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7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并对其中的4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作专门分析.结果 显示,SLE与LN组血清G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两组活动期GH水平均明显高于静止期(P均<0.05);SLE与LN患者血清GH水平均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745、0.711,P均<0.05).认为GH在SLE和LN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可将GH作为判断SLE和LN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相关资料相关性。方法比较SLE组82例与正常组68例、活动性指数(SLEDAI)≥6与SLEDAI<6组、狼疮性肾炎(LN)组与非LN组间的IRF4水平差异,分析IRF4水平与SLE患者的炎性相关指标,包括SLEDAI、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计数(WBC)、实验室指标包括ANA滴度、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SLEDAI≥6的SLE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低于SLEDAI<6的患者(t=2.793,P<0.01);IRF4水平与SLEDAI、CRP、ESR、WBC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抗ds-DNA增加的SLE患者IRF4水平显著低于抗ds-DNA未增加患者(t=3.443,P<0.01);抗SSA抗体阳性患者的IRF4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患者(t=2.012,P=0.039)。结论 IRF4与老年患者SL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其水平与SLEDAI、抗ds-DNA增加与否、抗SSA抗体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SLE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将AnuA与疾病活动度(以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nuA在SLE中的阳性率高于作为SLE诊断标准中的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而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阴性患者的AnuA阳性率仍可达到32.2%和57.4%。结论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且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和反映SLE病情活动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及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和69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浓度。同时记录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自身抗体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血清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SLE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0.9%、62.4%和62.8%。血清抗C1q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84.2%)明显高于阴性组(23.6%)。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55.36±51.96)RU/ml及阳性率(71.1%)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12.09±14.46)RU/ml,12.5%。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62.46±50.29)RU/ml及阳性率(85.7%)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8.79±6.42)RU/ml,3.9%。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87.9%与50.0%)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66.7%与33.3%)。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和抗Sm(Smith)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71.1%与12.5%),(77.8%与47.9%),(57.8%与25.0%),(31.1%与10.4%)。SLE疾病活动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85.7%与3.9%),(88.1%与41.2%),(61.9%与17.6%)。活动LN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93.9%与8.3%),(87.9%与50.0%),(66.7%与33.3%)。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93.9%与13.1%),(87.9%与48.3%),(66.7%与26.7%),(43.5%与8.5%)。结论血清抗C1q抗体能够反映SLE的疾病活动,并与SLE肾损害相关,是对活动性LN敏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并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3(C3)、补体4(C4)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LE组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LE组患者ANA高滴度亚组及低滴度亚组之间,抗Sm抗体阳性与阴性之间,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ds-DNA抗体阳性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P0.05);SLE组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IgG、SLEDA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与C3呈明显正相关,而健康对照组25羟基维生素D3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明显下降,与抗ds-DNA抗体和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检测25羟基维生素D3对SLE诊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h17)的变化,并与病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17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例SLE患者,根据SLEDAI评分及有无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进行分组;同时选择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阳性表达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RA患者明显高于SLE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Th17阳性表达百分率在SLE病情活动组较非活动组升高(P<0.05),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有肾功能损害者高于无肾功能损害者(P<0.05),且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相关(P<0.05),并与血小板计数及抗ds-DNA抗体滴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且与其病情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及蛋白尿相关,亦影响SLE患者血小板及抗dsDNA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SLE组)血清BAFF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SLAM)和损伤指数(SLICC/ACR);对BAFF水平与补体C3和C4、SLAM、SLICC/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照组为45例查体健康者。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阳性者(13例)BAF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均〈0.001。BAF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47),与补体C4无明显相关性,与SLAM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2);与SLICC/ACR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9)。结论BAF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发展,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活动性及预后;应用BAFF拮抗剂有望改善SLE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C1q及抗C1q抗体(C1qAb)水平,比较血清C1q与C1qAb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1q及C1qAb水平与SLE、狼疮肾炎(LN)以及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SRID)检测血清C1q,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1qAb。结果 SLE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对照组,而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LN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非LN的SLE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非LN的SLE患者。SLE患者血清C1qAb与C1q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病情活动期的SLE患者血清C1q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血清C1qAb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结论 血清C1q的降低及血清C1qAb的升高与SLE相关。血清C1qAb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血清C1q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C1q、C1qAb水平与SLE患者肾脏损害显著相关。血清C1q、C1qAb水平与病情活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分泌模式的关系。方法检测40例SLE患者血清催乳素(RPL)、IL-2、IFN-γ、IL-4、血沉(ESR)、抗核抗体(ANA)及抗ds—DNA。结果1.SLE病情活动组血清高催乳素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2.SLE高RPL组IL-4水平高于正常催乳素组,而IFN-γ、IFN-γ/IL-4水平低于正常催乳素组,两组间IL-2水平无显著差异;3.SLE高RPL组DAI、ESR、ANA滴度及抗ds—DNA高于正常催乳素组,且催乳素水平与SLE患者病情活动呈正相关。结论SLE患者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呈Th2优势状态,高催乳素血症与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6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31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对照。结果LN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与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抗心磷脂(aCL)IgG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和aCLIgG抗体分别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入选的自变量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在LN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抗核小体抗体、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P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血清OPN在SLE中的意义及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并监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OPN的相关性.结果 68例SLE患者中79%血清OPN阳性,20名正常对照组0PN均阴性,SLE组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OPN阳性组的SLE患者与OPN阴性组的SLE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血清OPN阳性组SLE患者发热、脱发、白细胞降低、肝脏损害、补体C4降低、免疫球蛋白IgA增高、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PN阴性组(P<0.05). 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SLE患者血清OPN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292;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OPN水平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的病情活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抗核小体抗体(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16例SLE患者和150例非SLE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uA、抗双链DNA(ds—DNA)抗体、C3、C4、血沉(ESR)水平,评估SLE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病情活动程度。利用ROC曲线、四格表、多因素秩和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评价ANuA对SLE的诊断价值。结果ANuA诊断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和98.0%。SLE活动组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SLE稳定组和非SLE风湿病组;肾脏受累的SLE患者体内的ANuA水平明显高于无肾脏受累者及非SLE风湿病组。ANuA与抗ds—DNA抗体、SLEDAI评分呈正相关,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结论ANuA对于SLE的诊断价值与抗ds—DNA抗体相似;在中低度活动的SLE患者中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情况下,ANuA水平的升高有助于SLE诊断的确立;SLE患者体内ANuA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了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LE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并与其他免疫学指标和对照组(1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LE组sl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有肾损害者明显高于非肾损害者,P均〈0.01。抗ds-DNA阳性者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二者与血沉呈正相关。认为血清slCAM-1、sVCAM-1在SLE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及血清C。q抗体的表达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41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及血清C1q抗体水平,将上述指标分别与抗核抗体(ANA)、dsDNA抗体及SLE活动性指数评分(SLEDAI)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FcγRⅡb的表达均减少(以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血清C1q抗体水平明显增高,FcγRⅡb和C1q抗体与ANA、抗dsDNA及SLEDAI评分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FcγRⅡb与C1q抗体呈低一中度负相关。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cγRⅡb表达缺陷和血清C1q抗体水平升高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FcγRⅡb和C1q抗体是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三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狼疮疾病活动和狼疮肾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对狼疮活动和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 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为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组、LN和非LN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C1q抗体和AnuA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比较三抗体单个和联合对疾病活动和LN的价值。结果抗C1q抗体、AnuA和抗dsDNA抗体阳性对疾病活动的敏感性分别为 71.4%、75.0%和66.1%,特异性分别为75.5%、70.6%和88.2%;抗dsDNA抗体阴性患者分别有36.7%抗 C1q抗体阳性和26.5%AnuA阳性。疾病活动组三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三抗体与 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ESR)、IgG、球蛋白水平显著正相关,与C3、C4及白蛋白水平显著负相关。LN组三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LN组。结论三抗体都是狼疮疾病活动的指标,都与LN有关,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疾病活动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SmD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50例SLE患者和216例非SLE对照血清的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非SLE包括2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33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53例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70例。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中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抗SmD1抗体在150例SLE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6.00%,高于抗Sm抗体(36.00%,χ2=27.01,P=0.000)和抗ds-DNA抗体(51.33%,χ2=6.65,P=0.010),抗SmD1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特异度分别为87.50%、98.15%和98.61%。抗SmD1抗体浓度与SLE患者颊部红斑、脱发等症状相关(P0.05),与肾脏受累、关节炎、口腔溃疡、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神经系统受累、间质性肺炎、肺动脉高压等症状不相关(P0.05)。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中抗SmD1抗体阳性率为22.67%。结论抗SmD1抗体在SLE疾病诊断中敏感度显著高于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该抗体对SLE的诊断,特别是抗ds-DNA抗体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抗C1q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与狼疮肾炎(LN)肾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以及对LN的活动性的评价.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活动期LN患者60例和非LN患者60例血清中的抗C1q抗体,分析这一抗体与LN肾组织病理改变、活动指数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水平(89±26)U/ml较非LN患者(57±23)U/ml高(P<0.01);60例LN患者有同期肾活检病理资料,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Ⅳ型18例,Ⅴ型16例.经方差分析显示,各病理类型问抗C1q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Ⅳ型LN的抗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1);C1q在肾组织的沉积与血清抗C1q抗体水平相关;血清抗C1q抗体水平与肾脏病变的活动指数(AI)及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者(P<0.01).结论 血清抗C1q抗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N肾脏的病理改变,并与肾脏病变活动指数有相关性,检测血清抗C1q抗体对评价LN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耿静  刘慧敏  李显平 《山东医药》2008,48(35):76-77
研究对象为46例单纯SLE患者(SLE组)、52例并发狼疮性肾炎(LN)的SLE患者(LN组)及28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其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水平及外周血循环系统sEPCR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N组和SLE组血浆sEPCR水平及sEPCR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且LN组显著高于SLE组(P〈0.01、0.05)。认为sEPCR在SLE及LN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LN早期诊断标志物;以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为靶位可能成为治疗SLE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