CT扫描发现,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2.3%;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为81.8%;对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90.7%。结论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率及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在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正强  袁超  殷锴  张将 《安徽医药》2013,34(4):478-481
目的研究核素骨显像(bone scintigraphy,BS)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脊柱转移瘤的鉴别及确诊价值,并探讨两者检查的优劣势,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核素BS与脊柱MRI检查,分别阅读各自发现的病灶,再两者对比阅读发现的病灶,随访直至确诊,验证两者结合检查对提高诊断率的可行性。结果 54例患者,BS阳性44例(81.5%),MRI检查阳性43例(79.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BS检出病灶数130个(89.0%),MRI检出病灶数127个(87.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例52例(96.3%),与任一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0.008);BS联合MRI检查发现骨转移病灶数145个(99.3%)。结论BS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全身转移病灶,是早期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MRI检查特异性更高,解剖定位明确,并能显示软组织病灶;两者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提高了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汤艺 《江西医药》2007,42(5):422-423
目的 探讨骨肿瘤导致颈肩腰腿痛误诊的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择18例以颈肩腰腿痛为主诉,后经检查确诊为骨肿瘤或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例中骨转移瘤13例,原发瘤5例;12例血沉加快,6例碱性磷酸酶增高,经X线摄片、CT、MRI检查诊断为骨转移瘤或原发瘤.结论 中老年人持续颈肩腰腿痛,夜间痛甚,应仔细检查,常规摄X线片,必要时做CT、MRI、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腹壁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并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检测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妇科2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实行经腹壁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获得其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联合频谱多普勒血流信息,对比血β-HCG水平变化,动态观察和随 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 2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经多种影像学检查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查并最后病理确诊.病灶位于子宫内膜3例,宫内和肌壁15例,有宫旁转移3例,远处转移2例.病理确诊为侵蚀性葡萄胎12例,绒毛膜癌8例,胎盘部位1例.结论 临床检测血β-HCG是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与治疗随访的重要参考指标,经腹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并结合血β-HCG水平检测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常易转移至骨组织.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50万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其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最易发生.另外,超过90%的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有明显的骨损害.骨转移瘤常见的并发症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以及高钙血症.  相似文献   

19.
廖永华  余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02-103
目的:探讨对转移性肿瘤实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转移性肿瘤患者20例,在原发病灶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的基础上行转移病灶介入栓塞化疗。结果:2例乳腺癌右肾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后转移灶明显缩小,随访至2010年12月患者已生存2年3个月;5例食管癌肝转移患者,转移灶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随访至2010年12月,3例患者生存时间为2年8个月,2例患者死亡;6例胃癌肝脏转移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3例患者出现其他部位多发转移灶死亡,3例至今已生存2年4个月。3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后转移灶缩小,效果明显,3例患者随访2年至今生存。全部患者两年生存率为68.75%(11/16)。结论:对于转移性肿瘤患者在原发病灶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对转移病灶进行栓塞治疗,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建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156-1157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常规钡餐检查11例,小肠造影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2例,超声检查13例,CT检查23例。结果肿瘤发生于十二指肠5例,空肠11例,回肠8例,其中空肠多发1例,空回肠多发1例。上消化道钡餐检出2例,小肠造影检出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2例,B超检出12例,CT检出21例。CT检查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17例),少数呈均匀等密度(4例)或囊性低密度(2例)。增强CT检查病灶多有明显强化,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18例。结论小肠间质瘤在影像学检查上有一定的特征,包括边界光整、富于血供、淋巴转移少见和临床症状较轻等,其中,B超和CT检查是小肠间质瘤主的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最后确诊须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