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通过消化道感染黑线姬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EHFV 的黑线姬鼠的血、尿和粪悬液采用两种方法对捕自非EHF 疫区的黑线姬鼠进行实验感染。一法用感染材料灌胃,另法用感染材料浸泡的大米任鼠自行取食。结果表明:试验鼠未能通过完整的消化道粘膜感染,但可通过损伤的消化道粘膜感染。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表皮感染黑线姬鼠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史江 《江苏医药》1990,16(9):477-478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丹-A_1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非疫区黑线姬鼠,结果病毒血症于感染后第7天血液中出现可疑感染滴度,第9天呈阳性,持续到15天,高峰在11~13天。滴度于10~(-1.5)~10~(-0.5)之间。感染后第11~15天小便中检出阳性,粪便在第13~35天获阳性。在脏器中分布的观察,肺脏于感染后第5天即检出阳性,持续到63天;肝、肾组织于第9天开始出现阳性,肾脏至38天转阴,肝脏自38~63天仅部份鼠出现阳性;脾脏始终阴性。以上的动态观察,为探索传播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剂量的Hantaan 病毒(76-118株)悬液,对非疫区黑线姬鼠在不显性破损的表皮进行实验感染。结果证明:5ID_(50)/ml Hantaan 病毒悬液可通过不显性破损的表皮感染,其感染率与感染剂量浓度呈高度正相关,进一步证实通过破损皮肤传播是EHF 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出血热早期病人血贴壁白细胞及传代阳性黑线姬鼠的血白细胞,分离出7株能连续传代的病原因子,经过免疫荧光法对特异性抗原的检查,及滤过试验、免疫荧光阻断试验、中和试验等一系列血清学鉴定,证实所分离的病原因子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相似文献   

6.
张云  王薏 《江苏医药》1989,15(9):478-480
本实验研究发现黑线姬鼠感染EHF病毒后,在7~84天大部份脏器均能多少不等地检出EHF病毒,其阳性率为肺>肾>肝>脾,而胃、肠、肾上腺和脑较少,说明EHF病毒在黑线姬鼠体内有泛嗜感染的特点,其中肺、肾、肝、脾是EHF病毒较为敏感的靶器官,各脏器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和浆液渗出、炎症细胞浸润,其病理改变、损害程度和组织结构恢复时间与脏器中EHF病毒的分布时间和病毒感染滴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索革螨在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流行病学的意义,我们于1976年3月至1977年2月、1977年6月至1978年2月在丹阳县先后选择出血热发病数相近、地形、土质、植被等自然条件基本相同的陵口、折柳、横塘公社,进行了黑线姬鼠鼠体和窝巢的革螨种群分布的季节消长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调查系用定点、定数、定人、定时的野外挖洞法,每半个月查二十个有鼠鼠窝。为了捕到鼠窝中的鼠,挖洞时间根据鼠类活动规律而定,春秋季节一般鼠类夜间活动,在白天挖洞。冬天气温低,鼠类一般白天觅食,故在早上和傍晚挖洞。挖鼠洞的同时测气温、  相似文献   

8.
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挖掘鼠巢捕捉黑线姬鼠,用从鼠肺EHF 抗原阳性鼠巢采集的格氏血厉螨和厩真厉螨,经饥饿后叮刺捕自非疫区的黑线姬鼠。结果证明30只、10只甚至1只该两种螨叮刺实验鼠后,可从鼠肺检出EHF 抗原,血清检出EHF 抗体,并分离到EHF 病毒(EHFV),进一步表明该两种螨可通过叮刺在黑线姬鼠间传播EHFV,为EHF 传播媒介之一,在鼠间传播EHF 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3年9月中旬哈尔滨郊区暴发一起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结合疫区处理捕获一批野生小啮齿类动物,取其肺脏制备冷冻切片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的HFR荧光抗原,从中筛选阳性鼠肺14份接种VeroE—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现分离出8株能连续传代的HFRS病毒株,将其中83H—A27病毒株进行系统鉴定,本文将其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从饲养实验大白鼠引起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所在单位及该鼠供应单位选取11份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抗原阳性大白鼠肺组织,共分离出8株能连续传代的相关病原因子,并对其中一株进行了系统鉴定—滤过试验、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血清学试验及中和试验,证明所分离的病原因子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相似文献   

11.
12.
革螨自然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疫区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鼠窝中收集格氏血厉螨,放置饲养室(20±2℃),取饥饿存活的螨,经一系列处理后接种Vero E-6细胞培养20天(2代)制作点片,用IFAT检测即出现EHF荧光颗粒。第4代经系统鉴定——血清学免疫荧光阻断试验、中和试验、感染滴度试验——证明所分离的病原因子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该种螨能自然感染EHF病毒,并能在其体内生存20天以上,进一步表明格氏血厉螨具有作为EHF传播媒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王昭孝  付德庆 《贵州医药》1991,15(4):197-198
近年国内外对汉滩病毒的一些代表株结构蛋白表面结构的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同其他布尼亚病毒和有包膜的病毒相似,其包膜糖蛋白具有血凝活性,血凝抑制(HI)抗体具有体液的保护作用。从贵州省分离的37株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已适应于乳小  相似文献   

14.
实验大鼠吸入用荧光素标记 EHFV 制备的 EHFV 气溶胶后,观察其体内清除、转运规律。结果发现,最初主要转运途径是经血液吸收和巨噬细胞吞噬,继而分布到各脏器,亦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体外。整个清除转运过程约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选用来源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共12株EHF病毒,分别制备VeroE—6细胞抗原片和相应的抗血清,进行了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不宜用上述方法来研究EHF病毒株间的抗原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伤口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赵学忠 《江苏医药》1994,20(12):660-662
本次研究采用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伤口传播的有关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鼠感染的EHFV通过尿、粪排出体外后在外界环境中(4~15℃)可存活24小时;5ID50/ml的EHFV悬液可通过不显性破损的表皮使实验鼠感染。家鼠、野鼠型疫区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鼠间EHF传播因素中以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寄生昆虫叮咬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抗原细胞定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从出血热急性期病人血液白细胞检到出血热相关抗原(EHF-AA)。为确定EHFAA存在于何种白细胞及所处位置,采集疑似EHF急性期病人、输血员、非疫区门诊病人的血液,分别分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用同法检测。结果仅在EHF急性期病人大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发现EHF-AA,其阳性率为68%(17/25)。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后遗症、再感染和复发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78-1079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有没有后遗症,感染后是否有持久的免疫力及有无再感染和复发,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关报道逐渐增多,现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对这些问题能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吸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气容胶在大白鼠体内的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王心如 《江苏医药》1992,18(6):294-296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Rn9株病毒经脑内接种新生乳小白鼠,适应传代后,可使乳鼠发病死亡,并在乳鼠脑、肺、脾、肝、肾检出病毒抗原,感染后14天血清中亦可检出特异性抗体,滴度为1:20。通过乳鼠脑传5代的病毒毒力测定属于弱毒力株(ID_(50)10~(-6·6~3),LD_(50)10~(-4·95)),乳鼠于接种后16~18天内发病死亡,表现嗜神经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