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风玲  杨旭 《山东医药》2011,51(45):37-38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et对SKOV3/DDP的细胞毒作用,并确定其无毒剂量;同法测定无毒剂量Tet干预后SKOV3/DDP对顺铂(DDP)耐药性的变化,并计算耐药逆转倍数(RF);用RT-PCR法检测无毒剂量Tet干预后SKOV3/DDP细胞中的MDR-1 mRNA表达情况。结果选取Tet 2μmol/L作为逆转多药耐药的实验浓度;Tet 2μmol/L联合DDP后,DDP对SKOV3/DDP细胞的IC50从6.24μg/ml降为3.89μg/ml,RF约为1.60倍;SKOV3/DDP细胞内MDR-1 mRNA表达随Tet作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无毒剂量的Tet能部分逆转SKOV3/DDP细胞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人胚肝细胞(L-02细胞)耐砷性中的作用。方法培养L-02细胞和耐砷L-02细胞,用实时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GST-π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两种细胞均采用亚砷酸钠(NaAsO2)2.5、5.0、10mmol/L及NaAs02与GST-π抑制剂依他尼酸(EA)联合培养24h,噻唑蓝(MTT)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内砷浓度。结果耐砷L-02细胞GST-π mRNA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L-02细胞(P〈0.001);单用NaAsO2培养时,耐砷L-02细胞生存率明显高于L-02细胞、砷浓度明显低于L-02细胞(P〈0.001);NaAsO2与EA联用时两种细胞内砷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1)。结论L-02细胞的耐砷性可能与GST-π基因高表达有关,此从基因水平上为砷中毒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药是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锌指转录因子Snail介导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可促成肿瘤对化疗耐药。目的:探讨人工合成microRNA.Snail(amiRNA.Snail)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顺铂(DDP)耐药性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转染amiRNA-Snail质粒或阴性对照质粒的SGC7901/DDP细胞株(SGC7901/DDP-amiRNA组和SGC7901/DDP-Mock组),以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Snail、耐药基因ERCCl、Snail下游靶基因E-cadherin蛋白表达,以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经不同浓度DDP(O.01、0.1、1.0、10.0mg/L)作用后的存活率,计算DDP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结果:DDP耐药SGC7901/DDP细胞中的Snail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DP敏感亲本SGC7901细胞(尸〈0.05)。SGC7901/DDP-amiRNA组细胞Snail、ERCCl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荧光强度明显减弱:E-cadhehn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荧光强度明显增强。DDP对SGC7901/DDP.amiRNA组细胞的IC。值显著低于SGC7901/DDP.Mock组细胞(P〈0.05)。结论:以amiRNA-Snail沉默Snail基因表达可能通过下调ERCCl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而逆转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DDP对DDP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长期缺氧对SPCA1细胞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表达的影响及耐药性的改变。方法 SPCA1细胞常氧(20%O2)和缺氧(0.5%O2)条件下作用16h后,提取RNA和蛋白,用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GST-π mRNA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IF-1α蛋白;制备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GST-π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分析SPCA1细胞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的药物敏感性。通过 RNA干扰技术下调HIF-1α表达后,分为对照组和干扰组,观察GST-π的表达。结果 设常氧组GST-π mRNA表达率为1,缺氧组为12.2。常氧组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78±1.25)%,缺氧组为(72.13±2.1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HIF-1α表达明显增加。计算1%克隆存活的药物浓度,阿霉素处理细胞,常氧组浓度为(0.29±0.05)μg/ml;缺氧组浓度为(0.48±0.07)μg/ml;丝裂霉素处理细胞,常氧组浓度为(0.71±0.10)μg/ml;缺氧组浓度为(0.79±0.12)μg/ml。干扰HIF-1α后,HIF-π mRNA与对照组比较下降了70%,而GST-π mRNA稍有下降。GST-π蛋白表达常氧条件下对照组为(32.14±1.23)%,干扰组为(30.88±1.65)%;缺氧条件下对照组为(64.78±2.45)%,干扰组为(67.42±2.21)%。结论 长期缺氧可诱导SPCA1细胞HIF-1α和GST-π表达增加,对阿霉素耐药性增加,对丝裂霉素没有影响,HIF-1α和GST-π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SO)逆转人结肠癌LoVo/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MTT法检测BSO对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RT-PCR法检测细胞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πm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ST-π蛋白水平;1氯-2,4-二硝基苯法测定GST活性。结果BSO作用后亲本LoVo细胞中阿霉素、丝裂霉素的IC50无显著变化,而在LoVo/Adr细胞中,阿霉素的IC50由(3.08±0.84)mg/L降至(1.31±0.53)mg/L(t=3.09,P<0.05),丝裂霉素的IC50由(1.24±0.45)mg/L降至(0.54±0.32)mg/L(t=165.50,P<0.01);BSO对mdr1基因mRNA水平无影响,BSO作用前后GST-πmRNA表达量分别为1.75±0.24和0.84±0.19(t=5.11,P<0.05),BSO作用后LoVo/Adr细胞GST-π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处理前;BSO处理前后LoVo/Adr细胞GST活性分别为(144.26±50.13)和(129.58±41.36)U/mg(t=0,57,P>0.05)。结论BSO可有效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LoVo/Adr对阿霉素、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与mdr1基因无关,但与GST-π基因下调有关,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GST-π含量,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Hp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CagA)的关系。方法将198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根据^13C呼气实验及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法分为Hp阴性组和阳性组,PCR扩增行CagA检测、免疫组化行GST-π表达检测。结果Hp阳性及阴性组中GST-π阳性率分别为52.78%、67.78%,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中,CagA阳性和阴性者GST-π阳性率分别为38.18%、67.93%,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CagA阳性亚组中GST-π阳性率与Hp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的表达,削弱GST-π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而CagA因子可能是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NS-398抑制胃癌细胞P-糖蛋白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 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胃癌细胞株SGC-7901经浓度分别为0、10、100μmol/L的NS-398处理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S-398对胃癌细胞前列腺素E2(PGF2)分泌的影响,24、48h后用RT-PCR检测多药耐药(mdr)1 mRNA表达,48h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gp表达。结果 NS-398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株SGC-7901 PGE2分泌,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NS-398作用于细胞后,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mdr1/P-gp表达受不同程度抑制,100μmol/L的NS-398对mdr1 mRNA表达抑制作用强于10μmol/L(P〈0.01)。不同浓度药物与测量时间为交互作用.作用48h与24h相比,NS-398对mdr1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P〈0.01)。结论 NS-398可抑制SGC-7901的mdr1/Pgp表达,且呈剂量效应关系。NS-398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抑制COX-2下游产物PGE2表达,从而抑制P-gp表达。选择性COX-2抑制削可能有助于减轻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三种不同来源卵巢癌细胞株中67kD层粘连蛋白受体(67k DLN-R)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腹水来源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RA、SKOV3及性实体瘤来源的人卵巢腺癌细胞株3AO。以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细胞株中67kD LN-R蛋白表达及其mRNA水平。结果 三种细胞的胞膜及胞浆中67kD LN-R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但HRA、SKOV3明显强于3AO细胞,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HRA、SKOV3均可见明显的474bp的67kD LN-R特异性条带,其mRNA分别为1.156、1.081;3AO特异性条带极弱,其mRNA为0.358;前两者与后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67kD LN-R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谷胱苷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GST-π的表达在肺癌组织中和良性肺组织具有显著差异(P〈0.05),GST-π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化疗疗效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肺腺癌中阳性率的表达较鳞癌高(P〈0.05),分化程度越高,表达越低(P〈0.05),GST-π阴性表达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GST-π阳性表达对指导临床NSCLC化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ST-π基因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5例胃癌石蜡包埋的肿瘤蜡块中GST-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中两种基因均无表达。GST-π基因表达阳性率为65.3%(173/265),与肿瘤病理学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NM分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ST-π的阳性率为65.3%,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印戒细胞癌及黏液细胞癌,提示应注意临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因子( Caspase-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耐药基因蛋白( Pg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50例,观察组)、大肠正常黏膜(50例,对照组) Caspase-3、GST-π、Pgp,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spase-3、GST-π、Pgp阳性率分别为42.00%、76.00%、80.00%,对照组分别为92.00%、48.00%、38.00%,两组比较,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Pgp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与Pgp表达亦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降低,GST-π、Pgp表达升高,GST-π、Pgp不仅可作为一种多药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而 Caspase-3表达与 GST-π、Pgp 呈负相关,推断Caspase-3在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酸钠(SNCTD)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逆转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1)采用CCK法筛选出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即对细胞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并检测出顺铂及与无毒浓度SNCTD联合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毒浓度SNCTD对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情况;(3)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倍无毒浓度SNCTD处理细胞48h后耐药相关基因mdrlmRNA,MRP1 mRNA的表达.结果 (1)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为5μg/ml,与顺铂联合用药降低A549/DDP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97;(2)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48h后细胞内罗丹明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F=36.99,P<0.05);(3)1、2倍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后mdr1,MRP1mRNA表达明显减低,并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SNCTD对A549/DDP具有耐药逆转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的表达,影响膜蛋白外排泵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醋酸甲羟孕酮(MPA)与顺铂(DDP)联用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CoC1/cDDP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oC1/cDDP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DP、MPA及MPA+DDP培养,Borden小室检测CoC1/cDDP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细胞及凋亡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CoC1/cDDP细胞生存素(survivin)-ΔEx3 mRNA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结果经10μg/ml的DDP作用48h,CoC1/cDDP细胞的侵袭能力、凋亡率、survivin-ΔEx3 mRNA及Caspase-3 mRNA表达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增加DDP浓度至20μg/ml或加用MPA后,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survivin-ΔEx3 mRNA表达下降(P〈0.05),而Caspase-3 mRNA表达增加(P〈0.01),这些变化与MPA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MPA具有较强的逆转CoC1/cDDP细胞对DDP的耐药作用,CoC1/cDDP的体外侵袭作用受抑制的机理与survivin-ΔEx3 mRNA下调及Caspase -3 mRNA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青蒿琥酯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Art干预PC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用药后细胞增殖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和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Art作用48h后PC3细胞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t可显著抑制PC3细胞增殖(P〈0.01)。PC3细胞主要被阻滞在G0/G1期,PC3细胞凋亡率各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C3细胞survivin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Art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以及下调Livin的表达、上调Caspase-3而诱导PC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As2O3对肾癌细胞株786-0增殖、凋亡及细胞内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意义。方法取对数生长期786-0,分别经0.5、1.0、2.0μmol/L的As2O3处理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及RT—PCR法检测细胞中的XIAP及其mRNA。结果0.5、1.0、2.0μmol/LAs2O3均可抑制786-0增殖。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抑制率升高(P均〈0.01);随着As2O3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1)、细胞内XIAP及其mRNA表达明显下调(P均〈0.05)。结论As2O3可抑制786-0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一作用与As2O3抑制786-0中XIAP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细胞葡萄糖摄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构建PPARγ和PPARγ应答元件(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确定大黄单体成分大黄素是否能够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epG2肝细胞葡萄糖摄取。方法 (1)构建PPARγ和PPRE荧光素酶系统并对20余种中药成分进行筛选;(2)将能够激活PPARγ和PPRE系统的大黄素与HepG2肝细胞进行培养,分别用RT-PCR/Southern杂交测定PPARγmRNA的表达;(3)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大黄素处理后的HepG2细胞的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表达水平;(4)测定大黄素作用后的HepG2细胞对2-脱氧-[^3H]-D-葡萄糖摄取率。结果 (1)在筛查的中药成分中,大黄素作用24h后,呈剂量(0.04~180μmol/L)依赖性地增强COS-7细胞PPRE荧光素酶活性,其中90μmol/L浓度时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倍(P〈0.01),而10μmol/L浓度的吡格列酮作用强度为对照组的6倍(P〈0.01);(2)大黄素在90μmol/L浓度时刺激HepG2细胞PPARγmRNA表达水平增加2.7倍(P〈0.01);(3)大黄素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刺激HepG2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PPARγ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3.1—3.8倍(P〈0.01);Glut2蛋白水平在90μmol/L和作用16h刺激作用最强,约为对照组的2.5—4.3倍(P〈0.01);(4)HepG2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在90μmol/L浓度的大黄素作用24h后,约为对照组的5倍(P〈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黄素刺激HepG2肝细胞PPARγ和Glut2蛋白表达,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对人鼻咽癌CNE1/DDP细胞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CNE1/DDP细胞分别加入10、20μg/mL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等体积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MTS法检测细胞耐药逆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P-糖蛋白( P-gp)表达,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重耐药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 p-Akt )。结果加入等体积培养液和10、20μg/mL罗格列酮的CNE1/DDP细胞耐药逆转率分别为100.0%、149.3%±11.3%、293.8%±25.5%,其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PPAR-γ、MDR1、MRP、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gp阳性率、p-Akt表达依次降低;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PPAR-γ对CNE1/DDP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其抑制Akt磷酸化和耐药基因MDR1、MRP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增殖的影响;体外粘附实验观察蚯蚓纤溶酶对胃癌细胞MGC803与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粘附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蚯蚓纤溶酶作用于MGC803细胞后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法检测蚯蚓纤溶酶对MGC803细胞CD44v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蚯蚓纤溶酶各用药组(2、4、8uku/ml)对MGc803细胞均有抑制生长作用(P〈0.01),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蚯蚓纤溶酶4、8uku/ml作用于MGC803细胞48h后,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明显下降(P〈0.01)。2、4、8uku/ml蚯蚓纤溶酶作用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下降,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84.80±2.14、30.69±3.66、21.75±2.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DNA半定量分析表明,各实验组CD44v6 mRNA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蚯蚓纤溶酶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降低胃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性、降低胃癌细胞粘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提示蚯蚓纤溶酶可能具有潜在抗肿瘤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作用12、24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应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保尔佳作用后,K562、K562/A02细胞对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1.5μg/ml保尔佳对细胞内Rh123浓度及糖蛋白p-170、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保尔佳在无毒剂量(1.5μg/ml)能增强DNR对K562/A02的毒性作用,逆转倍数为5.93倍;能增加K562/A02细胞内Rh123浓度,下调P-170、GST-π的表达。提示保尔佳是一种潜在的白血病化疗增敏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