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MV)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EN)的实施成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行MV治疗的神经重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45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MV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和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b、Alb及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而G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鼻肠管组Alb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而两组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MV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鼻胃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MV患者采用鼻肠管留置的方式行EN治疗,有助于患者意识恢复,改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9例,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分为空肠组50例和胃管组49例,空肠组给予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胃管组给予经口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4 d,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第7、14天,空肠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1);营养支持后,胃管组上臂围(AMC)与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低于营养支持前和空肠组(P0.05);营养支持后,空肠组吞咽障碍分级优于胃管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1),且空肠组高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血清肌酐(SCr)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结论:与鼻胃置管比较,经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肠管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患者中预防误吸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医院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鼻胃管组)、观察组33例(鼻空肠管组),观察组通过床旁盲插鼻肠管实施EN,对照组通过普通胃管实施EN,均给予EN护理常规护理。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3、4周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并监测患者各项胃肠道功能障碍(包括胃潴留、误吸、腹泻)指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达到全量营养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各阶段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达到全量营养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鼻肠管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饲管喂养与空肠管内营养支持治疗2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6在我科接受治疗的227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99例,观察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喂养,观察组患者给予空肠管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时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总蛋白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OFA)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疾病发展。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7天、第14天的Hb、Alb、总蛋白和体重水平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患者的Hb、Alb、总蛋白及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第14天时,两组NIHSS评分、SOFA评分及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观察组为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AP治愈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相较于鼻胃管喂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出血性脑卒中并发SAP患者营养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但2种营养方式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鼻盲插肠管与胃管的肠内营养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70例,按照住院号随机选取35例患者入选观察组,入院后24~72 h给予床旁盲插法技术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置管后做好导管的维护,正确输注肠内营养液,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另35例患者传统方法留置胃管设为对照组。观察放置胃肠管15 d时,反流误吸的发生率,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33例,成功率为94.0%,肠内营养支持15 d,有效降低了误吸及肺内感染发生率;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总铁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病早期应用鼻腔肠管可有效降低误吸、腹胀腹泻及肺内感染发生率,有效实现肠内营养支持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营养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及静脉营养组各45例。肠内营养组经鼻胃管实施24 h均匀、持续泵注肠内营养制剂。静脉营养组给予静脉营养。定期检测两组人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治疗后人血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指标升高程度明显大于静脉营养组(P0.05)。肠内营养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2天,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肠内营养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对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鼻胃管营养方法。观察组给予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d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空肠管营养+鼻胃管减压方法能有效满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胃瘫患者营养需求,降低患者胃肠相关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鼻饲2周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中需长期鼻饲患者20例,2个月后改为鼻肠管肠内营养,观察其营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长期鼻饲患者使用不同肠内营养方法,其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鼻肠管喂养期间优于鼻胃管喂养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肠内营养患者,经鼻肠管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晚期食管癌患者营养支持中应用鼻胃管与螺旋形鼻肠管的护理体会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根据给予肠内营养的途径不同分为鼻胃管(16例)和鼻肠管(23例)两组,同时做好置管的各项护理观察和配合,观察两组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较支持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置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与置鼻胃管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经鼻胃管和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均能满足患者的代谢需要,但经鼻肠管能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减轻患者的胃肠不耐受症状,减少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方式,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方式,14 d后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人血白蛋白、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减轻肠道功能失调症状和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与经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口腔癌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鼻肠管与鼻胃管两种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实施两种肠内营养途径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鼻肠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58±3.75)d,鼻胃管组为(20.02±6.42)d,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3.27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鼻肠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0.4%)明显低于鼻胃管组(62.0%),经统计学分析,χ2=28.03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癌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选择鼻肠管途径较选择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后经鼻空肠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选择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方法将10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照不同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50例采用鼻空肠管,对照组50例采用鼻胃管,比较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开始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蛋白值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术后体重、肌酐/身高系数、前白蛋白降低的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硅胶鼻胃管在重症脑卒中患者肠中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病区的1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聚氨酯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实验组采用硅胶鼻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堵管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及导管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鼻肠管,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ICU时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癌手术病人术后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鼻肠管堵塞,发生率为8.82%,其中鼻肠管打折1例,营养液阻塞2例.[结论]鼻肠管打折、营养液阻塞是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常见原因;妥善固定鼻肠管、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预防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鼻肠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的原因,总结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胃癌手术病人术后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鼻肠管堵塞,发生率为8.82%,其中鼻肠管打折1例,营养液阻塞2例。[结论]鼻肠管打折、营养液阻塞是肠内营养鼻肠管堵塞常见原因;妥善固定鼻肠管、避免营养液过于黏稠、预防营养液沉淀可有效减少鼻肠管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EN)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7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中,34例术后行肠外营养(PN)治疗,38例应用鼻肠管于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EN)治疗。结果术后EN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与PN组基本相同,而AKP、GGT和TB明显低于PN组。结论经鼻肠管的EN比PN更适合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恒速滴注法在高龄卧床管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方便性抽样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携带鼻胃管或鼻肠管行胃肠营养的老年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恒速滴注法管饲肠内营养乳剂,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饲方法即分次推注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堵管、腹胀、腹泻、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堵管、反流及误吸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腹胀与腹泻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恒速滴注法肠内营养可有效满足高龄长期卧床患者的营养需求,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推荐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神经外科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的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睡眠状况指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应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EN)支持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Ⅲ、Ⅳ级COPD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A(30例)、B(32例)、C(34例)三组.A组:常规治疗+鼻空肠管EN;B组:常规治疗+鼻胃管EN;C组:常规治疗+普通饮食.治疗20 d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呼吸功能指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营养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A组>B组>C组(P<0.05或P<0.01),A组死亡率低于B、C组(P<0.01).结论 重度COPD患者应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asojeju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EN) support therapy on the severe chronic occlusion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Ⅲ, Ⅳ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30 cases), B (32 cases), C (34 cases) . A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asal jejunal tube EN; B group was re 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asogastric EN; C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ormal diet. At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tritional indicators,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mortality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utrition indicators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parameters of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 <0. 05 or P <0. 01 ), and A group mortality rate was lower than B, C groups (P < 0. 01 ) . Conclusions Severe COPD patients with nasal jejunal tube for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will make for recovering, and the mortality rat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