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骨松宝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骨松宝对45—70岁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以及临床证候变化进一步理解中医补肾壮骨的特点。方法 选择54例有肾阳虚证,同时用法国Challenge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量丢失≥25%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口服骨松宝颗粒,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肾阳虚证症状体征、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等变化。结果 54例患者治疗后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前后比较t=10.561,P&;lt;O.01。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BMD—L2-4上升值(O.018&;#177;O.052)g/cm^2,P&;gt;O.05,股骨近端骨密度略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尿羟脯氨酸、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血清钙磷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骨松宝颗粒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减缓增龄性骨量丢失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背景:肾主骨符合骨代谢调节机制,依此引经报使和骨靶向亲和性理论研制的补肾复方在骨质疏松症虽取得较好效果,应用大、小药引子不同比例配伍补肾复方临床观察骨质疏松症指标,有望阐明大、小药引子两种争论的观点。目的:通过大、小药引子不同配伍比例的补肾方药靶向给药治疗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观察引经药对不同经络病症是否存在主动靶向特异选择性差异?方法:将180例经络辨证的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6组。大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2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小剂量药引子肾经、肝经、脾经组分别口服牛膝10g,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10g/次,3次/d。各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不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6组患者的骨痛等症状与腰椎骨密度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尿钙、尿肌酐、雌二醇、睾酮等指标,评价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大药引子配伍抗骨松丹杞颗粒可有效治疗经络辨证属于肝、肾经的骨质疏松症,能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提高骨痛缓解率,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大、小药引子相比较,大药引子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组患者分别加用硫辛酸静脉滴注、缬沙坦口服及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尿蛋白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首先进行方差分析,再采用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
结果硫辛酸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组间比较低于对照组[(20.36±4.32)mg/L vs (23.35±5.38)mg/L vs (16.48±3.37)mg/L vs (44.57±7.78)mg/L;(42.13±21.52)mg/g vs (45.78±16.47)mg/g vs (34.62±23.58)mg/g vs (74.72±15.33)mg/g;(4.71±0.78)mol/ml vs (5.17±0.84)mol/ml vs (3.87±1.31)mol/ml vs (5.96±0.96)mol/ml;(2.24±0.98)mg/L vs (2.35±1.17)mg/L vs (1.76±1.26)mg/L vs (2.93±1.15)mg/L;(34.98±6.51)ng/L vs (36.78±9.46)ng/L vs (30.19±13.25)ng/L vs (44.38±12.2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15、17.373、22.992,P均<0.001;t=10.029、8.906、12.026,P均<0.001;t=6.514、4.128、10.848,P均<0.001;t=5.769、4.999、7.721,P均<0.001;t=4.004、3.238、6.043,P<0.001、=0.001、<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78.62±5.31)U/ml vs (75.28±9.24)U/ml vs (83.31±6.18)U/ml vs (72.13±7.35)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2.365、8.412,P<0.001、=0.019、<0.001)。且缬沙坦联合硫辛酸组较单用缬沙坦组或单用硫辛酸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MDA、hs-CRP、8-iso-PGF2α水平低、SOD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7、5.619,P=0.002、<0.001;t=1.996、3.120,P=0.047、<0.001;t=4.333、6.719,P=0.002、<0.001;t=1.981、2.478,P=0.049、=0.007;t=2.039、2.806,P=0.043、=0.006;t=3.533、6.047,P=0.001、<0.001)。
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具有治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相关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加速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本文就近些年来炎症因子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注射液抗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9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证明,运动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骨代谢、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增加骨密度。目的:从运动对骨代谢的影响、运动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运动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的影响及不同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等方面,就运动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PubMed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Bone Density;Bone Diseases,Metabolic;Exercise Therapy";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运动干预;骨密度;骨代谢"。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3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运动对骨代谢影响的实验提示中等强度运动刺激和雌激素都可以改善骨质疏松的发生程度,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减缓及治疗有积极意义。经过适量运动训练,大鼠去卵巢后体内骨改建的高转换状态可以得到缓解。运动对骨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显示,运动和雌激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但运动能够更好地提高骨硬度和增强骨抵抗变形的能力。说明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骼和肌肉有良好的刺激效果,肌肉的增大对骨骼质量也有良性的刺激作用。研究结果提示,参加体育活动越早,有可能获得的骨峰值越高,任何时候开始有规律的运动,对维持一定的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不同时期的运动作用效果不同,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骨量并保存骨量,老年期保存骨量减少骨丢失,因此,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频率对骨密度的影响也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春勇李继川于小中吕新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12):1104-110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肾阳虚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肾阳虚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骨钙素(OCN)、护骨素(OPG)、β-内啡肽(β-EP)、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白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18、7.16、11.06、9.06、-9.26,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06、-10.08,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06、9.18、9.82,P均<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肾阳虚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促进骨质愈合,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患者Klotho、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在河南南阳南石医院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FGF21、α-Klotho、β-Klotho水平,采用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含量。观察两组骨密度(BMD)、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血清骨钙素(OC)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成纤维生长因子21(FGF21)和Klotho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清Klotho水平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D和T值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PINP、OC和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FGF21、α-Klotho、β-Kloth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α-Klotho和β-Klotho水平与BMD、T值、PINP、OC、β-CTX、FGF21水平正相关。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Klotho水平较低,且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水平等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肾药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浙南民间方药“肾药合剂”,并将其制成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治疗组选用肾药合剂胶囊治疗,对照组用钙尔奇D片剂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腰椎骨密度(BMD)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血ALP及尿PYD/Cr、尿DPD/Cr排泄率在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肾药合剂胶囊治疗原发性老年性骨质疏松,疗效可靠。由于其为天然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来源充足,前景广阔,对浙南地区的民间药材的合理开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康复治疗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 方法选取经骨密度(BMD)仪诊断为骨质疏松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药物组(85例)和康复组(79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BMD、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疼痛及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D、骨代谢生化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较组内治疗前增高,与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0.58±0.19)g/cm2]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BMD[(0.76±0.21)g/cm2]较高(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钙、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与组内治疗前[(16.42±5.76)μg/L]及药物组治疗6个月后[(15.21±4.65)μg/L]比较,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12.43±6.36)μg/L]降低(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WOMAC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3.15±1.76)分]、WOMAC评分[(31.56±9.48)分]显著低于药物组VAS评分[(4.56±2.33)分]、WOMAC评分[(42.04±10.35)分](P<0.05)。 结论药物联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症状,缓解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6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出院后不主动对其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出院后继续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出院时、出院1年后评估两组骨密度、骨症状.结果:两组出院1年后骨密度、骨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骨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辛酸对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炎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即正常白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微量白蛋白尿组(MA,30 mg/24 h≤UAER<300 mg/24 h)和临床肾病组(CN,UAER≥300 mg/24 h);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NC)。再将3组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等样本量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硫辛酸0.45 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避光缓慢静滴,1次/d,共2周。观察各组患者UAER、血清肌酐(SCr)、血糖、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 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98±1.54)mg/L vs (6.49±1.84)mg/L vs(7.02±1.75)mg/L vs(2.95±0.86)mg/L;(17.19±5.05)ng/L vs(19.61±5.42)ng/L vs (20.25±6.23)ng/L vs (10.24±3.16)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63、25.22,P均<0.01),但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经硫辛酸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hs-CRP、TNF-α、SCr、UAER水平明显降低[(5.01±0.93)mg/L vs (3.89±0.72)mg/L,(5.51±1.23)mg/L vs (4.25±0.88)mg/L,(6.15±1.32)mg/L vs (4.78±1.01)mg/L;(15.59±4.19)ng/L vs (12.04±3.45)ng/L,(18.02±4.42)ng/L vs (14.43±4.22)ng/L,(18.67±4.88)ng/L vs (15.09±4.47)ng/L;(83.5±9.4)μmol/L vs (67.3±6.2)μmol/L,(85.6±16.0)μmol/L vs (61.3±16.7)μmol/L,(98.5±20.4)μmol/L vs (69.4±16.8)μmol/L;(16.5±7.4)mg/24 h vs(13.3±6.2)mg/24 h,(145.6±66.0)mg/24 h vs (106.3±56.7)mg/24 h,(805.5±166.4)mg/24 h vs(612.3±110.8)mg/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9、3.227、3.192、2.526、2.275、2.095、5.572、4.069、4.265、5.597、2.051、3.742,P均<0.05)。 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硫辛酸可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和降低血肌酐水平,从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 [1]。临床表现多为骨骼疼痛,严重者龟背出现,骨折发生向身高变短。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大,效果往往不理想。我院自 1995年开始对纯中药制剂愈骨丸的研制,并于 1997年应用到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 1997年 6月~ 2000年 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骨质疏松患者 82例。男 24例,女 58例,年龄 47~ 78(60± 2.10)岁 (均已绝经 ), 82例中 4例驼背, 7例有病理性骨折史。肝、肾功能检查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单位体积骨骼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异常,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多病因疾病。按病因分类。原发Ⅰ型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病因为雌激素不足;原发Ⅱ型称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病因是年龄老化。继发性骨质疏松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血糖控制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实施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TSS评分、TCSS评分、血糖水平、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TSS评分、TC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炎症反应的减轻和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