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海马Bcl-2、Bax蛋白表达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和雌激素组,每组2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200 μg/kg,同时假手术组和VD组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 d后,Y-型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Bcl-2、Bax蛋白的表达,原位缺口末断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程度.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及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 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增加,TUNEL 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均P<0.001);与VD组比较,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改善,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TUNEL 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均P<0.001).结论 17-β雌二醇可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助于改善VD大鼠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60d后,应用γ迷宫检测各组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免疫组化法等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雌二醇组大鼠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雌激素补充疗法能选择性影响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CA1区GFAP阳性细胞,并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VD组、VD+NBP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水迷宫实验(MWM)测试其空间认知功能。MWM后,分别记录麻醉状态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LTP变化,比较3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在高频刺激后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变化;电生理记录后,大鼠断头取脑,制备脑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VD组大鼠有明显的空间认知障碍;丁苯酞治疗后,VD+NBP组大鼠的空间认知障碍得到显著改善。高频刺激后,VD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VD组vs对照组:13.9±1.6 vs 25.1±1.2,P<0.01);VD+NBP组EPSP斜率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VD组大鼠(VD+NBP组vs VD组:20.2±1.2 vs 13.9±1.6,P<0.05)。VD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D+NBP组NR2B受体的表达量显著高于VD组(P<0.01)。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提高VD大鼠海马CA1区LTP而改善突触可塑性,从而改善空间认知障碍,其机制与丁苯酞上调VD大鼠海马CA1区NR2B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传递LTP效应及对海马组织ERK2与CaMKⅡβ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VD动物模型.术后25d行水迷宫检测,30d采用在体大鼠海马CA3侧枝-CA1区长时程增强(LTP)记录方法记录海马CA1区LTP.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脑组织ERK2与CaMKⅡβ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尼莫地平组水迷宫实验平台象限游泳时间/游泳总时间、平台象限游泳距离/游泳总距离的比值显著增加,LTP检测实验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斜率显著上升,大鼠海马ERK2与CaMKⅡβ mRNA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与尼莫地平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海马CA1区LTP,上调ERK2与CaMKⅡβ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mg/kg,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d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各组大鼠进行学习和记忆功能,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GF-1阳性神经细胞数目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模型组细胞数和神经元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及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IGF-1表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雌激素组认知能力改善,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17-β雌二醇对VD大鼠脑组织损伤及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增加大鼠海马IGF-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和雌激素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雌激素组大鼠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花生油溶解)1 mg/kg,假手术组和VD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花生油,均为隔日1次,共30次.6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跨越平台次数;HE染色观察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CA1区IGF-1、ChAT阳性细胞数.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VD组神经细胞数量和层次明显减少;雌激素组偶见小的软化灶,细胞数和形态接近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及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海马CA1区IGF-1表达明显增加,ChAT表达明显减少(均P<0.05);与VD组比较,雌激素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海马CA1区IGF-1及ChAT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可以通过上调内源性IGF-1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增加ChAT的表达,改善VD大鼠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60d后,应用Y迷宫检测各组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免疫组化法等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d后,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造模60d后的大鼠,其脑内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而雌二醇组大鼠CA1区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较实验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雌激素补充疗法能选择性影响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CA1区GFAP阳性细胞,并有可能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BS组和MSCs组,研究脑缺血24h后移植MSCs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分别测定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突触素(SYN)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的表达;电镜及免疫电镜下观察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及PBS组大鼠相比,MSCs组的NSS评分较低,SYN及BDNF mRNA的表达则明显较高;电镜检查示MSCs组大鼠突触界面曲率较大,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增加,突触间隙宽度变窄,突触活性带长度增加;免疫电镜示BrdU阳性细胞和宿主脑神经元形成非成熟的突触样结构。结论:MSCs移植可能通过神经营养效应调节脑缺血周围神经细胞的可塑性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κB、COX-2对VD大鼠的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SOG)组(n=13)和模型(VD)组(n=15),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表达增加,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核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κB p65, NF-κBp65)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探讨NF -κB和COX-2的损伤作用.方法 2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G)13只和模型组(VD)15只,取海马CA1区为观察部位,HE染色观察锥体细胞的改变,免疫组化检测NF-κBp65、COX-2的表达.结果 与SOG相比,V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丧失明显,NF-κBp65、COX-2蛋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D大鼠海马CA1区NF-κBp65、COX-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学习记忆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实验观察针刺百会(GV20)、曲鬓(GB 7)和前顶穴(GV21)联合运动训练干预和件下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蛋白的表达,并和单独运动训练干预的大鼠对比。Y型迷宫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建模后5周,针刺联合运动训练组穿越Y型迷宫错误次数均少于模型组和运动训练组,针刺联合运动训练组的微管相关蛋白2和突触素表达明显增高,各组海马CA3区的微管相关蛋白2,突触素的表达和穿越Y型迷宫错误次数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改善脑梗死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其机制与海马CA3区的树突及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D12h组、VD1d组、VD3d组、VD7d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NOS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结果 VD12h组、VD1d组、VD3d组、VD7d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均明显下降。nNOS在对照组大鼠海马CA1区中弱表达.在VD12h组表达增强.VD1d组进一步增强,VD3d和7d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 nNOS可能参与缺血早期海马神经元的损害,是VD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轴索导向分子NPN-2mRNA及其蛋白对癫痫持续状态(SE)后大鼠海马内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重建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侧脑室内注射红藻氨酸(KA)制作TLE大鼠模型,用Nissl染色、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致SE后1d、1w、2w、3w、4w大鼠海马齿状回(DG)、CA1区、CA3区、门区神经元丢失程度以及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KA致SE后1d开始出现神经元丢失,至4w神经元丢失明显增多。KA致SE后1d,NPN-2mRNA及其蛋白在DG和CA1区表达明显下降,持续至3w(P0.01),4w恢复至正常(P0.05);NPN-2mRNA及其蛋白在门区、CA3区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KA致SE后,海马DG及CA1区神经元下调NPN-2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促进DG及CA1区神经纤维外向性生长和突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1)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rTMS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痴呆模型组10只、低频刺激组8只和高频刺激组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低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0.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刺激组大鼠接受频率5Hz重复经颅磁刺激。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CA1区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磁刺激组大鼠较痴呆模型组大鼠均有好转。痴呆模型组大鼠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减低(P0.05),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BDNF、NMDAR1、SYN蛋白表达量均比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低频刺激组与高频刺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有恢复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rTMS能增加大鼠海马CA1区BDNF、NMDAR1和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型胆碱能受体(nAChR)的变化.方法 改良四血管法建立VD大鼠模型;术后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V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应用改良Ellman法测定大鼠血浆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Western Blot法及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nAChR亚单位α3、α4、α7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D组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1);血浆AChE活性降低(P<0.01),海马AChE活性升高(P<0.05);海马nAChR α3、α4、α7蛋白及nAChR α3、α7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0.01),nAChR α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海马神经元nAChR表达的降低可能是VD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托吡酯(TPM)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使用TPM后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的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组、癫痫(EP)组、癫痫+托吡酯治疗1周(TPM1周)组和癫痫+托吡酯治疗4周(TPM4周)组,建立匹罗卡品诱导癫痫大鼠模型和TPM干预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通过Real—Time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CAM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E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NS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NS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NS组(P〈0.01);TPM1周组和TPM4周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EP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EP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EP组(P〈0.01);TPM4周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大于TPM1周组,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小于TPM1周组,海马NCAM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TPMI周组(P〈0.05)。结论大鼠产生癫痫持续状态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海马NCAM的mRNA表达上调;使用大剂量TPM短期治疗后其认知功能进一步下降,海马NCAM的mRNA表达受抑,且下降与受抑程度与TPM的持续使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LRP—1表达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侧颈动脉结扎的方法制作SD大鼠慢性缺血模型;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认知功能进行测试;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海马CA1区微血管LRP-1,Ⅷ因子相关抗原及GFAP的表达;放免技术对脑脊液Aβ蛋白的浓度进行测定。采用 MIAS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及微血管计数。结果术后1个月手术组大鼠认知功能已明显下降,寻找平台所需游走的距离较假手术显著延长。术后6个月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LRP-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大鼠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显著增强;但VIII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微血管LRP-1表达与水迷宫成绩呈负相关。手术组大鼠脑脊液Aβ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结论慢性缺血过程中,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与海马CA1区微血管LRP-1的表达下降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p-ERK)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ERK2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2的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因此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缺血时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酸敏感离子通道2a(ASIC2a)在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模型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预缺血组、缺血组、缺血预处理组共4组。行焦油紫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I区存活神经元密度,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SIC2a在大鼠海马CAl区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血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死亡和凋亡,PC+Isch组和Isch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脑缺血能够上调ASIC2a在大鼠海马CA1区mRNA和蛋白表达,在24h达到高峰,而缺血预处理进一步上调ASIC2a表达,呈进行性上升,在24h和72h时相点,PC+Isch组和Isch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脑缺血耐受中,缺血预处理对第二次致死性缺血表现出保护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大鼠海马CA1区ASIC2a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发挥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 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 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 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ц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成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 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差异无显著性 (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P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 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