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光成  解滢禾  赵勇  魏有刚 《河北中医》2022,(12):2087-2090
结合文献对“脾瘅”和“生病起于过用”的相关阐述,探索“生病起于过用”与“脾瘅”的关系。通过对《内经》及其他相关文献中“瘅”的描述,揭示了“脾瘅”往往具有虚的基础,兼具热象或痰湿的病理特点,将其与“生病起于过用”的发病观相联系,认为“脾瘅”的发病机制在于脾之相对过用,或脾脏本虚而受肥甘之困,或脾本不虚而因困致虚。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生必定会经历的一个时期,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治未病"思想引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对处于不同状态的人群进行干预,积极发挥其作用,对于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温习,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围绕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及临床演变规律.提出脾阴虚是2型糖尿病的始动环节,脾阴虚及阳而致阴阳失衡进而影响脾气的运化散精功能是血糖代谢紊乱的基本病理基础.是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理改变,健脾益阴法是其主要的治疗大法。从而为糖尿病中医药的早期认识、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前期可归属中医的“脾瘅”,是一种血糖异常的高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医认为“脾瘅”的病位在脾,脾虚为其起病之根源,而痰瘀互结贯穿病机之始终。治疗采用祛痰化浊、活血化瘀之法,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为主,直除病根;以健脾祛湿食疗方为辅,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专设“脾胃胜衰”一章,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其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其与五脏、阴阳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指出脾胃脏腑胜衰及五行乘侮均可伤及脾胃,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糖尿病前期可归属于中医“脾瘅”范畴,其病因为“数食甘美而多”,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强调脾胃受损在糖尿病前期发病中的重要性,病位关键脏腑即在于脾和胃,两者协调则纳化正常,若一方偏胜或偏衰,阴阳失衡,则会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状态。因此,基于“脾胃胜衰论”,提出胜衰失衡是脾瘅的核心病机。脾瘅不同阶段,病机变化有别,早期可表现为脾胃俱旺致中满壅实,中期可表现为胃强脾弱致中盛气虚,晚期则以脾胃俱虚、中弱不化为主。五行生克相关,余脏腑的病变也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血糖代谢,导致脾瘅期的出现,提出脾瘅传变期,其病机在于五行乘侮致中衡不守。因此,恢复脾胃胜衰失衡成为治疗糖尿病前期的重要着力点,中医早期辨证干预与治疗,可以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  相似文献   

6.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脾胃为中土之脏,脾胃气机升降是维持机体五脏气血生化的枢纽。“脾胃转枢”是从气机升降运动角度强调脾胃之气斡旋中焦,协调脏腑气机、营卫循行、气化转枢,对周身气机运行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功能。脾胰受损、脾不散精、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在糖尿病血糖波动治疗中,临床上应秉承重在助脾散精,兼顾五脏,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理念,使水谷精微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则糖浊可化、并发症得以缓解,彰显中医维持血糖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迟华基教授认为糖尿病并不等同于中医消渴,认为糖尿病的消渴阶段由"脾瘅"发展而来,临床应注重脾胃湿热因素。因此糖尿病前期治疗以清利脾胃湿热为主,后期治疗以活血养阴为主,兼以清利湿热。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分期辨治2型糖尿病心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实践,提出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原始期—前驱期—消渴期—逆归期。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临床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病情的发展,采用辨体、分期与辨证相结合,运用中药进行干预调体,以期提高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探讨吕仁和教授自拟的脾瘅降糖方在糖尿病前期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 筛选脾瘅降糖方中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与成分相关的靶点数据;筛选Ⅱ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靶点数据;对所筛选得到的靶点数据取其交集,分析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脾瘅降糖方-糖尿病-靶点”富集分析,从而得到脾瘅降糖方对Ⅱ型糖尿病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结果 脾瘅降糖方主要有效成分为木犀草素、槲皮素、黄芩苷、谷甾醇、荜拨宁、栀子黄、甘草素、3''-甲氧基大豆苷元等;脾瘅降糖方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关键靶点为碳酸酐酶Ⅳ、丝苏氨酸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多药耐药性蛋白、碳酸酐酶Ⅱ、碳酸酐酶Ⅰ等;脾瘅降糖方通过众多途径(包括:肾上腺素分泌、单萜类、omega-羟化酶、胰岛素分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HIF-1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对Ⅱ型糖尿病有调节作用。结论 脾瘅降糖方能从多途径对机体进行调节,进而在糖尿病前期就阻断其发展,恢复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赵亮  尚东  马跃海  关溪  张起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6):1646-1650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明确胰腺的中医脏腑归属和生理特性,探索胰腺疾病的中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为胰腺疾病的中医辨治提供思路和指导,是中医藏象学说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比较、分析胰腺与中医“脾脏”的古今解剖与生理功能论述,对胰腺的中英文名称进行溯源,提出“胰脾一体”的观点,即胰腺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脏”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器官,基于此提出胰腺疾病可从“脾”论治,使用“运脾七法”治疗糖尿病,从脾痈论治急性胰腺炎,从湿热滞脾、因滞而虚辨治胰腺炎癌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钩活术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钩活术治疗。治疗6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评价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伤口渗血,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钩活术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糖代谢水平,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王琦院士“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指导下,探索“无症状”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了“辨病-辨体”诊疗模式.认为针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次行辨体诊断,确定治则方药.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是主要体质类型,并提出辨体要点及调体法则、方药.该诊...  相似文献   

13.
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病机证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前期与2型糖尿病正在全世界逐渐蔓延.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DECODA研究(亚洲诊断标准共同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与2型糖尿病均可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国内外聚焦于2型糖尿病前期(尤其是糖耐量异常)、早期的干预,而肥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上,美国DPP指出,体重下降是取得延缓2型糖尿病发病疗效的因素之一;体重下降1 kg,大约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13%;若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而体重不下降,则不能保证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另有统计表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且发病时无明显症状,中医治疗似是"无症可辨".我们课题组在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中发现两个难点,一是按照传统消渴理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应用益气养阴药物治疗糖尿病前期、早期降糖效果并不明显;二是糖尿病一旦进入并发症阶段再给予活血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中医治疗必须另辟蹊径,在此对肥胖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病机证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患者的疾病负担。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性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治未病”的思想也符合当前防治糖尿病关口前移的总体方针及战略。“精不正化”是从脾论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病机,是对“脾失健运而生浊”的高度概括。以“精不正化”理论探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药干预,撷菁经典论著分析理论内涵,结合现代研究探讨理论科学性,并选摘名医临床应用经验,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关口前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程汉桥 《光明中医》2014,29(11):2398-2398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后便持续不断地向终末期肾病一尿毒症期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为引起糖尿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病大体属于中医学消渴、腰痛、水肿、关格等病范畴。从中医学的认识来说,脾肾亏虚、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理机制,本虚标实为其病变特点,脏腑尤其是脾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试图从痰瘀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y,DN)现已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治疗常可延缓其病情,发挥独特作用,值得深入探究。本篇以为“肾虚络瘀”为DN的核心病机,但常随分期及兼夹证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燥热络瘀,治疗当益气养阴、扶助正气、清润化瘀;中期则以脾肾不足、痰湿络瘀为要,治疗当标本兼顾,既温补脾肾,又活血化瘀;后期以肾阴阳俱虚、浊毒瘀络为主,治疗当根据具体病情表现,或补正为先,或排浊解毒化瘀为急,以缓解病患痛苦为目的。本虚虽多以肾阴虚为要,但可兼夹心肾阳虚、肺肾阳虚、甚或阳虚水泛等证;实证以瘀为主,亦可变生气滞、痰浊、湿热之证。治疗时应当辨证为先,结合不同分期的病机特点,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7.
脾病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众多医家多主张从脾论治。糖为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食物入口转为糖分吸收入血供机体组织利用。而脾主运化,脾病则水谷精微不“运”不“化”,滞积于其他器官组织,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发生器质性病变。脾在体合肉是以脾主运化作为其生理功能的基础,在内脾之为病,在外肉亦为病。骨骼肌约占人体总重的40%,是机体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最重要的器官组织之一,也是糖尿病损害的主要靶位。本文基于“脾在体合肉”理论试述脾-2型糖尿病-肌肉间的相关性以及健脾益肉对防治2型糖尿病及骨骼肌损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捷  郑雅峰  沈瑛锴  徐云生 《陕西中医》2023,(12):1762-1766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伟  黄菲  陆而立  吴怡 《江苏中医药》2022,54(11):47-49
2型糖尿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脾瘅”“消渴”范畴,其早期以实热证、湿热证为主。中医治疗本病早期可运用叶天士所提出的“清下法”,以清热利湿、通腑导滞。药理学研究表明,“清下法”代表方、药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重塑肠道菌群稳态、抑制代谢性炎症,从而实现2型糖尿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0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的相关性,通过体质辨识优化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糖尿病前期患者。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计算并判定体质,收集基本情况、生化指标,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痰湿质、湿热质与平和质胆固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气郁质与平和质甘油三酯升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郁质与平和质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应早期调理体质偏颇,加强对痰湿、湿热、气郁质的人群血脂早期管理,有助于减少患病人群和减缓糖尿病前期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