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制炭温度、制炭时间、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金丝桃苷、槲皮素、荷叶碱、总生物碱含量、外观形状为荷叶炭评价指标,并采用色差仪测定不同炒制程度的成品颜色,优选荷叶炒炭存性最佳炒制工艺。结果荷叶炭最佳炒制工艺为:制炭240℃,制炭时间7min,炒药机转速40 r/min;成品表面温度208℃,外观为不规则丝片,表面焦褐色,色差仪测定荷叶炭成品表面的L*、a*、b*平均值分别为28.22、4.67、7.94。结论优选得到的荷叶炭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够科学判定荷叶炭炮制终点。  相似文献   

2.
不同炮制工艺对大黄中蒽醌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生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模拟炮制法探讨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饮片中苷类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箱温度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77 n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4%磷酸,C为乙腈,使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1 mL/min。通过模拟炮制的方法对黄芩苷与黄芩素、汉黄芩苷与汉黄芩素在炒炭温度下的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黄芩炒炭后,黄芩苷以及汉黄芩苷的含量下降,而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在黄芩苷模拟样品中检出黄芩素,在汉黄芩苷模拟炮制品种检出汉黄芩素。结论: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模拟炮制法可较为真实地反映黄芩苷类成分在炒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炒炭法和煅炭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研究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理提供合理的制炭方法.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1)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P<0.05)和凝血时间(P<0.05);与煅生地黄炭组比较,炒生地黄炭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炒生地黄炭和煅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制炭后地黄的止血作用增强,但两种制炭方法炮制的生地黄炭对其止血作用没有显著影响,故选择易于操作的炒炭法炮制生地黄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槐花炮制前后UPLC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为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鉴别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槐花炮制前后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色度值,结合相似度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研究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差异性,同时分析槐花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槐花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和色度值差异明显。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分别标定了15、16、14个共有峰,指认了峰2、峰3、峰8、峰9、峰10、峰11、峰14、峰15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山柰素,其中峰1和峰2(5-羟甲基糠醛)为炮制后新增的特征峰,峰17则在炮制后缺失;槐花炮制前后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槐花炭的色度值L*、b*、E*远低于槐花生品和炒槐花,炒槐花的色度值a*稍高于槐花生品和槐花炭,依据色度值可区分槐花生品、炒槐花和槐花炭样品;聚...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关黄柏季铵碱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TM(钻石)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0.02 mol.L-1磷酸二氢钠)(25∶75),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45 nm,参比波长500 nm。结果:不同炮制品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酒炙品>生品>盐炙品>炒炭品,其中生品与盐炙品差异不明显,炒炭品中仅检出少量。结论:在关黄柏不同炮制品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大,炒炭品中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大幅下降,而酒炙品中两者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山药及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考查山药炮制与其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的关系。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山药及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按以下顺序减少 ;生品 ,蜜麸炒山药 ,炒山药 ,米炒山药 ,土炒山药 ,焦山药 ,炭山药 ,麸炒山药。测定结果 :经统计检验说明各炮制品中多糖含量均较生品有显著降低 (p<0 0 1或p <0 0 0 1 )。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烘制法与常规炮制工艺对杜仲药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烘制、砂烫、煅炭的炮制方法,对成品收率、绿原酸含量、水溶性浸出物进行比较实验。结果烘制法炮制杜仲工艺以断丝为度,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受热均匀,减少了炭化的损失,温度达180~200℃范围内,可使杜仲丝片达到炮制要求,缩短了炮制过程中的受热时间,减少了药效成分的破坏。烘制法平均收率为84.25%,而砂烫杜仲平均收率为76.63%,炒杜仲炭平均收率为64.18%,烘制杜仲收率高于炒杜仲炭20.07%。烘制法炮制杜仲的绿原酸含量高于砂烫杜仲和炒杜仲炭,其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制杜仲≥砂烫杜仲≥炒杜仲炭;三者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比较基本一致。结论烘制法炮制杜仲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不论在成品收率还是对药效成分的影响均好于常规砂烫、煅炭炮制工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白芨多糖含量及止血作用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性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药典》法制备白芨生品、炒黄品、炒焦品和炒炭品,利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各制品中白芨多糖的含量,采用剪尾法及毛细管法测定小鼠的出、凝血时间,明确各制品的止血效果.结果:白芨不同制品中多糖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炒黄品、生品、炒焦...  相似文献   

10.
苦杏仁不同炮制品苦杏仁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苦杏仁不同炮制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采用滴定法对苦杏仁生品、3种不同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苦杏仁苷含量顺序为生品>火单品>炒品>火单炒品。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均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杀酶效果,火单法杀酶效果好、苦杏仁苷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卷柏炮制前后卷柏中总黄酮含量。方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卷柏不同炮制品总黄酮含量。绘制了标准曲线,并进行了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加样回收实验,证明方法稳定可靠。结果:卷柏原药材总黄酮含量大于卷柏生品总黄酮的含量,卷柏生品总黄酮的含量大于卷柏炭中总黄酮的含量。结论:卷柏炒炭炮制后卷柏中总黄酮含量降低,总黄酮中有许多活血成分,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增强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杜仲砂炒法、烘制法与传统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考察3种炮制方法的优劣.方法:以损耗率和桃叶珊瑚苷粗品含量为指标,比较杜仲的3种炮制方法.结果:杜仲砂炒法和烘制法的损耗率较小,桃叶珊瑚苷粗品含量较高.结论:杜仲砂炒法和烘制法优于传统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棕榈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棕榈炭止血作用为指标,考察了温度对棕榈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棕榈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320℃扣锅煅制20min,与生品比较该炮制品的多种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4.
微波炮制芥子的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波加热法和传统清炒法炮制芥子的优劣。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微波炮制芥子的最佳工艺。测定芥子水分含量、浸出率、煎出率;用K.H.Bauer方法测定芥子苷的含量。结果微波炮制芥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火,加热4min,药物铺展厚度为2.0cm;芥子生品、炒品与微波炮制品比较,其有效成分芥子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法炮制芥子优于传统炒法,且工艺条件可控。  相似文献   

15.
李曼曼  刘永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3):165-167,191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盐蒸、清蒸、酒蒸、醋蒸等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女贞子,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后女贞子中齐墩果酸、特女贞苷、红景天苷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女贞子酒蒸品中齐墩果酸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生品、醋蒸品、盐蒸品(P<0.05);女贞子盐蒸品中特女贞苷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生品、酒蒸品、醋蒸品(P<0.05);女贞子醋蒸品中红景天苷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生品、酒蒸品、盐蒸品(P<0.05)。结论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处理,将对女贞子化学成分含量产生一定影响,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交实验法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侧柏炭炮制工艺为侧柏炭规范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槲皮素、槲皮苷含量变化为指标,考察炒炭温度、炒炭时间、炒炭药材量对侧柏炭炒炭工艺的影响。结果:侧柏炭最佳炒炭工艺为:取侧柏叶5kg,炒炭的温度为450℃,炒炭时间为20min。结论:优化工艺适合侧柏炭的炮制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炮制方法对枳实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之功效。枳实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近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炒黄、炒炭、麸炒、蜜炙、砂烫等,本文以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为指标对其质量进行评价。1仪器与试药1.1仪器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柱温箱,VWD检测器)和Agilent1100色谱工作站;瑞士METTLER AE240天平。1.2试药柚皮苷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22-200309),新橙皮苷对照品(自制)(含量HPLC归一99.34%);所用试剂中除供含量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及炮制前后山茱萸中莫诺苷和马钱苷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山茱萸生品、清蒸品,酒蒸品,盐蒸品,醋蒸品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山茱萸经炮制后,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尤其在盐蒸制后莫诺苷由1。70%下降至1。02%,降低了40%;马钱苷由0。92%下降至0。89%,降低了3。3%。[结论]山茱萸炮制前后马钱苷含量相对比较稳定,而莫诺苷含量相对于生品含量均有所降低,实验结果为探讨炮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皮不同炮制品对其挥发油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皮性烈耗气,临床一般不用生品,据考历代炮制法有16种之多,而炮制对其挥发油有一定的影响,兹就江西炮制法研究报道如下:1 药材经鉴定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aBlanco 的未成熟果实绿色干燥外层果皮.2 制品生青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成丝片,干燥;麸炒青皮,醋制青皮、青皮炭均按江西传统炮制方法加工而成.3 实验结果精密称取生品、麸炒品、醋炙品及炒炭品各100克,分别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5小时后,准确读取挥发油的毫升数,然后于阿贝折射仪下测定其折光率,结果见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青皮中挥发油的含量.麸炒青皮挥发油含量降低了12.17%,缓和了其破气作用,并产生焦香气,增强了消积化滞的功效。而醋炙后不但可缓和其辛烈之性,消除发汗作用,并还可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消积化滞的作用.江西从古至今都是用麸炒青皮和  相似文献   

20.
不同炮制方法对艾叶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不同炮制方法研究艾叶止血作用,以优化其炮制工艺。方法以小鼠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为指标,比较艾叶生品、炒炭、砂烫、烘法、醋制所得炮制品的止血作用差异。结果艾叶不同炮制方法对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的作用强弱排序是:砂烫艾叶炭>生艾叶>烘艾叶>炒艾叶炭>醋艾叶炭;与空白组比较,生艾叶、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艾叶比较,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砂烫艾叶炭凝血时间最短。结论生艾叶、烘艾叶、砂烫艾叶、炒艾叶止血作用显著,艾叶最佳炮制方法是砂烫艾叶炭,其凝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