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腺苷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通过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尽早恢复病变心肌的有效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有效降低病死率。然而,缺血心肌恢复再灌注后,因再灌注损伤产生心肌形态及功能异常变化,甚至可能使部分缺血存活的心肌坏死而失去活性。严重影响了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令人鼓舞的是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腺苷能够预防和逆转无复流现象,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心肌再灌注损伤及腺苷在AMI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及时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即再灌注是临床上挽救缺血心肌的最有效措施,但再灌注会引起严重的再灌注损伤。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的坏死与心肌功能障碍,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内源性保护手段。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诱导触发因子释放,经多条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介导,作用于多种效应器,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环节而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是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也蕴含矛盾双方互相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一氧化氮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缺血后心肌进行再灌注治疗是近代医学的一大进展,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日益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心肌再灌注损伤多以四种形式出现:①再灌注可使缺血区存活的心肌和内皮细胞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这是再灌注损伤最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导致梗死面积的扩大.②尽管恢复血供,但缺血区发生无复流现象和冠脉血流储备减少,使缺血心肌并无或无充分的血液供应.③心肌顿抑使局部存活的心肌收缩功能暂时性减退或消失.④往往在短暂的(5~15min)冠脉缺血后、再灌注数秒到数分钟内出现  相似文献   

4.
清醒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自由基假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自旋捕捉技术在清醒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并且首次证明,当没有开胸,麻醉等非生理状态存在时,缺血再灌注的顿抑心肌中仍有自由基产生,其产生的幅度与缺血期心肌血流呈负相关,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顿抑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拓宽和加深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假说的认识,同时也建立了在清醒动物中测定自由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凌  林荣 《心脏杂志》2007,19(5):600-603,613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一方面恢复了心肌的血供,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再灌注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冠状动脉再灌注开始时对冠脉进行短暂、重复的开通及再闭过程,随后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即"缺血后适应",能减少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缩小缺血心肌的梗死面积。本文就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栓溶解疗法,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这些措施均可使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改善心肌功能。但是再灌注在给缺血心肌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往往还对缺血心肌产生严重的再灌注性损伤。常见的心肌损伤表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顿抑,严重时可造成心肌细胞死亡。现一般认为再灌注损伤与缺血心肌再灌时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有关,氧自由基可能是再灌注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缺血再灌注模型损伤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与心肌组织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细胞生物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及黄芪甲苷处理后的心肌组织损伤、细胞自噬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大鼠心肌组织中心肌灶性病变严重,兼有波浪改变及大片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面积明显增多(P<0.05),而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可使心肌灶性病变和炎症细胞浸润的面积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心肌组织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P<0.05),而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均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组织细胞Beclin1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面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与自噬相关的Beclin1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高利  王安彪 《山东医药》2006,46(27):93-94
心肌较长时间缺血造成一定损伤后,恢复供血后不但不能减轻或逆转损伤,反而加重损伤,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内直视手术主动脉阻断期间,冠脉供血中断,心肌细胞进入无氧代谢,心肌恢复氧供后,大量自由基生成,导致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明显增加,细胞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增加,心肌遭受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就是氧自由基释放和细胞内Ca^2+超负荷。1986年Murry等首次报道犬心肌短时反复缺血可缩小随后长时间缺血造成的心肌梗死范围,即心肌缺血预适应(MIP)。MIP的保护作用是机体产生了某些活性物质增强了细胞或组织器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应用外源性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模拟MIP,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为药理性预适应。药理性预适应以药物替代缺血刺激,克服缺血损伤的弊端,为心肌保护开创了广阔的前景。现将常见可行药理性预适应的药物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后处理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缺血后处理是指长时间缺血后,在再灌注开始时,通过反复短暂间断的再灌注/缺血而诱导的心肌保护现象,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最近提出的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的治疗策略。因其能在缺血后再灌注时实施,故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腐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 Langendroff- Neely离体心灌注方法 ,以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 (n=12 ) ,采用St.Thomas液作为心停搏液。实验组 (n=12 )以腐胺 10 mg/ ml作为心停搏液 (St.Thomas液 )的添加剂。测定心脏停搏前和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后的心率、主动脉流量、冠脉流量和心输出量。测定心脏缺血 12 0 min,再灌注 2 0 min后心肌组织 MDA、SOD,并进行心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改善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SOD活性无明显变化 ,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MDA水平 ,减轻细胞膜结构的损害 ,心肌水肿程度明显减轻 ,心肌结构保存好。结论 :腐胺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阳通脉方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后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建立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检测大鼠灌胃14d后温阳通脉方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再灌注损伤纽(IR组)、假性处理组血清MDA、SOD含量。结果 温阳通脉方组、IP组MDA含量低于IR组,SOD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阳通脉方预处理后,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DA含量,升高SOD含量,减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模拟心肌缺血预适应参与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时,心肌因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心肌细胞钙通道异常开放也会加重心肌损伤~([1])。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复流可能加重AMI心肌血流再通后再灌注损伤,并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2])。故及时复流、增强患者心功能并降低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作离体工作心脏灌流,观察卡托普利对大鼠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心脏停跳液及再灌注K-H液中加入卡托普利(23.0μmol/L)可明显改善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组织乳酸、Na+、Ca2+及MDA的含量,并使心肌组织CK酶峰前移;而AngⅡ(10nmol/L)可减弱卡托普利对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认为,卡托普利对肥厚心肌受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也可以造成严重的再灌注心肌损伤。家兔11只,静脉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开胸结扎冠脉左室支半小时,随后放开结扎线,做成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剪下心肌,小心剪取缺血区和再灌注心肌,做成电镜标本。电镜检查示再灌注区心肌细胞水肿,糖原颗粒减少,线粒体肿大,基质变淡,脊变少,核不规则,肌丝降解。提示再灌注心肌结构改变可能与再灌注造成的“不再流现象有关”,这很可能是再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大鼠离体工作心脏模型,观察肥厚心肌在低温(22℃)心脏停跳液保护下,缺血停跳2h后再灌注30min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肥厚心肌更易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氧自由基引起心肌损伤的离子通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退化性疾病,特别对老年人更为严重。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溶血栓药物治疗、体外循环和心胸外科手术、器官移植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都必然经历一个缺血再灌注的过程。然而心肌的缺血再灌注会引起比缺血更为严重的心肌损伤。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7.
腺苷与心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恢复冠状动脉(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对于缺血缺氧的心肌复苏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缺血心肌在再灌注时也可导致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指缺血期处于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经恢复血液供应后转化为不可逆损伤。随着急诊溶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搭桥术(CABG)等再灌注治疗的开展,心肌I/R损伤成为阻碍缺血心肌从再灌注治疗中获得最佳疗效的主要难题。缺血及再灌注对心脏的影响由复杂的细胞信号网络调节,Janus激酶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炎症、肿瘤等多种生理、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成极化液组和对照组。结果显示对照组再灌注后血清心肌酶、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前,而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前。极化液组再灌注后心肌ATP、糖原、MDA含量与缺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清心肌酶释放量较对照组低。本研究显示缺血前输入极化液可防治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指的是在组织器官缺血恢复血流后,不仅没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损伤的现象。研究最多的就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血管再灌注疗法通过恢复缺血组织的供血有效挽救濒死心肌。但是再灌注受缺血组织血管再通时间限制并存在再灌注损伤等问题,因此随着新的再灌注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冠心病治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