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磁共振扫描的综合表现弥散常数(ADC)可早期、数字化地研究脑卒中血后的脑组织变化。文章讨论弥散常数(D)值在动物实验及脑座中临床运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水弥散成像技术,它通过脑水分子的弥散性定量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文章简要介绍了DTI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脑梗死、多发性硬化、癫痫、Alzheimer病和颅内肿瘤等多种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肾癌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肾肿瘤患者(包括肾癌5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1例),术前行常规MRI平扫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并在取b值为800 s/mm2时直接测量肾脏肿瘤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54例肾癌肿瘤实性部分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3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混杂信号,其中软组织部分呈等、稍高信号,脂肪部分呈低信号。在b值取800 s/mm2时,肾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可以更多了解肿瘤的内部结构,有助于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弥散功能检查在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BA)及COPD并BA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48例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有咳嗽、咳痰、气促、胸闷憋气等COPD或BA临床症状病史2 a以上的患者,均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2周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查,计算CO弥散量(TLco)及弥散率(TLco/VA)。结果 RA患者TLco及TLco/VA均显著高于COPD及COPD并RA患者(P〈0.05、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初诊常规肺功能FEV1.0/FVC〈70%且同时有COPD及BA临床表现者,可于吸入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后行肺弥散功能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测定20例慢性肾衰(CRF)患者的血透前,后1h的心功能、肺弥散功能变化,发现血透后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心排血量(SV)及和母搏指数(SI)均显著降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其中SV、SI对超滤反应敏感,结果表明,慢性肾衰患者血透后可因左室充盈压降低而导致心功能下降,并有肺弥散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HDx1.5TMRI扫描仪对100例临床诊断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轴位屏气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扩散敏感系数b值选用800mm^2/s),比较2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对照组与肝硬化组肝脏ADC值分别为(1.842±0.173)和(1.380±0.137)×10^-3mm^2/s,后者低于前者,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ADC值下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望成为无创肝硬化诊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高山病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肺弥散功能的改变在急性高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akeLouiseConsensus症状评分法将急进海拔4700m高原的32名受试者分为急性高山病组(AcutMountainSiskness,AMS)12例和非急性高山病组(non-AMS)20名。在急进高原前、后分别对两组的一氧化碳肺弥散量 (DLco)、血气分析进行测定。结果在急进高原前两组的DLco、肺泡氧分压差(P(A-a)O2)无  相似文献   

8.
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肺功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的肺通气功能,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肺结节病患者不同时期,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检测,肺结节病患者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P〉0.05),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DL-CO%)减低(P〈0.05),并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尤以FEF50%减低明显(P〈0.05)。结果显示此类患者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弥散功能下降和小气道功能受限。结论肺弥散功能以及小气道功能的检查,可作为肺结节病病情活动性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气胸对膜弥散量和肺毛细血管血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气胸患治疗前后肺膜弥散量和肺细血管血量对一氧化碳弥散量(D1CO)的影响,阐明肺复张后低氧血症的机制。方法 对21例气胸患在治疗前和肺复张后1周进行肺通气功能,D1CO、Dm、Vc和动脉血气测定。结果 气胸时和肺复张后DLCO分别为(64±4)%和(71±4)%,Vc为(70±5)%和(80±6)%,动脑海因氧分压(PaO2)为(83.7±2.3)mmHg和(89.4±1.5)mmh  相似文献   

10.
214例老年人肺弥散功能测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和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差异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美国6200AutoboxDL型体积描记仪分别测定97例健康老年人和117例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结果慢支组与健康组比较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差异非常显著(P<0.01)。轻、中、重度肺气肿组与健康组比较DLCO、弥散量/肺泡容积比值(DLCO/VA)、转送系数(Kco)、弥散时间常数(COT.C.)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老年人患有慢性呼吸道病变时,肺弥散功能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常在其他肺功能检查出现异常之前就已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赵应满  陈峰 《山东医药》2011,51(28):15-17,118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脊柱占位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b值为500 s/mm2的DWI,测量ADC值和骨髓对比率。结果椎体转移瘤病灶的ADC值比正常椎体高(P〈0.05),DWI骨髓对比率高于常规MR增强扫描(P〈0.05)。结论应用DWI的ADC值和骨髓对比率可提高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肺弥散功能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王金平贾巨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400037)覃涛(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内科)肺弥散功能的测定对鉴别低氧血症的原因及某些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我室对23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3.
本期发表了郑劲平医师关于肺弥散功能测试质量控制问题的专题笔谈,值得从事肺功能测定者及临床医生重视。肺功能检测是呼吸科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进行临床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有些症候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气道疾病等]就是基于肺功能障碍而命名的。近年来临床肺功能测定的质量控制问题的确十分令人担忧。笔者曾亲见同一患者连续3次测定简单的用力肺活量,其误差竞达25%以上,远远超过药物治疗能起到的作用。也曾看到有个别单位,依据一口气呼吸法肺弥散测定得到的肺泡气代替气体稀释法来报告功能残气量与肺总量。如此报告即使正常人也会有较大的误差,更何况COPD患者?其原因是测试所用氦气等指示气体,在十几秒内不可能在肺内均匀分布。弥散功能测定对肺纤维化(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及肺气肿(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的诊断都很重要。郑劲平医师已作了很完整的介绍。还应注意的是除最大屏气时间低于7s外,用力肺活量过小者(〈1.5L)也不适用于一口气呼吸法。另外,孕妇因肺血量增多的代偿作用,其一氧化碳弥散量值会比怀孕前与分娩后有明显的增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I。C())的测定对于临床评定肺弥散功能非常重要,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methodSB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随着肺功能仪器和应用软件的进步,~种新的测定肺弥散功能的方法一内呼吸法(intrabreathmethod113法)也已开发应用。对于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报道甚少,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找院门诊或住院呼吸系统疾病病人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3。一72岁,平均49.2士N.9岁。方法:用Se。sorMe小cs6200型自动人体体积描记仪记录。测定前嘱病人至少戒烟24小时,避免饮酒。…  相似文献   

1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诊断应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资料(C级,证据水平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结缔组织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后即刻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缔组织病肺改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COPD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结缔组织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及运动后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分别按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静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性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7例AP及13例正常胰腺含有DWI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参照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将AP的MRI表现分为相应的A、B、C、D、E5级,测量炎症胰腺及正常胰腺的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各级别AP之间、各级别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AP的MRI分为A级6例,B级9例,C级11例,D级10例,E级21例.炎症胰腺在DWI图像均呈高信号(100%).A、B、C、D、E级AP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138 ±0.024)、(1.289±0.179)、(1.513 ±0.156)、(1.554 ±0.248)、(1.938±0.567) ×10-3 mm2/s,正常胰腺的ADC值为(1.687±0.129)×10-3mm2/s.A、B级AP的ADC值显著低于E级(P值均<0.01)及正常胰腺(P值均<0.05),C级的ADC值低于E级(P<0.05),其余各级别之间,C、D、E级与正常胰腺之间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磁共振DWI有利于Balthazar分级中形态变化不明显的A级及B级AP的早期诊断,但ADC值对AP严重性的分级诊断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OPD患者弥散功能与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行普通肺功能检查及运动心肺功能检查。结果弥散功能与最大摄氧量得相关系数为轻度COPD 0.172(P=0.594),中度COPD 0.634(P〈0.05),重度COPD 0.809(P〈0.05)。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弥散功能与最大摄氧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脑部星形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脑部星形细胞瘤患者的^1H—MRS和DWI资料。17例均经开颅手术,病理确诊。结果17例患者病灶处代谢产物的^1H—MRS: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显著降低,胆碱(Cho)显著升高,肌酸(Cr)轻度下降或正常,其病灶处Cho/NAA和Cho/Cr较对侧正常部位明显升高,NAA/Cr较对侧正常部位明显降低(P均〈0.05);恶性者高于良性者(P〈0.05)。星形细胞瘤病灶DWI表观弥散系数(ADC)较对侧正常部位明显降低,恶性者显著低于良性者(P均〈0.05)。结论采用^1H—MRS联合DWI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价星形细胞瘤的良恶性,有利于该肿瘤的确诊。  相似文献   

20.
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前后肺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哮喘患者在缓解状态和激发状态时的肺功能变化的意义,对31例处于缓解状态的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测试肺功能,随后给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吸入,观察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后通气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肺弥散量也随着哮喘的激发而显著降低(P<001),吸入沙丁胺醇15分钟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但弥散功能并不因为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而增高。提示哮喘的发作对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有明显影响,而β2受体激动剂对哮喘发作时的通气功能有明显改善,对弥散功能的恢复无即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