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方法将本院接诊的90例心脏复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优化急救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况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中护理干预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期间开展常规护理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开展集中护理干预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20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干预9周后预后效果、住院、抢救时间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情控制良好例数高于对照组,住院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情好转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护理干预可改善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心理情况以及心肺复苏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动脉压及心理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心率与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部不适、恐惧、抽搐、反应迟钝及记忆减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8、动脉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水平,以及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复苏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患者应激炎性反应因子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心源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调节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收缩压水平,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在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进行院前抢救的猝死患者100例,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14年4月~2015年4月)50例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2015年5月~2016年5月)50例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猝死患者的发病至救治时间、复苏后不同时间内的SBP和SpO_2、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前的SBP和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猝死患者的发病至救治时间、复苏后5,10,15 min内的SBP和SpO_2,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应用在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模式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1例急诊抢救的心肺复苏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复苏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前瞻性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31%(P0.05)。两组护理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_2、Pa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_2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PaCO_2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模式对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影响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水平以及康复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真珍 《妇幼护理》2023,3(12):2956-2959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 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分析对比 两组的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昏迷和神经功能评分、预后存活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 察组呼吸机维持时间、ICU 病房时间、普通病房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干预、病情监测、专业操作、 风险预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6min 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护理后 12h、24h 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H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GCS 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 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28d 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抽搐、烦 躁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改善临床指标,提 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昏迷和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应用于心肺复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动脉压、血气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动脉压以及Pa 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 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相关生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绮玲  冯惠霞 《妇幼护理》2022,2(20):4784-4787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 月本院急诊收治 的 76 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 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的呼吸机维持时 间、住 ICU 时间、GCS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部不适、心房颤动、抽搐、反应迟钝和记忆减退等并发症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心肺复苏患者的急 诊护理中,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昏迷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除颤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监护和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3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急诊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再灌注治疗、镇痛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除颤监护仪进行监护和心肺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及机械通气、药物复苏法等。比较两组救护期间心室颤动发生率、心脏骤停发生率、发生心室颤动后的心肺复苏率及出院后2年内存活率。结果:两组救护期间心室颤动发生率及心脏骤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发生后,观察组心肺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64,P<0.01);观察组出院后2年内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82,P<0.01)。结论:除颤监护仪应用于AMI患者的监护和急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率及存活率,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对AMI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接收的137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6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情绪发生情况、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方面、疾病方面、饮食方面和运动方面的健康知识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预后好、复发率及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方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方位护理。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血钠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钠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前心功能各指标无差异,观察组护理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方位护理能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缩短治疗时间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预后等指标。结果麻醉15 min后,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热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手术患者应激反应,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采用掷骰子法将奇数患者纳入对照组(30例,常规急诊心肺复苏护理),偶数患者纳入干预组(30例,六西格玛管理法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EVLWI、ITVBI、SVRI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对于观察组中的心肺脑复苏后的患者采用急诊科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其中痊愈3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率为73.75%,其中痊愈30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5%,其中反应迟钝3例,记忆减退4例,胸痛不适4例,抽搐6例;而通过常规护理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其中反应迟钝4例,记忆减退6例,胸痛不适9例,抽搐10例。通过急诊科护理干预治疗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远远低于通过常规护理治疗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近期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让更多的心肺脑患者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道管理在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20年5月1日接受维持治疗的急诊科心肺复苏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气道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插管时间、入住ICU时间、血气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愈合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胃肠道手术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都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疼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切口愈合率,预防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以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意识评分、血氧饱和度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麻醉苏醒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意识以及血氧饱和度都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NE、AD以及CRP应激水平表达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伊(Roy)适应模式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价值。 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Roy适应模式。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AS)、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及自我效能(GSES)评分,比较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健康行为能力评分(SRAHP),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2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GSES评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36、ADL评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营养管理、健康责任、运动管理、心理安适及SRAHP总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责任、心理安适及SRAH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管理、运动管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 结论Roy适应模式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可通过提高患者自我健康行为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车祸外伤患者救治效果、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车祸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