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丽  王冰舒 《山东医药》2011,51(28):66-67
目的观察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是否受年龄因素影响。方法 5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27例、年龄30~45岁,B组23例、年龄70~85岁。两组均于全麻诱导时给予1.5 mg/kg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采用TOF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全静脉麻醉,术中间断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维持T1在5%~10%,至术毕。记录其肌松作用时间等药效学指标。结果 A组起效时间略快于B组,B组阻滞作用时间略长于A组,但两组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受年龄因素影响不大,适合应用于老年人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及自身预注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将7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Ⅰ—Ⅴ组各14例,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Ⅰ~Ⅳ组分别预注罗库溴铵0.06mg/kg、维库溴铵0.01mg/kg、阿曲库铵0.0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1mg/kg,Ⅴ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3min后Ⅰ-Ⅳ组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9mg/kg。观察插管量后的起效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结果I~Ⅳ组的起效时间分别为(5.6±1.3)、(5.8±1.4)、(5.2±1.2)和(6.3±1.1)min,与Ⅴ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预注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及自身预注都能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改善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定性方法评估TOF T1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手术成年患者108例,静脉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用TOF WATCH SX监测仪以TOF模式透皮刺激腕部尺神经,同时在同侧手应用目测法观测单次静注2×ED95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肌松监测仪诱发拇内收肌颤搐反应的恢复过程.按给予的不同肌松药将患者分成男性罗库溴铵组(Rm组)、女性罗库溴铵组(Rf组)、男性顺阿曲库铵组(Cm组)及女性顺阿曲库铵组(Cf组).记录TOF WATCH SX监测TOF反应依次出现时的T1值、T4出现时的TOFr值;Tmax到T1出现时间(T0~T1)、T1到T2再现时间(T1~T2)、T1到T3再现时间(T1~T3)及T1到T4再现时间(T1~T4).目测法观测当TOF count=1、2、3、4时,肌松监测仪实测的T1值,记为C1、C2、C3、C4;记录Tmax到TOF count 1出现时间(T0 ~C1)、TOF count 1到TOF count 2再现时间(C1~C2)、TOF count 1到TOF count 3再现时间(C1~C3)及TOF count 1到TOF count 4再现时间(C1~C4).结果 四组分别比较T0~C1、T0~ T1,Cm组较Rm组时间长(P<0.05),Cf组较Rf组时间长(P<0.05).分别比较C1~ C2、C1~ C3、C1~C4、T1~T2、T1~ T3、T1~ T4,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总体C1~ C2与T1~T2比较、C1 ~C3与T1~ T3比较、C1~ C4与T1~T4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应用TOF WATCH SX所测得的TOF反应依次出现时的实测T1值为4.0(3.0,4.0)%、12.0(10.0,16.0)%、22.0(18.0,27.0)%、27.0(21.3,33.0)%.当TOF count=1时,四组患者实测T1值为0.当TOF count=2、3、4时,所对应的实测T1值为0.0(0.0,3.8)%、6.0(5.0,9.0)%、9.0(6.0,13.0)%.结论 肌松药从深度阻滞到早期恢复阶段罗库溴铵较顺阿曲库铵恢复快.目测法观测TOF count1出现较加速度换能器肌松监测仪测到的T1显现早.根据TOF count1出现的时间可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恢复到TOF count=2、3、4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肾移植手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30例肾衰末期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RⅠ组和RⅡ组各15例,麻醉诱导时分别静注2ED95和3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加速度仪对前臂尺神经行4个成串刺激(TOF)来评估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并与肾功能正常的NⅠ组和NⅡ组比较。结果 RⅠ组与NⅠ组、RⅡ组与NⅡ组间比较,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各肌松恢复参数均稍有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RⅠ组和NⅠ组比较,RⅡ组和NⅡ组起效时间明显提前,但各组未发现组胺释放现象。结论肾衰对全麻诱导期间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的药效学无明显影响,增加诱导剂量可缩短起效时间,顺式阿曲库铵可安全地用于肾移植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顺式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在老年患者中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采用加速度肌肉松弛监测仪 ,观察单次静脉注射 2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在老年患者中的药效学 ,并与非老年患者比较 ,为 2种肌肉松弛药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5 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Ⅰ~Ⅱ级患者分为 4组 ,其中老年组 2 7例 (顺式阿曲库铵 15例 ,维库溴铵 12例 ) ,非老年组 2 6例 (顺式阿曲库铵 15例 ,维库溴铵11例 )。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经肘前静脉注入顺式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 0 1mg/kg(相当于 2×ED95剂量 )。用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 ,采用 4个成串刺激 (TOF ,频率 2Hz ,波宽 0 2ms ,串间间隔15s)。肌肉松弛效应观察指标包括 :起效时间 ,T1最大阻滞程度 ,T1恢复到 2 5 %、75 %、90 %的时间 ,TOF比值恢复到 70 %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 (T1恢复 2 5 %~ 75 %的时间 )。 结果  4组患者最大阻滞程度均大于 97 8% ,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显著性 ;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以及肌肉松弛恢复各项参数均稍长于非老年患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起效时间 (3 0min)明显长于非老年患者 (2 2min ,P <0 0 5 ) ;老年患者维库溴铵肌肉松弛恢复指数 (15 4min)明显长于非老年患者 (10 7min) ,其他药效学参数也均明显长于非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魏丕红  杨在启 《山东医药》2010,50(29):105-106
顺式阿曲库铵是阿曲库铵10种同分异构体中的1种,是一种新型的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为探讨七氟醚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2009年2~12月,我们将七氟醚不同呼气末浓度稳定40min后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观察后者起效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及其对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米库氯铵组和阿曲库铵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肌松药起效时间和静脉注射肌松药到4个成串刺激(TOF)恢复25%时间。比较麻醉前(T0)、静脉注射肌松药后1 min(T1)、静脉注射肌松药后2 min(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时2组患者的HR、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组胺(HIS)。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米库氯铵组患者的肌松药起效时间[(211.3±32.5)vs(383.5±34.5)s]、静脉注射肌松药到TOF恢复25%时间[(23.5±4.5)vs(40.4±6.4)min]均显著短于阿曲库铵组(P0.05)。T4时米库氯铵组患者的HR[(84.3±13.8)vs(94.5±15.4)次/min]、MAP[(94.3±13.8)vs(104.7±9.2)mmHg(1 mmHg=0.133 kPa)]、BIS[(55.7±6.8)vs(60.2±7.0)]和NE浓度[(654.7±165.3)vs(766.0±100.0)ng/ml]均显著低于阿曲库铵组(P0.05)。T1[(1.31±0.17)vs(0.56±0.05)ng/ml]、T2[(1.04±0.15)vs(0.55±0.03)ng/ml]、T3[(0.79±0.09)vs(0.54±0.03)ng/ml]、T4[(0.67±0.08)vs(0.56±0.04)ng/ml]时米库氯铵组患者的血清HIS浓度均显著高于阿曲库铵组(P0.05)。结论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米库氯铵在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更能有效保持患者HR和MAP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患者合并糖尿病行静脉复合麻醉时,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情况。方法该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67例入院行全麻腹部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麻醉评分ASAⅠ~Ⅱ级,并根据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正常组、疾病组,所有患者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记录不同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恢复指数TOF90以及恢复指数RI,分析糖尿病对肌松药物肌松效应的影响。结果疾病组肌松效应指标药物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用时均长于正常组,疾病组药物起效用时长、作用时间长、肌松恢复用时长(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静脉复合麻醉时,用药顺式阿曲库铵疾病会造成药物起效、作用时间延长,肌松恢复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反L胸骨小切口胸腺瘤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采用反L胸骨正中部分劈开小切口,对2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扩大的胸腺瘤切除手术。结果7例肌无力症状完全缓解,15例症状显著改善,2例症状轻微改善,1例手术后症状完全没有好转。结论反L胸骨小切口胸腺瘤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断静脉注射(IBI)、持续静脉输注(CI)和靶浓度控制输注(TCI)三种给药方式对老年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年龄≥65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IBI组、CI组和TCI组各20例。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监测。IBI组和CI组快速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TCI组诱导期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3μg/ml,插管后将靶浓度降至1.0μg/ml,以0.2μg/ml递增或递减,维持T1颤搐高度(T1)与对照值(Tc)的比值(T1/Tc)在5%~10%;CI组当T1/Tc恢复至10%后开始以4μg·kg-1·min-1持续输注罗库溴铵,调整速率,维持T1/Tc在5%~10%;IBI组当T1/Tc恢复至10%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15 mg/kg。记录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停用肌松药后T1/Tc恢复至25%的时间(T1/Tc 25%)、恢复指数(T1/Tc从25%恢复至75%的时间),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T4/T1)恢复至90%的时间(TOF90%),计算单位时间罗库溴铵使用量。结果 IBI、CI、TCI组各有18、19、18例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IBI组和CI组罗库溴铵起效快于TCI组(P0.05)。停用罗库溴铵后,IBI组T1/Tc 25%、恢复指数和TOF 90%长于CI组和TCI组(P0.05),CI组和TCI组相比无差异(P0.05)。TCI组术中罗库溴铵平均用量高于IBI和CI组(P0.05),IBI和CI组肌松药用量无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中采用效应室靶浓度3μg/ml的罗库溴铵进行诱导时,肌松效应显现较慢;术中以TCI或CI方式给予罗库溴铵,停药后患者神经肌肉传导功能恢复较迅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注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对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开腹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7组。C0组为对照组,预注生理盐水3 ml。C1、C2、C3组分别预注0.005、0.01、0.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R1、R2、R3组分别预注0.03、0.06、0.09 mg/kg罗库溴铵。3min后行常规全麻诱导:C1、R1组用顺式阿曲库铵0.145 mg/kg,C2、R2组用顺式阿曲库铵0.140 mg/kg,C3、R3组用顺式阿曲库铵0.135 mg/kg。术中采用丙泊酚4.0~6.0μg/ml靶控输注、芬太尼0.05~0.1 mg/次间断给药。分别记录各组插管时间。结果与C0组相比,C1、C2、C3、R1、R2、R3组插管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预注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可缩短顺式阿曲库铵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MG伴胸腺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行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对照组48例行经胸腔胸腺扩大切除术,两组均切除胸腺和清扫前纵膈脂肪组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围术期未观察到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2%(P<0.05)。两组术后1年EORTC-QLQ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具有创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可应用于MG伴胸腺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郭洪山  周斌  赵昌学 《山东医药》2010,50(42):78-78
目的观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4例胸腺瘤合并MG实施手术治疗,切除胸腺瘤及其周围胸腺组织。结果 31例术后恢复顺利,3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MG危象。随访29例,症状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1例。结论胸腺瘤合并MG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胸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发病率约为0.2/100 000。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的伴随症状,此类患者可发生肌无力危象进而导致死亡。胸腺切除术已经成为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文针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的术前检查、临床诊断与分期、外科手术方式与入路选择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董有静  李旭  刘娟 《山东医药》2012,52(8):71-73
目的比较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与间断静注的药效学特点,探讨其最佳给药方式。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顺式阿曲库铵持续泵注组(Ⅰ组,15例)和间断静注组(Ⅱ组,15例),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2组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的维持时间及肌松恢复过程,并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药量。应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全部病例在肌松恢复期均未予以拮抗,使其在安静状态下自然恢复。当TOF恢复至T1/Tc≥75%时,结束肌松监测,呼吸恢复满意后拔管。结果Ⅰ组肌松维持用药量为(0.78±0.15)μg/(kg.min),Ⅱ组为(1.09±0.33)μg/(kg.min),P<0.05。2组患者肌松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泵注后Ⅰ组的恢复指数为(13.13±3.36)min,Ⅱ组为(14.38±4.48)min,P>0.05,但Ⅰ组快于Ⅱ组。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可维持恒定的肌松水平且单位时间内较间断静注节省肌松药用量,Ⅰ组停止泵注后恢复指数较Ⅱ组稍快。  相似文献   

16.
邹宗强  孟凡民 《山东医药》2009,49(16):53-54
40例ASAⅠ-Ⅲ级接受手术的患者,根据肝功能情况分为两组,实验组为2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为20例肝功能正常者。麻醉诱导后静注0.15mg/kg(3ED95)顺式阿曲库铵,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发现两组T1最大阻滞程度均为100%,实验组起效时间延长,其余药效学参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提示3EP95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用于肝硬化患者能提供优良插管条件,但起效时间延长,反复追加无蓄积,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手术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研究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常规开胸行胸腺切除治疗MG的23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均无术后死亡,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引流量、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天数VATS组优于常规开胸组(P均〈0.05)。结论 VATS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MG患者,手术创伤较小、恢复时间短、疼痛程度轻、切口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于荣  秦治明  吴滔  周伟 《山东医药》2012,52(44):93-94
目的评估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与单纯胸腺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探讨MG对于胸腺瘤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方法对1998~2007年收集的胸腺瘤伴MG(A组,47例)和单纯胸腺瘤(B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法手术的患者7例(A组2例,B组5例,P=0.002);胸腺瘤患者中有11例合并胸腺增生(A组9例,B组2例,P=0.001),1例合并微小胸腺瘤(A组1例,B组0例,P=0.000)。WHO分型中A型和C型胸腺瘤未发现胸腺瘤伴MG病例。术后A组有5例死于术后MG危象,B组有2例Ⅳ期和(或)C型患者死亡。A组与B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88.3%,P=0.076。结论伴或不伴MG对胸腺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MG危象是造成胸腺瘤伴MG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肿瘤进展至Ⅳ期或处于C型则是单纯胸腺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胸腺增生及微小胸腺瘤是引起患者术后MG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本医院1970年-2011年实施的胸腺切除术的306例MG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从多种相关因素(例如年龄、分型、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方式、预后等)中筛选出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与患者发病年龄、手术时间、病程、术前分型、术前是否累及吞咽肌、术前是否发生危象、是否确定为胸腺瘤相关,并且关系着患者的预后。 结论:术前吞咽肌受累、术前发生危象、确诊胸腺瘤是预测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25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为病例组,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时切取的正常胸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胸腺瘤中Bcl-2及Fas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645、3.200,P均〈0.05),但Bcl-2和Fas的表达水平与胸腺瘤患者的重症肌无力Ossermen分型、术前病程、年龄及性别等临床因素均无显著相关。结论 Bcl-2和Fas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