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近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以及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专病专方,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单味药治疗以及中药外治。结果与结论:中医药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延缓早中期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入透析器的速度、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 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 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野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了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结论慢性肾衰竭病机以本虚为基础,本虚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而邪实在慢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显著,总体有效率可达83.25%。晚期效果较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成药在西医医院与中医医院的应用现状。方法对278例长期使用中成药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其主诊大夫进行问卷调查,将采集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分布,以及中医医院组、西医院组中成药辨证应用情况。结果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虚证以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最多见,实证以浊毒和湿热最多见。中成药的辨证准确率中医院优于西医院。结论中成药的应用基本与本病辨证分布的特点吻合。西医院的辨证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非替代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保护残存肾功能等方面均有相当优势。文章系统综述了慢性肾衰竭的病名、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并对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辨证治疗、经方验方、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灌肠、中药药膳治疗、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临床研究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以脾肾虚损为主,兼水湿、痰浊、瘀血。经方配伍严谨,在慢性肾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从治疗思路、辨证加减及作用机制三方面对真武汤、金匮肾气丸、防己黄芪汤和薯蓣丸四个补肾健脾类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经验。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中医分段辨证治疗。[方法]采用急性期和恢复期2个阶段分别施以清热、解毒、活血、补肾养阴、清热润肺等辨证治疗。[结果]分期论治慢性肾衰竭肺部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稳定的特点。[结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肺部感染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衰竭是内科疑难病之一,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保护残存的肾功能,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改善机体的自身中毒症状方面卓有成效,其中中药汤剂辨证治疗、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等疗法均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研究颇多,因此对近几年慢性肾衰竭中医特色疗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CRF)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中医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就近年来中医对CRF的治疗概况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期治疗、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药保留灌肠、其他疗法共6个方面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率,分析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疗效情况。方法:收集慢性肾衰竭病例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灌肠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灌肠纽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灌肠,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肌酐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肌酐较入院时总体上有所升高,而灌肠组治疗较入院时有所下降;慢性肾衰越旱期使用中药灌肠疗效越好;慢性肾衰不同证型中药灌肠疗效不同。结论:中药灌肠能通过降低血肌酐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应尽早期辨证使用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慢性肾衰竭病人的长期临床观察 ,认真总结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经验。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 ,坚持中医辨证施治 ,突出中医药治疗特点 ,注重中西医在治疗环节上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深入研究、归纳、分析 ,进而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 10个方面经验 ,病证结合、寻求病因、抓主要矛盾、辨证施治、注意危险因素、坚持守方治疗、坚持非药物疗法、知常达变、治重防危、改善病人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辩证综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肾衰竭病例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灌肠,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肌酐等变化情况。结果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肌酐、血尿素氮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中药灌肠辨证治疗能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对近15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所涉及到证型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明确提出慢性肾衰竭辨证分型的文献有74篇,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本虚是慢性肾衰竭发病的基础,辨证可分为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证、湿证、瘀证、风证及其它证9种单证。虚证中以阴虚证、阳虚证为主,而血虚证少见。实证以湿证、瘀证为多见,风证、水证也占有一定比例。讨论认为,有必要分析各中医单证证型在专家观点中的出现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思维进行探讨。认为在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出在临床诊治慢性肾衰竭过程中,应用整体思维、动态思维、辨病与辨证结合和大方、复法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对该病进行综合治疗,使中药在临床更好地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林家坤教授运用命门学说辨证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经验用药,提出命门虚衰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病机,温补命门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治法,阐明了命门学说是比肾阴肾阳理论更高深一层的理论,同时也为临床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着手,分析其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用“五脏相关”理论,以“脾肾虚损”为中心,拟定以“肾康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结肠透析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有延缓慢性肾衰竭、改善营养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拟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予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的改善程度。[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经肾衰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肾功检验均有所改善,以肾功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76.7%。[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肾衰方为基础方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同时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