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高龄、超重、吸烟史、低氧血症、低血压、夹层累及范围广、胸腔积液等是术前可能诱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术中深低温停循环、血制品输注也可诱发或加重急性肺损伤.本文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疾病预测模型以及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方法 2010-07—2013-12间收治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于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测定血清样本中IL-6、IL-8、TNF-a的浓度。随机选择20例体检健康者抽取血液进行对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IL-6、IL-8和TNF-a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肺损伤组比较,肺损伤组细胞因子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及TNF-a的急剧增加可成为患者疾病严重很好的示警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水平,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符合标准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PaO2/FiO2≤300)(A组)和非肺损伤组(PaO2/FiO2300)(B组),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白对照(C组)。检测并比较分析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隔12小时血清CRP、IL-6、TNF-ɑ水平。结果 A、B两组CRP、IL-6、TNF-ɑ入院时水平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小时水平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入院后24小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A、B两组CRP和IL-6、TNF-ɑ水平不断上升,PaO2/FiO2逐渐降低,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上述因子水平达到峰值后下降,PaO2/FiO2逐渐回升,两者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895、-0.774、-0.902)。结论 AAA所致的肺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的浓度不仅可以反映主动脉夹层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以预示患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连续监测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帮助预测病情,积极采取抗炎等相关措施,可能对于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外科的常见伤病之一,多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工业及建筑业事故及运动损伤造成。急性SCI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报道,SCI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67%左右,以呼吸功能障碍、肺炎等最为常见[2]。以往认为急性SCI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在纪念CharlesDubost开创性的工作 5 0周年的时候 ,我们看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和移植手术在全球得到推广 ,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得到了治疗 ,且在近 10余年中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新时期。常规手术治疗死亡率已降到 5 %以下 ,5 0年间实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跃 ,但主动脉夹层性病变却迥然不同。近 2 0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诊断该病已无问题 ;但对其基本概念 ,尤其是如何治疗问题 ,即便在医学界的了解也并不充分 ,而如何根治此病则又是未解决的问题。Morgagni于 176 1年叙述了主动脉外膜下血肿。182 2年Shekelton…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AL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与2010年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ALI的18例和21例患者分别设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针对ALI,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乌司他丁300 k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 d....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复杂且致死率高的疾病,特别是胸主动脉夹层(TAD),目前对AD的认知和治疗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理论与实践需要借助动物模型来完成转化,由此各种模型应运而生,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要创建一个理想动物模型需先全面了解各种模型的利弊,才能取各家之长,达到自己的实验目的。TAD小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化学诱导或转基因方式建模,TAD大动物模型则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或腔内途径建模,笔者就以上TAD动物模型的各种建模方式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胸主动脉夹层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壁上的内膜撕裂口进入中膜外层或中外膜交界处,使主动脉壁裂开为两层,夹层主要发生在胸主动脉,可沿主动脉纵轴延伸,形成动脉瘤,甚至破裂,致死率很高。本文分别从主动脉夹层的自然病程、胸主动脉结构和成分的异常、基因遗传学变异、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llon,AD)是主动脉内膜与部分中层发生撕裂并沿纵轴剥离,血液在所形成的撕裂腔中流动,使得主动脉管腔呈现真假两腔的状态,两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在病理学上属于主动脉瘤的特殊类型,致死率极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由于此病凶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可能导致AD发生的基因方面研究很多.通过分析病人基因可评估其他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为临床干预提供线索.现就与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关的易感性基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都难以确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原因与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多样及各种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同有关。如何急诊诊断主动脉夹层,为其开发更加特异和敏感的检查提供帮助,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此笔者综述了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病变广泛,涉及的重要器官多,外科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后早期并发症仍然是主动脉夹层病人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并发胰腺炎,国内外鲜有报道。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对7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孙氏\"手术[1],其中3例术后并发胰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一部分~([1-2]),不经有效治疗,24小时内死亡率33%,48小时内死亡率上升到50.0%,仍不经处理的急性主动脉夹层2周内死亡率75.0%,而3个月内死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导致的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其对患者是致命性的,对心脏外科医师而言,也是棘手的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和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的临床研究,主要对冠状动脉受累的病理分型、发病机制、临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主动脉夹层的病例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从2005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就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筛选出40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同时将其与未合并慢性肾脏病的37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性肾病。其中21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3例接受介入治疗,6例接受手术治疗。log-rank检验显示合并慢性肾脏病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内科保守治疗者预后差于介入治疗者(P=0.011)。与未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合并慢性肾脏病者高血压更加普遍(P0.001),较少表现为突发胸背部疼痛(P=0.001),更易于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被发现(P=0.002),更倾向于内科保守治疗(P=0.005)。结论: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较少表现为突发胸背部疼痛,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筛查时还需关注大动脉的病变,此类患者,尤其是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或需选择更积极的介入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交通伤致头面部、胸腹部受伤后意识不清伴呼吸闲难3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多发性外伤,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夹层作为最常见的动脉急症之一,年均发病率约为0.03‰[1-3],且有20%~30%的患者在入院前已死亡[4],院内死亡率亦高达10%~18%[5, 6].造成夹层发病的最主要因素是主动脉内膜在血流冲击下的疲劳性撕裂,而夹层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撕裂口的持续进展导致的主动脉破裂或器官受累[1, 7].高血压是夹层发...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组织结构与主动脉夹层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血管自身病变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因素。主动脉的组织结构变化是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基础,任何外来影响因素最终都需要通过改变主动脉的自身结构发挥作用。本文就夹层形成中主动脉自身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夹层(AD)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是累及主动脉的灾难性疾病[1].在美国,尸检中AD占0.2%~0.8%,每年每百万人口中占20~30人[2].AD多急剧发病,一旦瘤体破裂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血管自身病变和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因素。主动脉的组织结构变化是主动脉夹层形成的基础,任何外来影响因素最终都需要通过改变主动脉的自身结构发挥作用。本文就夹层形成中主动脉自身组织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