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含量、核形态参数对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32例的细胞核DNA含量、倍体水平、面积、周长及形状因子5个参数。结果:卵巢癌临床晚期及转移病例的DNA含量明显增高,与早期及无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63%为异倍体肿瘤,37%为二倍体肿瘤。组织学Ⅰ、Ⅱ、Ⅲ级的异倍体率分别为38%、57%、90%,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Ⅲ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水阳性组及转移组的异倍体率明显增加,分别为73%及76%。PCNA阳性组及阴性组的核形状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5)。核面积和周长在诸预后因素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水平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核形状因子亦可作为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p53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DNA倍体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与残存瘤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p53、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13例进行倍体分析及基因、抗原测定。结果:DNA异倍体率为78%,p5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46%,PCNA表达率为92%。DNA倍体分析与临床Ⅱ~Ⅳ期、病理2~3级及残存瘤>2cm者有关,异倍体阳性率分别为90.9%、88.8%、87.5%,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病理1级及无残存瘤者。p53在临床Ⅱ~Ⅳ期、病理2~3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55.5%,均高于临床Ⅰ期及病理1级者,并对DNA倍体水平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DNA异倍体与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20例原发性输卵管癌组织中ER、PR与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输卵管腺癌的ER、PR及p53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该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材料选自20份原发性输卵管腺癌及10份正常输卵管组织的存档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在20份原发性输卵管癌标本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15%,稍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的1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蛋白在癌症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0%,对照组则无1例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在晚期、分化差及预后不良的输卵管癌病例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输卵管炎症的存在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原发性输卵管癌中,ER、PR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但均较低;p53基因的突变可能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并可作为综合判断其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子宫肉瘤组织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肉瘤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5例石蜡包埋的子宫内瘤细胞中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水平。结果 晚期、低分化的子宫肉瘤患者,其DNA异位体率及DNA指数(DI)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晚期患者肉瘤组织中S期细胞比率(SPF)及增殖指数(PI)均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5)。DNA异倍体患者和二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  相似文献   

5.
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和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了解p53蛋白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肌瘤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直接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组化法。结果:子宫肌瘤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5.52%,高于子宫肌壁的雌、孕激素受体36.36%的阳性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0例子宫平滑肌瘤p53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18.83%,良性平滑肌瘤组、富细胞型及子宫肉瘤组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33%、15%和40%。肉瘤组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肌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雌、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均有一定作用。人子宫平滑肌瘤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女性生殖道上皮源性肿瘤,而与人纤维源性肿瘤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接近。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癌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3%。有癌转移的淋巴结中p53蛋白阳性率为50%。无癌转移的淋巴结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53蛋白染色均为阴性。1例透明细胞癌中检出了p53蛋白的强阳性表达。p5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相应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p53蛋白阳性表达在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病变部位及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p53蛋白阳性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DNA含量及细胞周期时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周期时相在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0例子宫内膜癌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含量及细胞周期时相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的DNA异倍体率为71.0%。低分化、深肌层浸润及Ⅲ、Ⅳ期的患者,其DNA异倍体率均分别高于高分化、无肌层浸润及Ⅰ期患者(P均<0.05)。S期细胞比率(SPF)在低分化(Ⅲ级)、深肌层浸润及Ⅲ、Ⅳ期癌组织中含量也分别高于Ⅰ级、肌层浸润<1/2及Ⅰ期患者的含量(P<0.01,<0.05)。DNA异倍体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5.9%,显著低于二倍体患者的87.6%(P<0.01)。子宫内膜癌死亡患者的SPF平均值为17%。SPF>17%者的5年生存率为50.4%,显著低于SPF<17%者的79.1%(P<0.01)。SPF及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DNA异倍体及高的SPF值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DNA倍体及SPF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9份卵巢癌标本P-糖蛋白、P185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P-糖蛋白、P185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9%和75.5%,表达阳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4.3%和24.3%,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的近期化疗有效率53.6%和75.0%(P<0.005)。2.P185的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P<0.005),而P-糖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1、P>0.25)。3.P-糖蛋白、P185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癌P-糖蛋白、P185的过表达明显影响化疗近期疗效,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肿瘤标志物。P-糖蛋白、P185表达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0份正常卵巢,21份卵巢腺瘤,10份卵巢交界瘤,40份卵巢癌的系列组织中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所得结果除计算阳性率外,并用标记指数表示。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或阴性两组间的PCNA标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10),P53标记指数与PCNA标记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6822,P<0.001~0.002)。结论:P53蛋白表达与否与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不明显,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还存在非P53依赖型途径,但P53标记指数与PCNA标记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17%,P<005),bcl-2表达阳性与阴性者生存率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53表达阳性者生存率显著低于p53表达阴性者。bcl-2、p53表达与肌层浸润、手术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癌基因bcl-2与抑癌基因p53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的不同阶段起作用,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上皮性卵巢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探讨卵巢肿瘤中PCNA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PCNA在良、恶性上皮性卵巢瘤中均有表达,但卵巢癌中PCNA的阳性率(80.9%)明显高于良性卵巢瘤中的阳性率(25%,P<0.01)。卵巢癌中,高分化卵巢癌PCNA的阳性指数评分低于中、低分化卵巢癌(P<0.001),PCNA阳性指数评分与分化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s=-0.50(P<0.01)。Ⅰ/Ⅱ期卵巢癌PCNA指数阳性指数评分低于Ⅲ/Ⅳ期卵巢癌(P<0.05),PCNA阳性指数评分与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rs=0.43(P<0.01)。结果提示,分化程度低、临床期别高的卵巢癌细胞增殖快,PCNA的检测有助于鉴别上皮性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并有可能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上皮性卵巢癌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以探讨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及演进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显示: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为52.7%,而在正常及良性肿瘤中为阴性。不同期别卵巢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阳性率不同,早期癌(I ̄Ⅱ)中为27.9%,晚期癌(Ⅲ ̄Ⅳ)中为70.6%,差异非常显著(P〈0.01)。p53蛋白过度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卵巢癌中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癌基因bcl-2及抑癌基因p5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癌中bcl-2p5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49例子宫内膜癌中的26例bcl-2表达阳性,占53%12例p53表达阳性,占25%,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G1,G2,bcl-2表达率(66%)显著高于G3表达率(21%,P〈0.05),而G3p53表达率(46%)显著高于G1,G2表达率(  相似文献   

14.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了60例卵巢囊腺肿瘤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p53蛋白在良性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三类不同性质的病变中表达存在显著的差别(P〈0.001,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关系密切,高增生指数(PCNA+++)肿瘤p53蛋白阳性率高,低增生指数肿瘤(PCNA+,-)p53表达率低。认为在卵巢囊腺肿瘤中检测PCNA和  相似文献   

15.
Fas系统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Fas、FasL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探讨Fas系统在卵巢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1份上皮性卵巢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以及31份卵巢癌TIL、12份卵巢良性肿瘤TIL的Fas及FasL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的Fas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其FasL表达则明显高于后者(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的Fas、Fas L表达无差异(P>0.05)。卵巢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的TIL,其Fas及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TIL,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癌组织Fa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但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卵巢癌TIL中Fas及FasL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Fas表达下调和FasL表达增加,FasL高表达者预后不良。肿瘤细胞可能通过FasL的过度表达,逃避免疫监视,诱导Fas敏感的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24例卵巢癌标本的DNA水平、S期比例(SPF)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分析了它们之间以及与临床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卵巢癌DNA水平、SPF与有无腹水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的关系;二倍体组的PR阳性率明显高于异倍体组;二倍体组的SPF明显低于异倍体组;ER(-)PR(-)组的SPF明显高于ER(+)PR(+)组。提示卵巢癌DNA水平和SPF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对估计卵巢癌的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过度表达与性激素受体阳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采用多种PAP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45例宫内膜癌中14例(31.1%)p53蛋白过度表达,其中11例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而在p53阴性的31例中27例雌、孕激素受体阳性。在子宫内膜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呈负相关(P<0.01)。结论:部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无关,而与p53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凋亡、P53和Bcl-2表达及其与化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卵巢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其与化疗的关系。方法:选择卵巢上皮性癌32例,行初次手术后给予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 疗程以上,19 例行二次手术。对2 次手术标本分别作细胞凋亡原位检测和凋亡指数(AI)计数,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P53和Bcl 2 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化疗有效组AI显著高于无效组(t= 3.16,P< 0.05),化疗前AI显著高于化疗后(t= 2.28,P< 0.05),高AI组(AI≥2.0)存活例数显著高于低AI组(AI< 2.0)(χ2 = 6.42,P< 0.05),平均生存期长于低A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t= 1.13,P> 0.05),AI和PCNA变化无显著关系(t= 0.64,P> 0.05),高AI组伴有高P53和高Bcl 2 表达趋势,但未达显著性水平(t= 0.48,P> 0.05 和t= 0.77,P> 0.05)。结论:卵巢癌对化疗的效应与凋亡有关,高AI者敏感性较高,且预后良好,凋亡过程可能受P53和Bcl 2 基因调控。AI检测可作为预测卵巢癌对化疗的效应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分析法检测37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及良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7%、62.50%及38.46%,恶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率较良性肿瘤者明显增高(P<0.05),且前两者的VEGF强阳性表达率也较良性肿瘤者明显增高(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与有淋巴结转移者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p16和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 42例子宫内膜癌中20例p16表达阳性,占47.6%,p16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占40.5%,细胞周期素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