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魏红  吴永吉  刘艳华 《全科护理》2013,11(17):1569-1570
对90例病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病人术后发生胰瘘,通过及时发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有效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17例胰瘘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介绍2002年1月~2007年6月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疗效经验。结果6例患者采取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营养支持,其中5例无需手术治疗自愈,一例因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良好的护理是治疗胰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方式、术后排气时间,是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相关因素,经过Logistic分析,手术失血量、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是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密切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减少或降低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林英  龚姝 《华西医学》2015,(2):338-3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5月24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5例胰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5例胰瘘患者中4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胰瘘,给予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胰瘘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胰瘘发生率为11.1%(16/144),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对防治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10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腹腔感染的发生率为12.9%(13/101);单变量分析结果 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胰腺质地是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表明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腹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分别为11.914、9.891和7.197.结论 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胰胆肠瘘、术后肺炎、术前急性胆管炎可降低腹腔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25%,病死率在50%以上[1],因此预防胰瘘极为重要。我院1996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现就预防胰瘘的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42~78岁,平均57.8岁。经术后病理证实胰头癌34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十二指肠壶腹部癌4例,胆管下端癌6例,胃窦部癌累及胰头及胰头假瘤性慢性胰腺炎各1例。1.2方法本组按年代分为两组,两组手术方式均为Child术式,改进手术组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1.2.1传统手术组:1996年1月~2000年12月行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观察实施干预措施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8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了早期并发症的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大于65岁)、高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低清蛋白(小于或等于35g/L)、血糖高、恶性肿瘤、无肠内营养、Child分级高(Ⅲ级)、手术时间长(大于6h)、无术前减轻梗阻性黄疸(P<0.05);其中糖尿病、Child分级、清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胆红素水平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高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Child分级、清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胆红素水平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助于避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预防的体会,方法:所有70例病例均采取Child’s术式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术后共发生胰瘘1例,胰瘘发生率为1.4%。结论:胰瘘的发生与术式和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胰腺残端和胰管断端的恰当处理,及术后充分的内外引流,是预防胰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7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72例行ERCP治疗性手术患者,其中44例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6.5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胆道感染、结石直径1 cm、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术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存在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女性患者术后3 d内月经来潮、术后血压异常、合并十二指肠乳头内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行EST术预切开、切口偏斜、切口至后1/3及切割电流所占比例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感染(OR=3.905,P=0.002,95%CI:1.660~9.187)、结石直径1 cm(OR=5.183,P=0.003,95%CI:1.742~11.421)、结石嵌顿(OR=2.953,P=0.017,95%CI:1.343~7.893)、术中行EST术(OR^=11.873,P=0.000,95%CI:3.838~36.729)、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5.445,P=0.011,95%CI:1.783~8.679)是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3 d内月经来潮、术后血压异常变化、合并胆道感染、结石直径1 cm、结石嵌顿及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行EST术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予重视,进而降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腔镜中心接受EMR治疗的患者378例(472处病灶),以术中出血和延迟出血为观察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EMR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EMR术中出血的患者共31人(8.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位置、直径及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是影响EMR术中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②EMR延迟出血的患者共12人(3.2%);K-M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延迟出血的患者中有11人(91.7%)出血发生在EMR术后2周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PPI使用是影响EMR术后延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出血是EMR的并发症之一,对于位于食管、病灶直径较大的患者在EMR围手术期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探讨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5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5.7%。出血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未出血组,胆管癌、胰头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及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嵌顿或直径2 cm、恶性胆胰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或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均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重在预防出血,内镜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97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肝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比较未发生肝转移与发生肝转移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发现年龄、血型、肝功能指标、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浸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转移患者浸润深度较深,显示出该因素易引发术后肝转移。对出现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指征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可见除淋巴结转移外(P<0.05),Dukes分期、血管神经侵犯等均非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主要因素,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深度增加,则术后肝转移发生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外瘘致刺激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本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术后胰外瘘患者9例作为对照组,将2008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胰外瘘患者1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加持续冲洗联合康惠尔皮肤保护膜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胰外瘘患者及时使用负压吸引、持续冲洗联合康惠尔皮肤保护膜护理后,有利于刺激性皮炎的治疗和预防,降低了刺激性皮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基于术前腹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POPF)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接受PD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资料,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77)和验证集(n=75)。于训练集增强静脉期CT图像中勾画胰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容积(VOI),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并筛选最优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模型预测PD术后POP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以验证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共选出14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2[95%CI(0.76,0.88)]和0.82[95%CI(0.72,0.91)]。结论 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预测PD术后POPF。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行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行结肠息肉EMR治疗的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22例(6.71%)。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肝硬化、抗凝药服用史、体质指数(BMI)、息肉大小、息肉形态和息肉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抗凝药服用史、息肉大小、息肉形态与迟发性出血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结论结肠息肉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服用抗凝药、息肉大小和息肉形态是发生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行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25例,对纳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息肉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25例患者中有33例(4.0%)出现迟发性出血。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 = 0.000)、高血压病史(P = 0.013)、术中出血(P = 0.000)、息肉部位(P = 0.026)、息肉大小(P = 0.014)、息肉形态(P = 0.042)和息肉病理(P = 0.044)是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P = 0.003,O = 3.266,95%CI:1.485~7.187)、术中出血(P = 0.000,O = 39.630,95%CI:14.031~111.935)和息肉直径 ≥ 10 mm(P = 0.014,O = 2.725,95%CI:1.223~6.069)是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病史、术中出血和息肉直径≥10 mm与迟发性出血密切相关,提前预防可减少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住院的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时期行机械通气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60例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 d、营养危险指数(NRI)≤5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5、吸痰方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药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 7.30)、机械通气时间≥5 d(OR 4.60)、营养危险指数(IVRI)≤55(OR 3.12)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15(OR 6.13)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天、营养危险指数≤55和APACHE II评分≥15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