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病灶清除术与楔形切除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7例,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及术前血β-h CG情况选择手术方式。研究组(垂体后叶素联合病灶清除术)22例,腹腔镜下先在病灶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加生理盐水10 ml,再切开病灶隆起部位,吸出孕囊及附属组织,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对照组(楔形切除术)25例,腹腔镜下楔形切除病灶,可吸收线缝合切口。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病灶清除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在彻底清除妊娠病灶的同时,保留了患者子宫和输卵管的完整性,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减少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术中失血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49例诊断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切开异位妊娠病灶前于宫角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待子宫收缩后手术;对照组直接切开异位妊娠病灶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80例,观察组39例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41例术中注射缩宫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 间质部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其疗效优于缩宫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荷包断血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清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荷包断血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清除术组(观察组)20例与开腹手术组20例(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随访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荷包断血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清除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组比较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和甲氨蝶呤(MTX)用于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136例,分观察组(腹腔镜开窗取胚术+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和MTX)及对照组(腹腔镜开窗取胚术)各68例,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缩短;β-HCG值术后下降快;持续异位妊娠(PEP)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和MTX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及预防术后PE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少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选择4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切除手术。随机分成两组。A观察组21例,行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切除,术前在病灶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6 u加生理盐水10 mL,待子宫收缩后手术;B对照组21例,采用局部电凝后施行患侧输卵管及部分宫角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压、术后24 h尿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A组手术时间(35.2±7.1)min,B组(52.6±10.3)min;A组术中出血量(42.5±10.1)mL,B组(89.8±19.5)mL。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术后血β-HCG值恢复正常时间(14.5±3.5)d与B组(14.0±4.2)d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尿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前及其后10 min的血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腹腔镜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不增加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61例行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按入院时间分为垂体后叶素组37例,术中于妊娠包块周围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缩宫素组29例,术中于妊娠包块周围多点注射缩宫素。比较垂体后叶素组及缩宫素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垂体后叶素组腹腔镜手术成功率100%高于缩宫素组68%,差异有显著性(P <0.01);垂体后叶素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缩宫素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病率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镜下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手术安全有效,损伤小,术中妊娠包块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效果优于缩宫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氨甲喋呤(MTX)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行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未采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MTX止血,研究组患者采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MTX进行止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持续性异位妊娠情况及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卵管通畅率(92.86%)、持续性异位妊娠率(3.57%)高于对照组的57.1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中应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MTX进行止血,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输卵管内膜纤毛受损,还能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保证输卵管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提高患者术后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036-4037
目的观察分析甲氨蝶呤联合垂体后叶素用于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不给予药物,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联合垂体后叶素,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转阴时间、输卵管通畅率、PEP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中,使用甲氨蝶呤联合垂体后叶素,有利于降低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保护患侧输卵管通畅,安全可靠性高,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林静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656-1658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垂体后叶素联合应用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行保守手术(输卵管妊娠物清除术),随机分为A组(56例)和B组(52例),A组患者术中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及小剂量甲氨喋呤注射液治疗,B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与术后12d的血β-HCG水平、血HCG降至正常的时间、持续性宫外孕出现率、3个月后输卵管再通率、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及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均高于B组,再次异位妊娠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血β-HCG水平、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异位妊娠患者时,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及小剂量甲氨喋呤注射液治疗,不但能够降低再次异位妊娠率,提高术后2年宫内妊娠率,同时能够提高输卵管再通率,效果显著,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运用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10月120例在该院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的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2例).对照组在子宫角部偏后方与卵巢固...  相似文献   

12.
人绒毛促性腺激素诊断宫外妊娠部位1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在宫外妊娠不同部位及不同孕周中的含量,有助于刹用β-HCG的含量迭到快速诊断宫外妊娠部位的目的。方法健康对照组和正常早孕组各50例于晨7:00~8:00抽取空腹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患者在急腹症就诊时抽静脉血3mL送检。宫外孕组115例,其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3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77例;输卵管峡部妊娠25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pHCG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健康对照组β-HCG为(2.1±0.4)mIU/mL,正常早孕组β-HCG为(36535.16±2563.24)mIU/mL,宫外孕组β-HCG为(4084.82±3936.14)mIU/mL,经统计学处理,健康对照组与宫外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间质部妊娠pHCG为(3883.13±1379.36)mIU/mL;输卵管壹腹部妊娠β-HCG为(3543.17±3013.00)mIU/mL;输卵管峡部妊娠β-HCG为(2336.46±2103.54)mIU/mL;3组间β-HCG值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外孕患者在4、5、6、7周的β-HCG值分别为(158.59±76.57)mIU/mL、(577.84±176.05)mIU/mL(1782.63±618.84)mIU/mL、(7731.59±4347.17)mIU/mL,与正常妊娠组在相同孕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早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宫外孕妇女停经32~65d的β-HCG〈10000mIU/mL;可利用β-HCG值诊断是否属宫外孕。研究发现在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及输卵管峡部妊娠组间β-HCG值无统计学意义,不能利用β-HCG确诊其部位。以宫外孕患者β-HCG值比正常妊娠低的特点对快速诊断宫外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β-HCG、VEGF、PAPP-A联合经阴道三维彩超在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诊断和临床效率评价。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和排除条件的32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同质性原则随机抽选32例正常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静脉血比较两组人员血清中β-HCG、VEGF、PAPP-A的差异,并通过计算实验组β-HCG、VEGF、PAPP-A的百分位数(P85、P15)作为诊断切割值,通过计算切割值单独、两者联合、三者联合、三者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变化来评价不同诊断方式在诊断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临床效率。 结果 实验组中β-HCG、PAPP-A浓度明显降低,分别为:3064.43±916.87 U/L、102.55±26.30 μg/L,而VEGF浓度则明显升高,浓度为:487.02±128.98 pg/mL;对照组中β-HCG、PAPP-A浓度差分别为:8532.84±1281.97 U/L、193.24±51.77 μg/L,VEGF浓度为:116.77±60.7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实验组中β-HCG、PAPP-A百分位数P85值,以及VEGF的百分位数P15值作为诊断切割值,确定妊娠8周后血清β-HCG低于4026.02 U/L、PAPP-A低于132.28 μg/L、VEGF高于347.94 pg/mL作为诊断早期异位妊娠和正常宫内妊娠的界限值。当以上述指标单独作为输卵管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时,其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9.88%、70.71%、73.29%。当任意两者进行联合诊断时,符合率分别为85.03%、84.89%、86.10%。3者联合进行诊断时符合率达91.87%。而同时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时,诊断的符合率提高至97.88%。 结论 β-HCG、VEGF、PAPP-A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输卵管异位妊娠诊断的参考指标,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时可以获取满意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率,值得临床工作中的广泛推广和常规化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杜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87-108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部位切除后端端吻合术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部位开窗取胚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情况,观察输卵管妊娠部位切除后端端吻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开窗取胚术,观察组采用端端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输卵管通畅情况;随访3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再次输卵管妊娠、宫内妊娠及继发不孕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首次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7 d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情况正常,对照组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对照组患者再次输卵管妊娠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继发不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指导下输卵管妊娠部位切除后端端吻合术和输卵管妊娠部位开窗取胚术均可作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端端吻合术出血少、恢复快,可有效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避免发生再次异位妊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包括缝扎包块基部周围子宫壁组织、切开包块、取出胚胎组织、缝合创口。结果:16例全部治疗成功,手术时间46~95min。术中出血50~150mL,术后住院5~7d,术后10~17d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全部正常。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聂岚  廖伟  杜玉开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836-837,84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分析4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病例资料,其中18例行腹腔镜手术,22例行开腹手术,对两种手术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β-HCG术后24 h下降程度、血β-HCG转阴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住院日、保留导尿管天数、肛门排气天数、术后镇痛剂、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张怡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9):1624-1626
【目的】通过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CA125和β-HCG水平,探讨血清CA125和β-HCG在预测输卵管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48例输卵管妊娠流产型(流产组)和17例输卵管妊娠破裂型(破裂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和β-HCG水平,了解两项指标与输卵管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流产组血清cA125水平(41.4u/mL±18.3U/mL)显著高于破裂组血清cA125水平(17.8U/mL±5.7U/mL)(P〈0.001);流产组血清β-HCG水平(1518.3mIU/mL±669.9mIU/mL)显著低于破裂组血清β-HCG水平(13972.7mIU/mL±9322.2mIU/mL,P〈0.001)。流产组血清CAl25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586,P〈0.05);破裂组血清CA125水平与血清β-HCG水平亦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718,P〈0.05)。【结论】①检测血清cAl25水平有助于预测输卵管妊娠的结局。②血清CA125水平随血清β-HCG水平的降低而升高,提示胚胎活性降低。③联合检测血清cA125和β-HCG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清β-HCG联合孕酮测定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孕酮(P)测定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及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异位妊娠(EP)患者160例,正常宫内早孕者(NIUP)72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β-HCG和P水平,分析其相关性;比较保守治疗前后血清β-HCG及P水平的变化,观察治疗成功组患者血清β-HCG和P水平下降至正常范围内分别需要的时间;分析治疗前不同P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关系。结果EP组和NIUP组的β-HCG和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组患者治疗前P水平与β-HCG值呈正相关;药物保守治疗成功和失败2组血清β-HCG变化幅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水平变化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水平下降至正常所需要时间少于β-HCG下降至正常值所需的时间;P水平越低,成功率越高。结论血清β-HCG和P水平有助于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动态血清P测定可作为一种优于血清β-HCG的预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赵璟  李博  龚颖萍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509-510,5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方法与效果。【方法】2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且包块〈4cm的患者8例,行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包块〉4cm者12例,行患侧宫角楔形切除,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情况及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未破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微创、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Fisher判别分析在预测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根据血清孕酮和β-HCG比率建立的Fisher辨别函数在预测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最后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66例(保守治疗成功11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输卵管破裂40例,输卵管流产15例);正常宫内妊娠组(最终诊断)55例;宫内孕先兆流产组(最终保胎治疗成功)50例.测定3组患者的血清孕酮、β-HCG、间隔48 hβ-HCG、β-HCG 48 h比率,应用判别分析,筛选判别因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回顾性地进行考核,评价判别分析的诊断效率.结果 3组孕酮比较,异住妊娠组(30.27±18.20)nmol/L,正常宫内孕组(108.44±23.27)nmol/L,先兆流产组(91.68±34.90)nmol/L;3组第1次血清β-HCG的比较,异位妊娠组(3767.63±3530.38)U/L,正常宫内孕组(29 028.65±10 874.01)U/L,先兆流产组(13 457.47±16 367.65)U/L;3组间隔48 h后第2次血清β-HCG的比较,异位妊娠组(4349.24±3536.22)U/L,正常宫内孕组(56 139.46±23 296.87)U/L,先兆流产组(23 270.63±23 811.68)U/L;血清β-HCG比率(血清β-HCG/第1次血清β-HCG)的比较,异位妊娠组1.29±0.28,正常宫内孕组1.93±0.36,先兆流产组1.97±0.28.3组的孕酮、β-HCG、间隔48 hβ-HCG、β-HCG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应用判别分析,筛选出血清孕酮、β-HCG比率均与异位妊娠的诊断有关,单次血清β-HCG值与异位妊娠的诊断无关.根据孕酮值和β-HCG比率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对判别分析的结果用交互验证进行回顾性考核,异位妊娠组的判别正确率是98.5%,正常宫内妊娠组的判别正确率是65.5%,先兆流产组的判别正确率是64.0%,总正确率77.8%.结论 根据血清孕酮和β-HCG比率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