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并与未用氯吡格雷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作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AP),并与未用氯吡格雷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6月~2006年6月本院住院病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年龄48~82岁,女15例,年龄50~84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年龄46~78岁,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基础上使用氯砒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91例随机分成2组。A组为给予口眼阿司匹林,每天100mg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0.4ml(4100UAxaWHo单位),每天2次,连用7天;B组为A组加服氯砒格雷,每天75mg,连用2周。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13多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结果:2组临床治疗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A组为73%、60%。B组为96%、87%,B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30天,B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不良反应,2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交痛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且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之间的一组临床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劳力恶化型心绞痛、近期(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及自发型(休息时)的心绞痛。随着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及转归的进一步认识,治疗措施亦得到发展。本院2002年8月~2004年10月,用普拉固、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36例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6例)。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共1个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 d。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及调脂治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类药物。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控制情况、心电图改变、主要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1个月内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主要终点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治疗采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0.6 mL皮下注射,q12 h。强化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q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日用量、静息心电图变化,并以难治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为观察终点。结果:治疗1周后,强化治疗组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8±5.0)次/周,对照组为(3.7±6.7)次/周;强化治疗组硝酸甘油日用量为(0.2±0.6)mg/d,对照组为(1.8±3.9)mg/d;强化治疗组心电图改善42例(62.7%),对照组心电图改善26例(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可降低难治性心绞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合用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0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口服辛伐他汀20rag,每晚1次;B组为A组加服氯吡格雷75mg,1次/d;C组在B组基础上给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疗程均为2周。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13受体阻滞剂。结果A、B、C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9.3%、63.6%、89.7%,C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访2个月,C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UAP)的疗效。方法 :将 5 1例UAP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A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75mg每日 1次 ;B组加用低分子肝素 (LMWH ) 410 0U ,皮下注射 q12h ,连续 15d。结果 :B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较A组患者有显著减少、减轻 (P <0 0 5 )。结论 :LMWH是一种治疗UAP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得 观察辛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不稳定心绞痛(UA)的治疗作用.方法 4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40 mg,每晚一次,氯吡格雷75 mg,早晨一次顿服,连续用药二周;对照组仅用传统疗法.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血小板(PLT),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发作频率、CHO、CRP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UA患者给予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降脂药辛伐他汀及抗凝剂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应用硝酸脂类,8受体阻止剂及阿司匹林等传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7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血小板,胆固醇,甘油三脂,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7d末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胆固醇、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极显著降低(P均〈0.01),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及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张辉  赵旭兰  王凤飞  郑红梅 《临床荟萃》2004,19(11):609-6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肠溶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 ,监测出、凝血指标 ,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P <0 .0 1 ) ,改善临床症状 ,对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 T段压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对出、凝血指标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并优于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6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低分子肝素辅助以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肝素延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延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同期入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立迈青)皮下注射,每日2次。A组应用1周,B组应用3周,第1周用量2组均为每次120IU/kg,第2~3周B组用量每次100IU/kg。结果早期(第7日)观察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9%、77.4%,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意外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药物无法控制病情需行急性血运重建术)及出血,在2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晚期(第8~30日)观察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97.5%,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2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延长疗程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短程应用疗效为好,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肝素0.4-0.6ml,每天2次皮下注射,连用14天。结果:36例患者临床疗效为66.67%。低分子肝素尚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等作用。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极易发生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1]。因此如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一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住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丹参酮组和硝酸酯组,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在硝酸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12mL溶入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比较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的改变、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改变及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丹参酮联合硝酸酯组较丹参酮组及硝酸酯组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及CHO,LDL—C指标改善上更有优势(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硝酸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该类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观察2组疗效,同时给予心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IL-6、hs-CRP水平变化,以及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59.6%(31/52),86.8%(4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组治疗后IL-6、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患者随访30d,术后心绞痛再发生、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IL-6、hs-CRP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T淋巴细胞IFN-γ(TH1)、IL-4(TH2)的表达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5例发病期和缓解期UAP患者血液标本以及20例正常健康时照标本血清IL-6和TNF-α用放免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IFN-γ和IL-4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四色分析技术检测。结果 经配时资料t检验,发作时患者血清中IL-6(762.8±318.4)pg/ml、TNF-α(3.1±1.6)ng/ml,外周血T淋巴细胞IFN-γ(14.8±2.4)%,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402.6±196.4)pg/ml、(2.0±0.5)ng/ml、(8.8±2.4)%]和缓解时[分别为(462.4±216.8)pg/ml、(2.1±0.4)ng/ml、(9.4±3.0)%],P〈0.01。患者发病时淋巴细胞表达IL-4(2.6±1.4)%与正常对照组(2.2±1.4)%和缓解时(2.4±1.5)%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UAP患者发病过程中IL-6和TNF-α显著升高,同时表现TH1细胞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