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鼻炎是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重点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学、分型、伴发疾病和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闵行区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过敏原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中至少有一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为阳性的319例AR患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其过敏原阳性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319例AR患者年龄高峰为18~45岁,其中...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率全球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发现,变应性鼻炎还被认为是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提出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观念。目前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  相似文献   

4.
总结103例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患者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重视心理护理,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规范药物注射,加强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同时重视健康教育,加强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 ,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 ,是一常见病 ,以 15~ 40岁多见。其发病机理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主要症状有鼻塞、鼻液溢、喷嚏、流泪、嗅觉减退或消失等。治疗方面 ,完全避免接触变应原是困难的 ,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药物有抗组胺药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 ,抗胆碱药 ,减充血剂五类。1 抗组胺药这类药物通过对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对鼻炎、喷嚏、鼻液溢有较好的效果 ,对鼻塞无明显效果。1.1 第一代抗组胺药 包括氯苯那敏 (扑尔敏 )、异丙嗪 (非那根 )、塞庚啶等又称传统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免疫治疗过程中依从性的临床特征.方法:367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均接受为期2年的舌下免疫治疗,治疗期间定期进行随访,对未完成疗程的患者电话问卷调查分析其不依从的原因.结果:舌下免疫治疗2年的整体依从率为62.12%;治疗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的依从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234,P=0.000;x2=18.624,P=0.000;x2=4.381,P=0.028),而第18个月与第12个月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25,P=0.087).不依从的原因调查表明,效果不明显或无效占27.3%,无时间接受治疗占22.3%,症状改善或好转占17.3%.结论: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依从性下降主要发生在治疗后第12个月以内,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无时间接受治疗”和“症状改善后自行停止”.治疗前期需要针对不依从的原因进行临床干预,提高工作成效,确保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正>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针对病因、可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一种治疗方法[1-3]。以前常用的是皮下免疫治疗(SCIT),即通过反复多次皮下注射诱导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但该治疗需反复到医院注射,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使其应用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临床分析.方法:采用丹麦"ALK"公司的标准化抗原对396例疑似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396例患者中皮肤阳性反应286例,阳性率占72.1%,过敏原位居阳性率前五位的分别是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艾蒿、豚草,阳性率分别为79.2%、77.5%、36.0%、21.0%、12.9%.其中屋尘螨阳性率最高(79.2%),其次是粉尘螨(77.5%).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AR最常见的过敏原,"ALK"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AR的免疫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胥科  梁传余  周光耀 《华西医学》2006,21(1):210-21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on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al-lergicrhinitis,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  相似文献   

10.
杨柳  刘世喜 《华西医学》2012,(10):1582-1584
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该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是对症治疗,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变应性鼻炎标准化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阻断变应性疾病发展进程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如何规范免疫治疗过程及方法,重视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锡地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过敏原类型。[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体外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9种常见特异性过敏原IgE抗体。[结果]11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中,户尘螨和蟑螂的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87%和10%。96例阳性患者中,血清特异性IgE含量3级以上占60例,甚至有3例浓度超过100IU/L。[结论]无锡地区户尘螨、蟑螂是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过敏原,户尘螨阳性率高而且阳性反应最强,常引起患者中、重度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高,且近年其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同国家、种族、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病。目前,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高达10%~20%,全球约有5亿人罹患此病[1]。该病虽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对其生活质量及社会经济负担有着巨大的影响,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哮喘等,而气传变应原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最基本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对91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过敏原皮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舌下免疫(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抗组胺药物及鼻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SLIT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及鼻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3个月后症状评分和2个月后药物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年后实验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采用SLIT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鼻部症状,减少用药量,改善患者鼻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2月由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29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23,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8%高于对照组的8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家庭护理干预结可提高变应性鼻炎治疗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1996~2001年,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12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1997年海口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变应性鼻炎240例.随机分治疗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7~63岁,平均23.6岁;病程2~23 a,平均4.2 a.对照组120例,男63例,女57例;年龄8~63岁,平均21.8岁;病程2~24 a,平均3.8 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7例根据典型临床症状、体征,经过敏原点剌试验、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测定、血清ECP检测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给予粉尘螨注射液皮下注射1次/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评定疗效;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经粉尘螨注射液免疫治疗,总有效率90.80%;显效率67.81%(其中症状消失者达55.17%);无效率9.19%。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粉尘螨抗原制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正确掌握适应证和方法,疗效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宏伟  兰金山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08-3410
目的:评估以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进行舌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24例尘螨过敏为主的AR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SLIT 2.5年.观察指标为鼻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药物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年症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41±2.09、1.78±0.69、7.52±1.97,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4.19±1.88、1.52±0.45、5.23±1.78、2.18±0.51,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5、2.77、7.42,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18±2.37、1.86±0 49、7.23±2.25,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6.97±2.61、1.79±0.61、7.12±2.57、0.78±0.60,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7、0.55、0.20,均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2年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药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5、2.69、4.62、20.7,均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AR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此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汤继元  徐博怀  余璐洁  何勇 《新医学》2021,52(6):389-392
在变应性鼻炎(AR)的所有治疗方法中,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是唯一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AR自然进程的疗法,临床常用的有皮下SIT和舌下SIT,近年来新兴的淋巴结内免疫治疗(ILIT)是将变应原制剂直接注射到淋巴结内,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传统的皮下及舌下免疫治疗相比,ILIT具有治疗时间短、药物剂量少、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作为AR患者SIT的新选择,越来越多的学者对ILIT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该文就近年来ILIT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微波治疗仪热凝鼻腔副交感神经高密度区的粘膜,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96例。结果 全组病例随访2年,治愈85例(88.5%),有效11例(11.5%),无效者0,总有效率100%。结论 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指的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AR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可伴有嗅觉减退。AR在我国古代医学中属于鼻鼽范畴。古今中医对鼻鼽采用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