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260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进行统计,采取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DVT的危险因素。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260例行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年龄、合并糖尿病、制动、手术类型、假体类型、麻醉方式、频繁静脉采血、机械性预防、术后早期活动因素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密切相关(P0.05),其中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TKR、骨水泥是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OR=2.086~3.792,P0.01),机械性预防、术后早期活动是独立保护因素(OR=0.117~0.134,P0.01);观察组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0.77%,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引起DVT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68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吸烟时间长、术前下肢静脉有病变者、有糖尿病病史、有高血压病史、术前体质量指数>27 kg/m2、术中失血量>500 m L、术后未进行下肢辅助锻炼、术后卧床时间>4 d、血液高凝、有心房颤动史、合并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下肢病变、术中失血量>500 m L、血液高凝、高血压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较多,因此应重视这些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术前评估、健康教育,术后肢体功能锻炼,避免在患肢行静脉穿刺,抬高患肢并禁烟,加强对患肢肿胀、皮温、疼痛、血运的观察,饮食、心理护理及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DVT并发症。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提取了14项DVT影响因素变量,对102例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不同手术部位等7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种类及使用骨水泥3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是否早期活动、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及是否使用骨水泥是DVT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5.
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护理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为完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提取了14项DVT影响因素变量,对102例髋、膝关节置换病人进行各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不同手术部位等7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相关;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抗凝药物种类及使用骨水泥3项因素与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相关性。[结论]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危险因素较复杂,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各类危险因素的全面评估;是否早期活动、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及是否使用骨水泥是DVT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了规范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和术前锻炼,术中进行有效的预防,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机械性辅助预防、引流管护理、输液部位的正确选择。结果:26例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DVT。结论:规范化的下肢DVT预防和护理结合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209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指导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209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指导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 将我科1998年5月~2003年7月人工关节置换患,分2组进行护理观察。对照组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和术后24h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健康教育,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穿抗栓弹力袜,使用足底村力泵等综合措施。结果 对照组56例中,1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肺栓塞,1例死亡。实验组32例中.仅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提高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术前加强对高危人群进行评估,具有针对性地使用抗凝药物,积极地预防可显降低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可能造成IH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84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4.3%,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术后制动时间、麻醉方式、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骨水泥、肢体延长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BMI、抗凝药物的使用及肢体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DVT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评估,术前积极预防,术后精心护理,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定系统早期活动方案,了解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实施髋、膝关节置换的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对照组给予目前临床预防DVT的护理常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d内观察两组患者DVT的相关症状;测量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早期DVT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在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够减轻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降低DVT发生风险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理念模式为指导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施后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功能锻炼结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方法 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17例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术后30d内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合并症、手术相关指标,血常规、血凝、生化以及血液纤溶相关指标。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17例患者,其中DVT组患者24例,非DVT组患者193例。DVT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房颤、冠心病比例、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非DVT组患者(P<0.05);DVT组患者的Alb、TAFI显著低于非DVT组,而D-二聚体及PAI-1水平则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PAI-1为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95%CI:1.05-1.31,P=0.012)。结论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PAI-1水平的升高是术后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2年1~10月间行脊柱手术术后发生下肢DVT的31例患者,选择同期入选行脊柱手术但术后未发生DVT患者50例作为匹配对照,对比两组患者生物学特征、吸烟酗酒史、凝血状况、下肢血管状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临床处置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求发生DVT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前凝血四项检查结果构成、术中是否输血、术中失血量构成、术后卧床时间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 P<0.05)。(2)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失血量多、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与术后发生DVT具有统计学关联( P<0.05)。结论高龄、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中输血、术后卧床时间长是脊柱手术术后并发DVT的独立高危因素,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采用物理抗凝治疗并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减少下肢DVT发生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贾瑛  李晓宁 《全科护理》2012,(31):2914-2915
总结50例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强调应做好术前评估、健康教育,加强术中护理以及术后体位护理、功能锻炼、DVT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的护理、抗凝药物的应用与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已确诊为DVT的护理、出院指导等。  相似文献   

17.
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及功能康复的有效措施。方法:8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42例术前进行康复指导,术后早期即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并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对照组40例按常规治疗。比较分析2组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42例患者无DVT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明显的出血性并发症;Har—ris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围手术期有效的预防、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并有助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