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择期Miles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全麻常规输液组(对照组)和腰—硬复合全麻(CSEA+GA)并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D)组(观察组)各25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人均输血量、输血例数等指标,记录观察组入室(T0)、AHHD后(T1)、拔管后10 min(T2)、术后24 h(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术中输液量、人均输血量、术后24 h尿量、围术期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观察组MAP、HR在T1、T2降低(P〈0.01),CVP在T2增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CSEA复合GA并AHHD在麻醉质量和稳定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可明显减少围术期异体血输注。  相似文献   

2.
胃癌病人术前输血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病人术前的输血指征.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①1995~2003年输注全血病人(A组)与输注红细胞制品病人(B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术后感染率和术后2年复发率情况;②血红蛋白在70~100g/L范围的胃癌手术前输血(C组)与未输血病人(D组)术后感染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情况.结果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A组9.2%(8/87),B组为0(0/46);术后感染率A组33.3%(29/87),B组15.2%(7/46);2年复发率A组35.6%(31/87),B组为26.1%(12/46).术后感染率C组27.9%(17/61)、D组为10.1%(14/138);围手术期病死率C组4.9%(3/61),D组为4.35%(6/138).A、B组之间非溶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D组之间术后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输血指征导致的输血率下降以及成分输血使病人非溶性发热反应及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同时没增加围手术期病死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在妇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83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自体输血组43例,非自体输血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和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比较不同Hb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血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Hb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均没有差别(P0.05),术后第3天患者Hb自体输血组高于非自体输血组(t=2.657,P0.05)。低Hb(Hb≤133.20g/L)时非自体输血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高于自体输血组(χ~2=4.974,P0.05),而高Hb(Hb133.20g/L)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2组之间总体比较与低Hb时一致(χ~2=6.413,P0.05),采血前Hb不同的自体输血患者术后弃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缩短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Hb的恢复,有效降低术中的异体输血率,对于采血前低Hb的患者可能效果更明显,贮存式自体输血值得在妇科择期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30例,均于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系统进行自体血液网收,手术止血完成后将回收的自体洗涤红细胞回输,总量为A组〈400ml、B组400—800ml、C组800~1200ml。三组术中均不输注异体红细胞及血浆,C组术后当日输入血浆200~400ml。分别于术前、自体血回输后1h及术后24、48h测定Hb、红细胞压积(Hct)、PLT及凝血指标PT、APT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自体血回输后1hA组PLT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B、C组Hb、Hct、PLT及FIB较术前均降低(P〈0.05),C组PT、APTT输血后1、24h较术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量〈1200ml相对安全,〉1200ml时应采取必要的止血干预措施,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小儿脊柱矫形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将396例脊柱侧弯患儿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应用血液回收机自体输血者217例,对照组未应用血液回收机而输异体血179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值。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Hb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输异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使用明显减少了异体血的输入,在小儿脊柱矫形手术中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2012年期间连续性收治的所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最低血红蛋白(Hb)〉80g/L的患者按照围术期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及未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12个月死亡率差异,分析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31例患者,706(75.8%)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血组最低Hb浓度为(105.2±15.4)g/L,未输血组最低Hb浓度为(110.5±16.5)g/L。输血组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7.5%VS3.6%,P=0.037),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及低Hb浓度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输血并非影响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高龄和低Hb浓度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围术期输血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122例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12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1单位单采血小板效果的实验室观察。方法:按血小板输血史将患者分为3组,A组(首次输血者,41例);B组(重复输血者,69例);C组(频繁输血者,12例)。血小板输注1h和24h后,比较患者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A组、B组、C组间CCI、P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症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低于血液病组。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控制出血重要方法,尤其对首次输血者及一般重复输血者(2~10次)有效,可起到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频繁输血者(≥11次)输注血小板后疗效较低,可能与患者输血前血小板基数较低及频繁输血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关,未来的研究需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更好地把握此类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行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63例和开腹手术组57例,两组均实施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淋巴结切除数目、术中脏器损伤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腹腔镜组2例髂血管损伤(1例中转开腹,1例镜下缝合),1例闭孔神经损伤(镜下缝合);两组均无输尿管及肠管损伤。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较短(P〈0.0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腔镜实施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用于老年肝癌患者肿瘤切除术时对围术期肝肾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肿瘤切除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Ⅱ级,年龄60-70岁),随机分为ANH组(n=15)和对照组(n=15)。ANH组在麻醉诱导后行ANH,对照组未行血液稀释。观察病人在麻醉诱导前(T1)、ANH后30min(T2)、术始1h(T3)、术毕(T4)和术后24h(T5)的肝、肾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同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相近,ANH组术中有3例需输入异体血(平均输注350±70.7ml),对照组术中有8例需输入异体血(平均输注457±181.3ml),ANH组异体血需求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ANH组患者Hb、Hct、PLT值在ANH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比较,两组的TP、ALB在T2后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LT、AST在T2以后逐步升高(P〈0.05),且对照组显著高于ANH组(P〈0.05);两组在ANH后PT、APTT值与术前比较明显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回输自体血后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两组患者凝血指标TT、D-二聚体以及肾功能指标BUN、Cr、β2-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用于老年肝癌切除手术对患者肝、肾和凝血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并可有效的减少异体输血量和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寅  王勇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06-107
选择严重创伤且血色素〈100g/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限制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70g/L)和开放性输血组(输血指标:血色素〈100g/L)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色素水平、输血量、住院时间、感染及病死率等指标,探讨输血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开放性输血组比限制性输血组输血量大,术后感染率及病死率增高,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P均〈0.05)。认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的安全性优于开放性输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5-05住院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6例,年龄60~78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7例(Hb100g/L输血)与限制性输血组119例(Hb80g/L输血)。比较2组性别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术前Hb等一般资料;观察2组输血前后Hb水平、术中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后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限制性输血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栓塞、伤口感染、心力衰竭、脑梗死、病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可减少输血量,且不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延长住院时间,对预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继发体温升高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1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体温分为发热组(体温≥37.5℃)48例和非发热组(体温〈37.5℃)64例,分析发病后3个月内两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和脑疝的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疾病及感染情况。结果(1)发热组伴糖尿病的比率、MOF和脑疝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发热组(P〈0.05);(2)发病7天内体温升高的患者MOF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发病7~14天体温升高者(均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继发体温升高易出现在伴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发病7天内体温升高易发生MOF,病死率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技术和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在择期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联合应用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10例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技术术前采集并贮存自身血液,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出血。观察pH、PO2、Hb、Hct、K、Na、APTT、PT及PLT在采血前10min、采血后10min、术中及输注术前贮血后10min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前贮血量、术中失血量、回收血量及输注自体血总量。结果:Hb、Hct、K、Na、APTT、PT及PLT在采血后和采血前相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O2、、K、Na、APTT、PT及PLT在输注术前贮血后10min和采血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ct和采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围手术期未输注异体血。结论:择期脊柱侧弯患者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急性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和回收式自身输血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在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同时,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可能引起的免疫抑制、血源性传染病以及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原发性肝癌(pfimau hepatic carcinoma,PHC)肝切除手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03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0例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A组)进行肝切除;153例采用传统钳夹法(B组)进行肝切除。比较2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肿瘤直径为(7.13±4.57)am,术中出血量为(438±225)ml,输血44例(17.6%),输血量为(510±290)ml,无手术死亡及腹腔出血、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4例(5.6%),术后住院时间为(11.3±5.1)d。B组肿瘤直径为(5.97±3.23)cm,术中出血量为(1200±360)ml,输血51例(33.3%),输血量为(1440±663)ml,发生并发症42例(27.5%),其中术后腹腔出血7例、肝衰竭6例,手术后30d内死亡7例(4.58%),术后住院时间为(19.1±9.7)d。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采用解剖性分离法进行肝切除,可以显著提高PHC肝切除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对ICU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红细胞输血治疗的271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输血策略将患者分为开放性输血组(输血前Hb100g/L)与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Hb70g/L)。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布等一般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ODS);记录2组ICU内输血情况及Hb变化情况;观察2组患者3周内病死率、住院期间病死率,以及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发生率等。结果:12组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疾病分布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限制性输血组住院期间每例平均输注红细胞(4.5±3.7)U,低于开放性输血组的(6.8±4.6)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输血组入院时Hb、ICU内输红细胞前后Hb、出院时Hb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3限制性输血组3周内病死率与住院期间病死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限制性输血组重症感染、肺水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MODS评分、≥3个器官衰竭等方面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输血,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输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72例,其中开腹手术无自体血回输26例(A组)、开腹手术有自体血回输6例(B组)、腹腔镜手术无自体血回输22例(C组)、腹腔镜手术有自体血回输18例(D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及血常规(Hb、HCT、PLT)、凝血功能(PT、APTT)指标.结果 C、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均<0.05).B、D组在手术中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其中B组回输(600.6±107.8)mL、D组回输(880.0±155.4)mL,两组比较P<0.05.A、B、C、D组异体输血量分别为(1 105.6±434.2)、(348.8±123.2)、(1 038.7 ±382.5)、(202.3±93.7) mL,A、C组的异体输血量显著高于B、D组(P均<0.05).各组术后第1天Hb、HCT、PLT较术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均<0.05),凝血功能PT、APT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麻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H40)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行硬膜外复合全麻,在麻醉平稳15 min后,观察组输注HH40 8 ml/kg,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2,0 min内输完。记录术中出入量,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变化。结果两组出血量和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t和Hb在术毕和术后1 d明显低于基础值及对照组(P均〈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输注HH40安全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995—01/2002—05收治的21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典型的腹膜炎者178例,占84.76%。入院时有休克者153例,占72.86%。本组病例均进行腹腔穿刺。阳性192例,占91.43%。手术199例。2个脏器以上损伤81例,占38.57%。死亡15例。结论对腹部闭合损伤病人,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检,腹腔穿刺简单、安全,诊断率高。手术探查应仔细认真,以防漏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赵东  付志新  张津华 《山东医药》2010,50(40):79-8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胃肠道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32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4例)预防性予以抑酸、保护胃黏膜和胃肠动力药物治疗,B组(174例)在出现胃肠道衰竭时才予以同样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 A组胃肠道衰竭出现86例(55.84%)、MODS 64例(41.56%)、死亡19例(12.34%)。B组胃肠道衰竭出现112例(64.37%)、MODS 95例(54.60%)、死亡44例(25.29%)。两组胃肠道衰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发生胃肠道衰竭的机率很高,预防性治疗不能降低发生率但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1-03-2015-09在急诊科接受术中自体血回输治疗的56例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为自体血回输组,对照组为同期单纯输注异体血的同类型患者73例。记录围手术期失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回收血量、输血不良反应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术前、术后3d及10dT细胞亚群(CD3~+、CD4~+、CD8~+)与NK细胞含量;应用酶标仪测定术前、术后3d与术后10dIgG、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1)自体血回输组异体血输入量、输血不良反应和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术后3d、10d与术前比较,CD3~+、CD4~+、NK细胞、IgG、IgM水平下降(P0.05),CD8~+水平上升(P0.05);自体血回输组术后3d、10d与术前比较,C3水平上升(P0.05);自体血回输组术后3d、10dCD3~+、CD4~+、CD8~+、NK细胞、IgG、IgM、C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对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