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侯巍  惠艳 《地方病通报》2005,20(2):98-9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SLE患者的ANCA检测结果; 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 SLE患者病情活动组与非活动组ANCA阳性率的比较.结果 IIF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61.5 %,ANCA阳性组中有血管炎皮损(67.5 %)及浆膜炎(55.0 %)者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同时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24 h尿蛋白大于0.5 g/L,血红蛋白低于90 g/L,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ANCA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用指标,推测ANCA与活动性狼疮肾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及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使用ELISA法测定93例初诊SLE患者和69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及32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C1q抗体的浓度。同时记录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自身抗体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血清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ies,AnuA),SLE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0.9%、62.4%和62.8%。血清抗C1q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肾损害发生率(84.2%)明显高于阴性组(23.6%)。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抗C1q抗体浓度(55.36±51.96)RU/ml及阳性率(71.1%)显著高于无肾炎表现的狼疮对照组(12.09±14.46)RU/ml,12.5%。无论患者有无肾损害,狼疮疾病活动患者抗C1q抗体浓度(62.46±50.29)RU/ml及阳性率(85.7%)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的狼疮对照组(8.79±6.42)RU/ml,3.9%。而AnuA和抗dsDNA抗体只在伴有狼疮肾损害的疾病活动组即活动LN的阳性率(87.9%与50.0%)显著高于非活动LN对照组(66.7%与33.3%)。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和抗Sm(Smith)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非LN组(71.1%与12.5%),(77.8%与47.9%),(57.8%与25.0%),(31.1%与10.4%)。SLE疾病活动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稳定组(85.7%与3.9%),(88.1%与41.2%),(61.9%与17.6%)。活动LN抗C1q抗体、AnuA、抗dsDN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LN(93.9%与8.3%),(87.9%与50.0%),(66.7%与33.3%)。活动LN组抗C1q抗体、AnuA、抗dsDNA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SLE组(93.9%与13.1%),(87.9%与48.3%),(66.7%与26.7%),(43.5%与8.5%)。结论血清抗C1q抗体能够反映SLE的疾病活动,并与SLE肾损害相关,是对活动性LN敏感的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免疫印迹法方法,检测97例SLE患者血清中的ANCA、抗dsDNA抗体、多种自身抗体及补体。采用全胸片及肺高分辨率CT(HRCT)检查,了解97例SLE患者伴ILD的情况。结果①97例SLE患者26例ANCA阳性,均为核周型(pANCA),阳性率为27%。(2)ANCA阳性组患者的抗dsDNA抗体的增高、补体(C3、C4)的下降及血沉(ESR)增高与ANCA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ANCA阳性组患者,HRCT显示其中20例伴ILD(77%),71例ANCA阴性组患者,伴ILD30例(42%),ANCA阳性组的ILD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CA阳性的SLE患者。对判断SLE活动性及伴IL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结果血清AnuA阳性率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04%和0(P〈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有肾脏损害者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者(P〈0.05);经泼尼松治疗后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血清Anu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管炎临床特点的关系。检测SLE血管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6等细胞因子的血清水平 ,探讨ANCA与SLE血管炎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  6 0例SLE活动期患者和 30名正常对照组均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检测AN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 (MPO)抗体 (即MPO ANCA) ,观察两组ANCA与抗MPO抗体的阳性率。通过ELISA法检测 30例SLE活动期患者和 30名健康对照者 ,外周血TNT α、白细胞介素 (IL) 6水平。结果  6 0例SLE患者 1 5例ANCA阳性 ,均为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pANCA) ,阳性率为 2 5 % ,抗MPO抗体 8例阳性(IIF法ANCA均阳性 ) ,阳性率为 1 3 3% ,健康对照组ANCA及抗MPO抗体均为阴性。病程超过 1年 ,伴有肾炎、浆膜炎、皮肤血管炎组 ,ANCA阳性率高 ,与无相应特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有关节炎比无关节炎组ANCA阳性率高 (P =0 0 5 )。SLE活动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SLE组TNF α、IL 6水平较高 (P <0 0 5 )。抗MPO抗体阳性组与抗MPO抗体阴性组相比 :TNF α、IL 6水平升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部分SLE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 pANCA及抗MPO抗体 ,pANCA与SLE某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7(Th17)的变化,并与病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等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Th17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例SLE患者,根据SLEDAI评分及有无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进行分组;同时选择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的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Th17阳性表达百分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RA患者明显高于SLE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Th17阳性表达百分率在SLE病情活动组较非活动组升高(P<0.05),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有肾功能损害者高于无肾功能损害者(P<0.05),且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相关(P<0.05),并与血小板计数及抗ds-DNA抗体滴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Th17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且与其病情活动性、肾脏损害程度及蛋白尿相关,亦影响SLE患者血小板及抗dsDNA抗体.  相似文献   

8.
谢立虎  陈战瑞  赵铖  黎艳  刘亚婧 《内科》2012,7(2):101-10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IMP-1)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SLE患者(SLE组)和25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MMP-9和TIMP-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LE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MMP-9/TIMP-1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活动期血清MMP-9、MMP-9/TIMP-1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但TIMP-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肾炎组MMP-9低于非肾炎组(P〈0.05),但TIMP-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及TIMP-1水平在LN各病理类型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表现与MMP-9及TIMP-1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 MMP-9及TIMP-1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血清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P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血清OPN在SLE中的意义及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并监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OPN的相关性.结果 68例SLE患者中79%血清OPN阳性,20名正常对照组0PN均阴性,SLE组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OPN阳性组的SLE患者与OPN阴性组的SLE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血清OPN阳性组SLE患者发热、脱发、白细胞降低、肝脏损害、补体C4降低、免疫球蛋白IgA增高、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PN阴性组(P<0.05). 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SLE患者血清OPN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292;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OPN水平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的病情活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狼疮肾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L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91例无肾炎病变的SLE患者作对照。所有实验室检查均采用标准方法。结果LN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40.3%。与无肾炎病变的SLE患者作对照,其发病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性别和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对比显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LN组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病年龄小,存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CL和ANCA阳性是SLE易并发肾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抗CCP抗体与SLE患者关节炎及骨侵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38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水平,并与SLE患者关节表现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抗CCP抗体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3.8%(19/138).SLE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为50.7%,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率(20%)高于非关节炎组(7.4%)(P<0.05).在SLE关节炎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显著高于抗CCP抗体阴性者(71.4%与14.3%)(P<0.01).而且,抗CCP抗体与RF之间显著相关(r=0.36,P=0.002).抗CC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者(73.7%与47.1%,P<0.05).138例SLE患者中有8例出现受累关节的影像学改变,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相比,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表现出侵蚀性关节炎的比例显著为高(35.7%与5.4%,P<0.01).在8例表现为侵蚀性关节炎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抗CCP抗体和RF均阴性,而抗RA33抗体阳性.此8例患者均满足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分类标准.SLE相关其他临床指标分析显示,关节炎组.与非关节炎组、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3.8%的SLE患者体内存在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出现与SLE患者关节炎和骨侵蚀密切相关,并对判断SLE关节炎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测定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9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包括神经精神狼疮患者35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34例)和12份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的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结果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为57%,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狼疮患者中的阳性率仅为3%,二者在抗体水平和阳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抗体阳性率为67%,显著高于局灶性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14%(P〈0.05)。神经精神狼疮中20例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显著高于15例阴性患者(P〈0.05);阳性患者精神症状(类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出现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12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脊液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血清中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水平与神经精神狼疮的精神症状及病清活动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滴度的变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5例SLE患者重复检测ACA.根据其ACA滴度变化分为A、B 2组,A组患者ACA持续阳性.B组患者ACA转阴,分析ACA滴度变化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A组37例,B组48例.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A组为41%,B组为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计数为(24±6)×109/L,B组血小板计数为(46±1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1%患者出现血栓,B组患者无血栓发生,A组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瓣膜病变A组19%,B组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狼疮抗凝物(LA)阳性率32%,B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狼疮肾炎等临床表现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ACA阳性患者随着SLE病情的改善其ACA转阴,ACA持续阳性患者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和LA阳性率高于ACA转阴的SLE患者,ACA持续阳性或ACA转阴的变化与SLE患者的其他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末端补体SC5b-9、抗C1q抗体及补体C3和C4在狼疮疾病活动性判定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2例、疾病对照组35例和健康对照组35名血清中的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并检测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病情活动度及狼疮肾炎(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SLE活动组中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均P<0.05).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对疾病活动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98%.末端补体SC5b-9及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件肾炎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均P<0.05).结论 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诊断和活动性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末端补体SC5b-9和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