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72例尿毒症非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他汀治疗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他汀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常规治疗组不给予调酯药,观察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24周空腹血清IL-6和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他汀治疗组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24周后较治疗12周后明显下降(P<0.05);他汀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血肌酐、尿素氮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尿毒症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给予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喘康速。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8、IFN-γ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并与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哮喘组治疗前IL-4、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水平和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IL-8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和FEV1%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3.
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运动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1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80例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常规中西药物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后外周血hs-CRP、IL-1和IL-6含量,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脑卒中评定表(MESSS)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康复组治疗后4、8周时外周血hs-CRP、IL-1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E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hs-CRP、IL-1和IL-6水平,并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示作用.方法:收集99例糖尿病患者血清,其中胆固醇正常者68例,胆固醇升高者31例,及50例正常体检人员的血清.使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一步酶法检测胆固醇,同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1.66±0.95)mg/L、(24±8)ng/L和(27±7)ng/L,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2.77±1.19)mg/L、(25±10)ng/L和(28±8)ng/L,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组血清hs-CRP、IL-6和IL-10浓度分别为(5.70±1.81)mg/L、(34±10)ng/L和(21±5)ng/L.与正常对照组、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相比,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组hs-CRP、IL-6和IL-10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胆固醇正常糖尿病组hs-CRP高表达(P<0.05),而这两组间IL-6和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hs-CRP在预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1(IL-1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急性白血病(AL)诱导缓解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4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初诊AL患者化疗前及获完全缓解(CR)后的血清IL-11及IL-1β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观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 AL患者血清IL-1β含量[(84.63±16.74)ng/L]较正常对照组[(28.46±3.08)ng/L]高(t=-1.467,P=0.024),经诱导化疗获CR后又明显降至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315,P<0.05),而IL-11[(23.64±2.04)μg/L]水平在初次诱导化疗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52±18.72)μg/L,t=-1.795,P=0.039),获CR后明显升高,并接近正常水平,且与外周血血小板数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IL-11和IL-1β是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状况和hs-CRP、IL-6、Fib的水平以及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hs-CRP、IL-6、Fib的水平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3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7、14天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0、IL-8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IL-10在发病后第1、3、7、14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69±4.90)、(16.75±5.16)、(13.71±5.66)、(13.68±4.80)ng/L vs(8.76±4.22)ng/L;q1=4.32,q3=8.80,q7=5.45,q14=5.42,均P<0.01);IL-8在发病后第1、3、7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38±17.11)、(33.71±19.86)、(43.92±18.54)ng/L vs(20.25±12.17)ng/L;q1=3.93,q3=4.36,q7=7.67,均P<0.01);IL-10与IL-8不相关.结论 IL-10、IL-8 均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IL-6和hs-CRP的变化。方法选择9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血清IL-6和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UAP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缺血心电图改变,显著降低血清IL-6和hs-CRP的浓度,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补阳还五汤合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加针刺、单纯针刺及单纯中药治疗组,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结果:治疗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IL-1β、IL-6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增高(P<0.01),治疗后外周血中IL-1β、IL-6均降低(P<0.01),但针灸中药结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强于其它两种治疗对细胞因子IL-1β、IL-6水平的调节作用,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对抗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了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损害,促进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元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实验室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8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PCT、hs-CRP、IL-6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CT、hs-CRP、IL-6水平,比较PCT、hs-CRP、IL-6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PCT、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且阳性与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约登指数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虽然敏感度有所提高,但特异度降低,约登指数下降。结论 PCT、hs-CRP、IL-6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CT作为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的指标特异度更好,真实度更高,对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及综合评价,可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对于早期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针刺组术后24h予头穴丛刺治疗,康复组术后24h予跑台训练,针康组术后24h予跑台+循序渐进电动跑台训练,一次/天,共14天。于脑缺血后3d、7d、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及IL-10的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康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m NSS评分降低(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下调小鼠脑缺血后血清中IL-6、IL-10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Graves病(G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GD新的诊疗指标。方法未经治疗的GD患者30例(未经治疗组),确诊后经他巴唑治疗大于1年的GD患者28例(治疗组)及健康对照组33例,静脉采血4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s-CRP水平;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IL-6含量。结果未经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治疗组GD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6与T3、T4呈正相关。结论 GD患者未经治疗组血清hs-CRP及IL-6水平升高,他巴唑治疗后明显下降,它们对于GD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不失为一个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苦参素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活性进行测定,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苦参素对血清TNF-α、IL-6、IL-8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苦参素具有调节细胞因子、减轻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西药常规治疗同时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L-8、IL-18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86.67%和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和60%)(P值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值均<0.01);治疗组、对照组2组治疗前的血清IL-8、IL-18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0.05),治疗后2组血清IL-8、IL-18水平均有所下降(P值<0.01);但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8、IL-18下降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IL-8、IL-18水平较正常人组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李淑萍  李春  赵蕾 《临床医学》2010,30(11):44-45
目的观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PR)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5例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和hs-CPR及IL-6水平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急性脑梗死组中Hcy和hs-CPR及IL-6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检测Hcy和hs-CPR及IL-6的水平及表达,可以为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例伴或不伴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分为他汀组和常规组,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疗程12周。比较三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hs-CRP、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IL-1、IL-6。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他汀组和常规组24hUAER和hs-CRP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IL-6显著升高(t=2.756,2.831,P<0.05);治疗前他汀组和常规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UAER及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TC、LDL-C、TG水平无显著下降(t=0.844,0.906,1.987;P>0.05),他汀组患者TC、LDL-C、T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t=2.944,2.731,2.678;P<0.05);治疗后两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 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93例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9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0.43%高于对照组79.57%,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高,ET-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的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浆IL-27(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比浊法)水平.结果 SAP、UAP、AMI组血浆IL-27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血浆IL-27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1).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UAP组又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27与hs-CRP呈正相关(r=0.308,P<0.01).结论 IL-27可能与CHD进展及粥样斑块的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