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瘀血证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瘀血证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不稳定心绞痛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中药通痹方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痹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瘀血证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系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邪客络脉,影响络中气血运行及津液输布,致使络失通畅或渗灌失常,瘀血滞络,发为消渴,久病入络,体内血瘀、气滞、痰浊等互相胶结,损伤络脉。将脉络理论应用于消渴治疗中,辨证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阳虚寒凝、痰瘀阻络,以调气血、化痰瘀、通络等为基础治疗大法,辨证施治,未来研究当以整体观为指导,运用络病理论分析络脉结构功能与其相关性,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归属中医学"胸痹""心水""水肿""心悸""喘证"等范畴。本病以阳气虚为基本病机,尤其以心、脾、肾阳虚为主,气血、津液运行受阻,产生瘀血、痰浊等,闭阻心脉发为胸痹,津液不行成饮邪则发为心水、水肿。张仲景温阳法即以温阳之药扶助人体阳气,以消除体内阴邪。以温阳法为主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使血行有畅,痰浊得化,津液得布,气血、津液调和。  相似文献   

4.
从痰(体质学、病因病机)、瘀及它们的关系论述了痰瘀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痰湿、瘀血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乃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代谢综合征以脾胃虚弱为本,痰湿内盛为标。痰湿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致脾气虚弱,无力运化和布散水谷精微,水湿津液代谢障碍,促进痰浊形成,痰浊黏腻阻滞气血运行,引起血瘀,血凝则痰易生,痰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流窜经络,无处不到,促进肥胖及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异常。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痰瘀互结,阻滞络脉。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浊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兰 《中医研究》2003,16(4):40-40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硝酸甘油疗效欠佳或缓解后很快再发。1996年以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以调和脾胃,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立法治疗痰浊(或痰热)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首先对202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填写,然后分别从症状指标描述、证候特点及相关性分析3个方面探讨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血瘀、气虚是心绞痛证候最主要的证素,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瘀更为突出,气虚相对较少,经X2检验,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不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相关强度依次为阳虚寒凝痰浊偏热血瘀阴虚,而气虚与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相关强度较高。结论:稳定型心绞痛多气虚等本虚表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多血瘀、痰浊、气滞、寒凝、阳虚,多为实邪为患。  相似文献   

7.
陈光明 《四川中医》2004,22(7):31-32
气血津液是在脏腑正常作用下,由水谷精微所化生,也是维持人体脏腑功能的物质基础。津血在其生成、运输、排泄过程中,若不归正化,则生理性的津液即变为病理性的痰浊、瘀血。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病位都涉及心,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五脏失和,气化失宣、气血津液不循常道,不归正化而变为痰瘀。痰瘀既成,又可加速心脏病的病理改变过程。因此,在治疗上既重视恢复脏腑功能,清除形成痰浊瘀血的始因,同时又留意化痰活血法的运用,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痹证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痹者,闭阻不通之意也。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关节筋脉失于濡养,痰浊瘀血阻于经髓,甚者内攻脏腑而成痹也。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治疗当重视祛痰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浊由脏腑气血失和、津液代谢失常而致。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痰浊尤与脾虚肾亏最为相关。另外,瘀血内阻日久,影响津液输布,亦可化生痰浊。临证之时,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祛痰之法,并综合益气、补肾、祛瘀、清热、温阳等法,方可取得良好效果。基于脾、肾在痰浊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尤当重视健脾益气、补肾固元,以治其根本而绝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对20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体质分型进行统计,找出其规律,为治未病提供思路,并将体质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二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使用《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体质类型,再将体质与危险因素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最常见的体质。结论血脂异常、高血压与血瘀质存在相关性,与痰湿质无相关性,而气虚质只与血脂异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对1 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方法:在五家医院多中心、大样本收集1 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相关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结果:运用聚类的方法把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的69个症状聚成6类,经中医专家辨证第1类心肾阴阳俱虚、第2类气虚血瘀、第3类肝气郁结、第4类脾气虚弱、第5类痰瘀互阻、第6类气虚。应用对应相关分析方法得出血瘀和痰浊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依次为气虚和血瘀,气虚和痰浊,气虚和肝虚,气虚和阴虚等关系较紧密。从图表可知气虚、血瘀和痰浊位于所有症状和证候的中心,初步推断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结论:气虚、血瘀和痰浊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此外再兼加阴虚、肝虚可以覆盖85%以上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应用临床调查法多元统计筛选并优化条目,敦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数据基础。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编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自评量表预调查表》,现场调查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180例,健康者90例,重测34例。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筛选条目。结果:将以上各种方法统计分析的结果汇总,保留3种以上方法均选中的条目,删除心悸、气短、口黏、偏嗜4个条目。结论:通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筛选出敏感性、代表性、重要性、一致性、独立性、相关性、稳定性均较好的条目。  相似文献   

14.
[主要目的]分析痰瘀互结型不稳定性心绞痛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相关性。[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案室.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入院后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气阴两虚兼血瘀、痰瘀互结、气滞血瘀、阳虚水泛、气虚血瘀: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④评价指标:LDL-C、TG化验指标。[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在系统研究uA文献基础上.筛选与UA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查阅UA住院患者病历及其化验单.填写“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多因素调查表”.选取LDL-C与TG结合中医证型进行分析。[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痰瘀互结异常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所占构成比及低密度脂蛋白与甘油三酯测量值较其他四组显著升高(P〈0.01)。胸痹痰瘀互结型临床主要有胸闷如滞、气短痰多、舌苔浊腻、脉滑等.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生化、凝血检查的浓、黏、凝、聚的特点尤为相似。[未来展望]今后能加强相关研究。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特征的文献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  崔英子  邓悦 《环球中医药》2012,(12):889-892
目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以分析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970~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发表的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临床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等证型。上述证型在冠心病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中的分布比例各有侧重,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以气虚血瘀、痰浊壅盛最为常见,心肌梗死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而心力衰竭以阳气亏虚最为多见。在相关证候要素的分布中,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排名前三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痰浊。心力衰竭的证素排位为阳虚、气虚、血瘀、痰浊。结论发现"本虚标实"仍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冠心病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多见。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辨证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方法:对确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辨证为痰热夹瘀、痰瘀阻络、气虚痰瘀证,并行紧急或择期冠脉造影术的患者,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在冠脉造影下病变的特征。结果:痰热夹瘀型血管变化最严重,气虚痰瘀型血管变化最广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痰瘀辨证存在一定的病变基础,可运用于临床做为冠脉病变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名中医梁君昭认为冠脉支架术后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的范畴,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可归纳为正气不足、气机失调、痰瘀痹阻。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极易导致痰浊瘀血的产生。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痰瘀既是病理产物,亦可成为致病因素,阻滞气机的正常运行。名中医梁君昭在治疗冠脉支架术后心绞痛时基于气机理论,尤重视中焦脾胃之枢纽作用,善用药对,强调扶正通络、调理气机、祛瘀化浊。其学术特点突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痰瘀致冠心病的理论基础、痰瘀致冠心病的病因、病机、痰瘀论治冠心病等论述从痰瘀治疗冠心病。认为治疗冠心病痰瘀同病,应化痰祛瘀同时以健脾益气,疏肝行气,温肾滋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痰瘀并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4例,并与单纯应用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54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可显著降低CRP。结论:从痰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和其能抑制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其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