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 ,评价其临床实用意义。方法 应用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治疗Danis-Weber分类C型踝关节损伤 36例。结果 所有骨折于术后 4~ 1 3个月均骨性愈合 ,按AOFAS评分标准 ,36例患者评分 96~ 1 0 0分 ,平均 98 6分。结论 复杂踝关节损伤需及时行内固定手术。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 ,损伤小 ,固定可靠 ,对皮肤条件不好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钉固定治疗,按Danis—Weber分类,62例均为C型踝关节损伤。结果6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骨折均于术后4~13个月骨性愈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分为96~100分,平均98分。结论双螺钉固定腓骨下端骨折的方法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对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的患者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鹏斌  覃松  喻忠斌 《骨科》2013,4(1):25-27
目的观察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对30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8 h~18 d。手术顺序为外踝、内踝和后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使用螺钉或钢板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3.45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3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优1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结论使用腓骨钩钢板治疗Danis-WeberA/B型踝关节不稳定骨折内固定的牢靠度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方便,能维持关节稳定性,可早期、大范围地活动踝关节,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男19例,女15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28例,C型6例。应用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对34例Weber-AO分型的B型及C型踝关节骨折,采用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以避免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对同时伴有后踝骨折的病例,同时一个切口对腓骨及后踝进行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3.2年,平均1.8年。34例中疗效为优24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避免了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增加了螺钉的把持力,并可一个切口同时完成外踝及后踝骨折的治疗,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22例踝部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病人进行手术治疗。18例下胫腓联合做了加压螺钉或骨栓固定,外踝骨折应用4孔钢板或髓内针固定陈旧性骨折脱位需作下胫腓关节加压融合,同时作纵轴穿针稳定距骨。随访1~6年,优良率达90.9%。认为Laugehansen分类法符合临床实际、实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对踝关节稳定性、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关键在于处理好下胫腓关节分离和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5~1994年共收治重度踝关节骨折脱位79例,其中手术治疗6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1岁。砸伤18例,挤压伤23例,扭伤21例。左侧24例,右侧38例。损伤按hange—Hanson分型:旋前外展型21例,旋后外旋型27例,旋前外旋型9例,垂直压缩型3例,无骨折踝关节开放脱位2例。 1.2 手术方法 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手术采用骨膜外内固定方法。内踝骨折解剖复位后采用自攻螺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三角韧带损伤者修补。外踝骨折应在外踝前上方沿腓骨向上切口,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钉尖必须穿过对侧胫骨皮质。踝关节水平以上位置较高的外踝骨折选用钢板或骨圆针内固定,在外踝部预弯成向外约15°角。后踝骨折超过关节面25%者,经后内侧切开解剖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垂直压缩型骨折采用经内踝骨圆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胫骨下端骨折,腓骨骨折皮质骨拉力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6~1996年手术治疗35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经平均3.5年的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的要点是在下胫腓关节上方截断并向外下翻转胖骨下段,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踝穴和下胫腓关节分高处的瘢痕组织,在内踝复位固定的基础上,再以一枚长加压螺钉经腓骨在下胫骨关节面的上方穿过下胫腓关节面,将下胫腓关节和外踝复位固定,稳定踝关节。认为对于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无论有否临床症状,应尽早施行手术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56例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24±4.37)个月。手术时间55~115(72.37±16.74)min,术中出血量15~45(33.06±12.73)ml。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无腓肠神经、腓浅神经、腓深动脉等术中损伤;无拇趾屈曲异常、螺钉激惹、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发生。骨折均一期愈合,时间8~16(11.8±3.2)周。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72~96(87.74±9.86)分,其中优41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94.6%(53/56);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5°~50°(39.4°±8.0°),背伸15°~25°(20.7°±4.6°)。结论 采用经腓骨后缘入路联合后前位中空螺钉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易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踝关节...  相似文献   

9.
两种腓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损伤。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收治64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538例,其中分别采用钢板和克氏针固定腓骨472例,将其临床疗效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影响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行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97例闭合性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Dan-ish-Weber分类:A型9例,B型58例,C型3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3例,拉力螺钉固定6例,钢板螺钉系统固定39例,钢板螺钉+拉力螺钉固定15例,钢板螺钉系统+拉力螺钉+腓骨钩固定34例.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等6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97例患者术后获3.5个月~9年(平均46.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90分(65~95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症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5、1.073、1.017~1.203,0.019、0.134、0.063~0.351,0.005、1.274、1.171~1.43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OR值及95% CI分别为0.008、1.503、1. 391~1.701;0.007、1.247、1.153~1.394). 结论 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骨折类型.及时发现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的因素,正确判断骨折的类型、明确有无伴随韧带损伤并选择适合的固定方法,是防止日后继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ü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6-08~2010-02收治Ⅲ型Pilon骨折患者25例,年龄22~65岁,平均37.8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6例,合并腓骨骨折21例。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4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4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5例,踝关节融合2例。结果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37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9例,良11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很多,术前对损伤作出正确的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52例,采用钢板固定腓骨,螺丝钉固定内踝,下胫腓仍不稳定者应用单个皮质骨螺丝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依据Olerud评分方法,优36例.良13例,可3例。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必要选择.正确的复位顺序、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是取得良好复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所致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外展外旋力引起的踝关节骨折35例,平均随访2年半,满意率为88.6%。效果不佳者与软组织损伤严重和关节软骨受损有关。恢复腓骨的长度对防止距骨移位与倾斜十分重要。用钢板固定外踝时要使其下端适应腓骨下段的外翻角。下胫腓联合不论是完全还是不全分离,都应用螺钉固定,以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早期练习活动。三角韧带断裂时,只要腓骨解剖复位与坚强固定,三角韧带可不予修复。对小于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可不予处理。  相似文献   

15.
胫腓骨双骨折治疗中腓骨内固定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时,以固定胫骨为主,腓骨多不作固定,忽视了腓骨在小腿承重、维持小腿长度、平衡肌力、维持踝关节功能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有术后畸形愈后、骨不连、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我们从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60例胫腓骨双骨折患者,行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42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8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9例得到完整随访,男12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单纯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6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11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6h至16d,平均6d.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和内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7~92分,平均86.3分,其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外踝骨折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8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9例得到完整随访,男12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单纯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6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11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6h至16d,平均6d.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和内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7~92分,平均86.3分,其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外踝骨折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钩状钢板治疗腓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8例伴有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踝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9例得到完整随访,男12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单纯外踝骨折4例,双踝骨折9例,三踝骨折6例.按Danis-Weber分类,A型8例,B型11例,均为腓骨远端不稳定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为6h至16d,平均6d.手术顺序为外踝、后踝和内踝.外踝骨折使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内踝骨折使用松质骨螺钉,后踝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形态采用螺钉或钢板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8个月.术后4~6周X线片均可见骨折线模糊;10例患者于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9例于术后20周达到临床愈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局部不良反应及踝关节不稳.Mazur评分为67~92分,平均86.3分,其中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2%.结论 运用腓骨钩状钢板固定外踝骨折能更好恢复外踝正常外翻角及长度等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活动提供稳定性,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可吸收螺钉,其成分为SR-PGA(自身增强聚乙交酯)和SR-PLLA(自身增强聚丙交酯),用于31例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6周。随访28例,随访时间6~22个月。结果 参考Cedell方法,踝关节功能评定为优良2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结论 可吸收螺钉用于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特点和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1998~2008年,笔者对2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Maisonnuve骨折4例,Dupuytren骨折18例,Bosworth骨折2例)作了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7.3岁(21~ 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骨折22例,内踝21例,后踝5例),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 24 例,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按Baird和Jack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91~100分)19例,可(81~90分)3例,差(0~80分)2例;平均84.5分(20~100分).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优良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