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侧颅底区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为该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数字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侧颅底区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侧颅底区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能够清晰显示侧颅底各重要结构。本研究着重显示了侧颅底神经血管区、颞骨内结构、颈内动脉及其毗邻结构与侧颅底骨性组织的三维解剖关系。三维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进行适时三维测量。结论我室建立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侧颅底区可视化解剖模型,反映该区域重要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该结果可应用于侧颅底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侧颅底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健康成人在Picker5000全身CT机上行连续轴位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输入Voxel Q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表面阴影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侧颅底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正常侧颅底孔、裂和重要的骨性标志。重建的结构可整体显示或切割后单独显示,两均可在三维空间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 三维CT能立体而直观的显示侧颅底骨性结构,有利于侧颅底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解剖标本。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断层面可清晰显示卵圆孔、棘孔、耳蜗导水管、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是显示咽隐窝与咽旁间隙位置关系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侧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莉  郑鸣 《解剖与临床》2006,11(5):360-362
颅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解剖区域,特别是侧颅底因为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相毗邻,因而在以前此区域许多病变都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治疗的,颅底外科曾经是一门由少数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中心才能胜任的极富危险性的专业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颅底显微解剖学、手术器械、影像学诊断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脑神经监护技术、导航技术以及颅底修复重建技术的发展,颅底外科成为最具挑战力和最有活力的新兴学科之一。然而,选择何种手术径路能安全有效的实施手术,依然是现代颅底外科最为关注的课题。侧颅底手术径路变化较多,描述术语经常混淆,手术径路之间有大量的重叠交错。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侧颅底手术发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提供一个关于侧颅底手术径路合理应用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40例,分别作矢、冠状断层解剖。在经颈动脉管垂直段、卵圆孔矢状层面上和经卵圆孔、茎突根部冠状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垂直段、颈静脉窝、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颈动脉管外口、卵圆孔和茎突根部至颈静脉孔的距离分别为(16.60±2.34)、(22.70±1.64)、(21.14±2.0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的位置关系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侧颅底的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内耳道内结构和颞下间隙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电磁导航观察并测量经鼻内镜入路(EEA)至腹侧颅底重要解剖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数据。方法 在10具新鲜尸头上利用电磁导航测量中央、旁中央腹侧颅底的解剖结构,其中颈内动脉(ICA)最为重要。结果 电磁导航有助于判断重要的神经血管走行。腹侧颅底的ICA分为5段+7大分支,各自的长度、走行等均做了测量和记录。结论 ICA的识别和保护是EEA处理腹侧颅底病变的关键,电磁导航辅助可以提高EEA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侧颅底三维断层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60例,分别作横、矢、冠状断层解剖.在卵圆孔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解剖学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可清晰显示卵圆孔、颈静脉孔、颞下颌关节、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颞下间隙内的结构,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咽隐窝至茎突根部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4.05±0.85)mm、(31.48±2.45)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颅底横、矢、冠状断层是分别显示咽隐窝、内耳道内结构和听小骨的最佳断层影像方式,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20例和志愿者10名,沿眶耳线(OML)制成横断层标本和CT连续扫描图像,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进行侧颅底三维重建。在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关系,测量侧颅底内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管水平段、茎突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和咽旁间隙内的结构,在标本及影像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咽隐窝至茎突的距离分别为(9.56±1.37)mm和(9.80±1.54)mm、(4.05±0.85)mm和(4.24±0.90)mm、(31.48±2.45)mm和(32.02±2.66)mm。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时观察各结构间位置关系、咽旁间隙分区和寻找神经、血管等的骨性标志。两侧侧颅底结构呈对称性分布,重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侧颅底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及其相互关系,并可进行距离的测量。结论侧颅底的横断层影像是显示咽旁间隙的最佳方式和SSD三维重建,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设计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学习颅底解剖,创建一个颅底三维模型。方法 :应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横断和冠状薄层断面照片,对于系列照片进行分割、标志、提取颅底结构信号,然后通过Amira 3D软件,重建了1个颅底三维模型。结果 :共获得了780张冠状断面和430张横断面图片,在这些断面上,颅底的一些精细解剖结构可以被追踪。成功重建的颅底3D模型可以在任何模式旋转和缩放。但是,因为该模型是在2个头部标本的基础上建立的,颅底解剖的变异不能被该模型显示。结论 :重建的3D模型可以准确展示颅底解剖结构,它有利于外科解剖培训,可用来完成术前的手术模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人颅底的生长发育研究提供正常的颅底结构测量数据和参照标准;初步分析颅底生长发育趋势和特点。方法:对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颅底标本诸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对其进行相互比较和纵向分析。结果:颅底在不同发育阶段各有其趋势和特点,蝶枕角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小,但性别之间无差异,颅前窝诸结构变化幅度最大,颅中窝的变化相对最小,11项测量指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各异。结论:观察测量数据可为人颅底生长发育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蝶枕角、耳眼(FH)平面可作为颅底生长发育的观察测量指标和参照平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志愿者20名,在螺旋CT机上以眦耳线(CML)为基线对侧颅底结构进行层厚1mm连续扫描.选取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20例,以CML为基线制成层厚5 mm的连续断层标本.在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和咽隐窝层面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观察侧颅底结构的位置关系,测量侧颅底主要结构的径线及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侧颅底的CT影像及断层标本可清晰显示茎突、颈动脉管水平段等侧颅底结构及其毗邻关系,以及咽旁间隙内的结构,茎突是侧颅底影像诊断及手术入路中观察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和寻找血管、神经等的骨性标志.在CT影像及断层标本上,茎突至翼突的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5.98±2.71)mm和(46.14±2.57) mm、(45.96±2.72)mm和(46.12±2.52)mm,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颅底的CT影像与断层标本的解剖对照研究,对侧颅底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指导手术入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帮助临床医生学习颅底解剖,创建一个颅底三维模型。方法:应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横断和 冠状薄层断面照片,对于系列照片进行分割、标志、提取颅底结构信号,然后通过Amira 3D 软件,重建了1 个颅 底三维模型。结果:共获得了780 张冠状断面和430 张横断面图片,在这些断面上,颅底的一些精细解剖结构可 以被追踪。成功重建的颅底3D模型可以在任何模式旋转和缩放。但是,因为该模型是在2 个头部标本的基础上 建立的,颅底解剖的变异不能被该模型显示。结论:重建的3D模型可以准确展示颅底解剖结构,它有利于外科 解剖培训,可用来完成术前的手术模拟。  相似文献   

13.
王克强  戴培东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F002-F002,109
随着80年代以来颅底外科的进步,颅底应用解剖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它是颅底外科与局解结合的产物。 1 颅底手术禁区的不断突破有赖于医学新技术的发展 颅底是人体最复杂的区域之一。颅底骨壁厚薄不一,众多的孔、管、裂、缝通过大量的神经血管,重要结构多且细小,毗邻关系复杂。从临床上看,颅底病变与颅内外病变可互相波及,而颅底是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及颌面外科研究对象的交界部位,因此在颅底外科形成之前,各科从各自的侧面涉及到颅底。然而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扩大前颅底入路的显微解剖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颅骨标本20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13例应用该入路切除的颅底中线区肿瘤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与标准前颅底入路相比改良扩大前颅底入路的暴露范围明显扩大。通过将鼻骨与眶板一起截除,可保留足够长度的鼻中隔粘膜。术式的暴露范围主要受限于双侧的视神经、颈内动脉、翼管、舌下神经管等结构。本组13例中,9例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改良扩大前颅底入路具有暴露充分、脑损伤小、可有效保护嗅觉等优点。该入路是切除颅底中线部位侵犯眶、鼻、筛、蝶和斜坡肿瘤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颞肌瓣的显微和内镜解剖,为使用颞肌瓣(TMF)进行内镜下颅底重建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6例共12侧新鲜灌注的头颅标本上进行颞肌瓣的解剖,测量颞肌瓣的长度和宽度,显露颞肌瓣的血供;将获取的颞肌瓣经颞下窝、上颌窦路径转位至鼻颅底区进行颅底重建,分析其所能覆盖的颅底区域。结果 获取的颞肌瓣平均长度为(11.7±0.7)cm,宽度为(9.2±0.8)cm。颞肌瓣经颞下窝、上颌窦路径可有效地转位至鼻颅底区,覆盖前颅底、鞍区和斜坡区。结论 将颞肌瓣经颞下窝、上颌窦径路转位至鼻颅底区进行有效的颅底重建,在内镜颅底手术后的颅底重建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侧颅底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底外科作为神经外科、耳鼻外科、口腔外科及肿瘤外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近 10年发展很快 ,其中侧颅底手术更是方兴未艾。但侧颅底区位置深在 ,解剖结构复杂 ,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及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侧颅底解剖产生了新的兴趣。本文就近年来侧颅底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1 侧颅底的境界及分区与颅中窝、颅后窝相对应的颅底外面结构错综复杂 ,无明显的自然标志 ,颅底下面的分区尚不统一[1~ 3 ] 。目前国内外较多采用Huijzer分区法[1] ,即在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 ,向内…  相似文献   

17.
颅底界于颅腔底部与眼眶、鼻腔、蝶窦、筛窦、鼻咽腔及颞下窝顶部之间,骨壁厚薄不一,有众多的孔、管、裂、缝等重要结构,是脑、脑神经、脑血管和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1].医学类本科院校《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明,颅底解剖包括颅底内面解剖和颅底外面解剖,是临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耳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的开展,侧颅底特别是其颞骨的解剖研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颞骨内结构多、体积小、毗邻关系复杂.常规解剖及单纯切片研究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运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颞骨解剖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临床应用方面,三维影像技术应用于耳和侧颅底疾病诊断的进展迅速,耳科和侧颅底的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也已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颈内动脉岩内段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动脉岩内段(petrou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PICA)位于颞骨岩部颈动脉管内,位置深在,毗邻结构复杂且关系紧密,使手术暴露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耳显微外科和侧颅底外科的迅速发展,对该段动脉的应用解剖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对成人颅底标本的PICA及其毗邻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钛网片和带蒂颅骨膜在伴有较大颅底缺损的前颅底手术颅底重建术中的美容作用。方法 将钛网片放在折叠的具有良好血供的带蒂颅骨膜两层之间,对23例具有较大颅底缺损的患者进行颅底重建。结果 23例手术后无感染出现,无脑膜脑膨出,及局部塌陷,颅眶畸形得以矫正,容貌恢复满意,6例术后出现短时间脑脊液鼻漏,经腰穿和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痊愈。结论 应用钛网片和血供良好的带蒂颅骨膜重建前颅底有很好的美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