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和患者血清中p53、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65例,其中口腔扁平苔藓21例,口腔白斑22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22例.结果 p53蛋白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NA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癌组织中Stat3、PC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肺组织、原发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Stat3和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Stat3、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7%和61.80%,与正常对照组的0、0相比P均〈0.05。肺癌组织中Stat3、PCNA的阳表达性率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均〈0.05)。肺癌组织中Stat3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3,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Stat3、PCNA表达升高。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战姝妍  姚军 《山东医药》2011,51(50):19-21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和P-糖蛋白(P-gp)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NACT,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中的PCNA、p53、P-gp。结果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PCNA、p53和P—g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60.0%、56.7%;化疗后分别为93.3%、83.3%、83.3%,化疗前后p53、P—gp阳性率相比,P均〈0.05。NACT前宫颈癌组织p53、P-gp表达阴性者NACT有效率与p53、P—gp表达阳性者相比,P均〈0.05。结论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p53、P-gp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53、P-gp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宫颈癌化疗疗效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53、p21^WAF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结果 共检测非小细胞肺癌147例,其中鳞癌63例,腺癌66例,腺鳞癌14例,大细胞癌4例。p53蛋白总阳性率为61.2%(90/147),鳞癌阳性率为63.5%(40/63),腺癌为57.6%(38/66),腺鳞癌为71.4%(10/14),大细胞癌2例阳性。p21^WAF1蛋白总阳性率为40.1%(59/147),鳞癌为41.3%(26/63),腺癌为42.4%(28/66),腺鳞癌28.6%(4/14),大细胞癌1例阳性。肺腺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其预后相关,66例腺癌中,生存率低于3年组和高于3年组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5%(21/28)和44.7%(17/38),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5.
对96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随访5a以上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常规组织病理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分析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和评估预后的可行性指标。结果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和86.46%;p53和PCNA高表达者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者,两者表达率肿瘤高分化者低于中、低分化者,TNF分期早期(Ⅰ,Ⅱ期)者低于晚期(Ⅲ,Ⅳ期)者。多因素Cox模型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期、手术方式、p53阳性、PCNA阳性以及术后是否规范化疗5种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最大。p53、PCNA表达检测可指导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多肽阵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本研究拟建立多肽阵列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p53自身抗体的方法,筛选p53自身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序列。方法利用点合成技术(SPOT synthesis technique)合成覆盖p53多肽链全部序列的多肽阵列;分别用ELISA和多肽阵列检测血清中的p53自身抗体,确定p53自身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序列。结果将包含p53多肽链全部序列的重叠肽段合成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多肽阵列检测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p53自身抗体,有7例为阳性,30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与ELISA检测结果相同。P53自身抗体识别p53多肽链上某些共同的抗原表位。结论多肽阵列不仅可以用来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还可以筛选这些自身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为下一步研究自身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tathmin、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琰  王中彬  哈敏文 《山东医药》2009,49(14):22-2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tathmin、p53表达及其对肿瘤预后和辅助化疗方案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6例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p53,并与炎性假瘤对照(良性组)。对其中行根治术后用含紫杉类辅助化疗的32例NSCLC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stathm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43%、35.71%,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stathmin、p53均在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的NSCLC中表达明显(P〈0.05)。32例术后化疗患者中,stathmin、p53全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P〈0.05)。结论stathmin、053均呈阳性表达预示着NSCLC的恶性程度较高,对含紫杉醇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CC肝或癌组织HSP70、p53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CC组织HSP70、p53和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x1^2=27.16x2^2=67.6,x3^2=40.6,P〈0.01);HSP70在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HCC中的表达逐步增强;HSP70和p53在分化较好的HCC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分化不良者(x1^2=6.8,P1〈0.01x2^2=6.1,P2〈0.05),而PCNA表达与HC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x2=2.4,P〉0.05);HSP70表达强度与p53和PCNA表达关系密切(x1^2=41.3,x2^2=41.4,P〈0.01)。结论 HCC是HSP70高表达肿瘤。HSP70表达与p53和PCNA表达密切相关,因而在HCC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Bel-2、p.53和PCNA蛋白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Bcl-2、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cl-2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4%、93.3%和66.7%,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Bcl-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23.2%和0%,各组问有明显差异(P〈0.05)。③PCNA在乳腺癌、癌前病变及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70.0%和7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1)。结论Bcl-2、p53和PCNA蛋白过表达在乳腺组织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陆晓峰  陈刚 《山东医药》2012,52(41):39-4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环氧化酶-2(COX-2)、p5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PCNA、COX-2、p53、EGFR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结果 PCNA、COX-2、P53、EGFR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均<0.05)。结论 PCNA、COX-2、p53、EGFR是胃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青老年人胃癌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通过对老人青年胃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研究,探讨青老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的分子生物学异同.方法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染色法对65例胃癌(青年组35例,≤35岁;老年组30例,≥60岁)进行p53蛋白及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胃癌细胞中PCNA阳性颗粒进行图象分析.结果p53和PCNA在青年人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57%和943%,均显著高于老年人(267%和500%,P<001).青年人胃癌中PCNA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高于老年人(P<005).结论p53及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6例保存资料完整并经病理学证实的胃癌石蜡包埋组织和30例正常胃粘膜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进行同步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无P53蛋白表达,而644%(49/76)胃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P53蛋白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活性为821%±176%,明显高于P53蛋白表达阴性组的642%±143%(P<001).P53蛋白阳性率和PCNA计数值与胃癌临床分期及复发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P53蛋白和PCNA对胃癌诊断、分期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目的探讨P16,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胃癌和癌旁粘膜组织、21例胃正常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为208%(16/77),明显低于癌旁粘膜组织597%(46/77)和胃正常组织905%(19/21,P<005);P53蛋白与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5%(62/77)和922%(71/77),明显高于癌旁粘膜组织416%(32/77),649%(50/77)和胃正常组织00%(0/21,P<005).P16,P53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部位无关(P>001).结论P16,P53蛋白和PCNA的异常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和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p16蛋白和PCNA在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36例小肠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6例正常小肠组织进行p16蛋白及PCNA的定位观察。结果①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88.89%,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小肠组织中p16蛋白未见表达;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②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阳性率为61.11%,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CNA阳性率为28.57%,二者比较P〈0.05;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与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相关(P〈0.05);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P〈0.05)。结论①小肠腺癌中p16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其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有望作为小肠腺癌的免疫标志物;②PCNA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③原发性小肠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优于PCNA的表达,两者联合检测可早期诊断小肠腺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1b期肾癌及癌旁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蛋白表达及意义,为T1b期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中安全边距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1例行肾癌根治术的T1b期肾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分别取其癌组织(A组),癌旁0.2 cm(B组)、0.5 cm(C组)、1.0 cm(D组)处的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不同组织中的PCNA、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组PCNA阳性表达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A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最低,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C、D组的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B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5).结论 癌旁0.5 cm是T1b期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切除边距.  相似文献   

16.
AIM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of human primary liver carcinogenesis between Han and minority ethnic patients in Xinjiang.METHODS Expression of p53, c-erbB-2, Hrssp21 protein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tumor tissues of 50 patients (Han 38, minority 12 )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LSAB). RESULTS The positive frequency of p53, cerbB-2, H-rasp21 and PCNA expression was 46.0% (23/50), 70.0% (35/50), 68.0% (34/50)and 82.0% (41/50) in tumor tissues; 4.0% (2/50), 22.0% (11/50), 64.0% (32/50) and 52.0%(26/ 50 ) in peritumors respectively a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cept for H-rasp21, of oncogene alteration was found (P<0.05)between tumor and non- tumorous tissues.Combined the three oncogenes alteration, 26%(13/50)tumor tissues had positive immunoreactivity, but in peritumor and normal livers it was negative. The positive rate of p53,c-erbB-2 and H-rasp2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39.5% (15/38), 60.5% (23/38) and 39.5% (15/38) in tumors of Han patients; 66.7% (8/12),100% (12/12) and 75.0% (9/12) in minorities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Overexpression of p53, c-erbB-2 and H-rasp21 in human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is an important biomarker of genetic alteration.The different frequency of these oncogenetic changes may reflect some environmental or/and ethnic heredit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ver carcinogenesis. The special life style of Han,Uygur, Kazak and Mongolia nationalities in Xinjiang may also be related to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this disease.  相似文献   

17.
张玉娜  高玉彤  杨晶 《山东医药》2012,52(11):25-27
目的 探讨p6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63、Bcl-2及PCNA蛋白在50份B-NHL组织和20份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各指标间及与B-NHL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p63、Bcl-2和PCNA蛋白在B-NH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8%和80%,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35%,两两比较P均<0.05;p63与Bcl-2、PCNA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453、0.800(P<0.001或0.01);三指标与患者年龄、B-NHL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p63可能与Bcl-2、PCNA协同参与B-NHL的发生,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