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式压力泵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0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压力泵治疗。比较两组下肢肿胀程度及凝血指标水平,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下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L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给予间歇式压力泵治疗,可有效减轻其下肢肿胀程度,调节凝血指标水平,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IPC)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TV)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2年10月~2013年3月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全下肢间歇式充气压力泵的26例患者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DVT 10例(33.3%),治疗组术后发生DVT 1例(3.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预防性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5年9月~2016年8月骨科收治的18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DVT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中老年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7天DVT、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及血流淤滞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血流淤滞、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业务水平、工作态度、病区管理、疾病普及、健康教育5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中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满意度,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专项护理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观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DVT预防专项护理对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1周、2周、3周、4周的DVT发生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DVT预防专项护理,有利于病人康复,减少术后DVT形成,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股总静脉血流峰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清D-D、FDP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股总静脉血流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发生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预防截石位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2月实施截石位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医用加压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Kendall SCD自动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静脉回流,对预防截石位患者术后DVT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120例于某院行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0例术后采用常规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另外60例联合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及DVT发生率。结果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术后3 d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V)及股静脉血流量(Q)均上升,且观察组(26.48±2.99)cm·s、(14.65±2.01)m L·s高于对照组(25.35±2.76)cm·1、(13.91±1.80)m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术后7 d V及Q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27.93±3.60)cm·s、(15.88±2.13)m L·s高于对照组(25.64±3.15)cm·s、(14.42±2.07)m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观察组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患肢被动活动的基本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治疗组无肿胀25例,轻度肿胀11例,中度肿胀4例,重度肿胀0例;对照组治疗组无肿胀11例,轻度肿胀10例,中度肿胀8例,重度肿胀1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宛丰  黄梅  吕衍文  田宇  王昌权 《中国康复》2013,28(6):446-448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指南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治疗后14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预防组治疗后DVT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时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从而可有效预防DVT.  相似文献   

12.
间歇充气压缩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对预防和减少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低分子肝素。实验组术后DvT预防方案为间歇充气压缩泵。结果术后第7d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实验组有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有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3%,经x2检验,两组DVT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DVT患者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应用肝素相比,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缩泵同样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DVT,而且该方法使用简单,患者感觉较舒适,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权月 《天津护理》2012,20(3):128-129
目的:探讨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预防和减少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自肝胆外科术后患者124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6例,对照组58例。试验组在常规预防DVT措施的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预防DVT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术后24 h血流速度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24 h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血流速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术后运用间歇充气压力抗栓泵可改善患者血流速度,预防和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计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分阶段康复指导,比较2组的康复积极性、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指导计划能够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老年肺癌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5例肺癌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预防DVT,试验组采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预防DVT。观察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能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82%,低于对照组的14.5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及4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时间为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预防下肢DVT形成,缩短恢复时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及主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髋部手术后卧床72 h以上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使用间断充气加压泵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TEG,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等血常规指标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水平,比较2组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血栓、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的HGB、HCT、PLT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以及术后7 d观察组HGB、HCT、P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2组患者手术即刻、术后3 d PT、APTT、FBG、D-D水平较术前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7 d的PT、APTT、FBG、D-D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抗凝护理过程中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应用TEG能帮助临床有效判断抗凝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理念模式为指导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施后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功能锻炼结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PICC置管的295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51例)与对照组(144例),观察组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照组PICC置管采用传统方法,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1)PICC置管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血栓烷B2(TXB2)、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前、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LT,血浆D-D、TXB2、ET均逐步升高,血浆6-keto-PGF1α均逐步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12h、PICC置管后24h,观察组PLT,血浆D-D、TXB2、E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PICC置管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