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DVT发生2例(3.33%),对照组9例(15.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踝泵运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7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术后麻醉清醒即开始进行踝泵运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弹力袜,两组均于术后12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9.0%),DVT 3例(3.4%);对照组发生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13例(14.6%),DVT 12例(13.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能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统计2组患者术后DVT形成率及住院时间,并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量表(Harr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结果护理组术后DVT形成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P0.05);护理后,护理组Harris、ADL评分较护理前改善,且较对照组更优(P0.05);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46±3.08)d,短于对照组的(18.63±3.58)d(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术后DVT形成,还可提高活动能力,改善髋关节组织功能,缩短康复进程,促进早日康复,值得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的3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36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血糖水平、卧床时间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见性风险护理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术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风险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从术前1周开始至术后1个月。在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下肢周径平均值进行比较,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观察组下肢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aPTT、T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b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下肢DVT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风险护理对卵巢囊肿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形成,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6例,2009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3例设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3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系统的早期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1周内下肢DVT及下肢肢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DVT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病房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需行THA术的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DVT发生率9.8%,观察组DVT发生率2.4%,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预防THA患者术后发生DVT效果明显,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预防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THA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施FMEA后6个高危因子的RPN值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两组患者对预防下肢DVT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下肢DVT,对照组发生3例下肢DVT。结论:应用FMEA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准确的把握相应流程中的重点工作,防范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秀清 《全科护理》2014,12(7):631-632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以预防DVT的发生。[结果]观察组病人DVT的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16.7%,P0.05)。[结论]早期系统的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职血栓质控预防模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收治的87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职血栓质控预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知识及健康信念评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DVT相关知识及健康信念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浆黏度(PV)、血小板黏附率(PAdT)及红细胞比积(HCT)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DV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血栓质控预防模式有助于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行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预防信念,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3例。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术中对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术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有5例出现了DVT;干预组1例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肺栓塞,术后1月内发生DVT 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后期康复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式压力充气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31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8例采用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另21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Hb、PLT、D-D的变化以及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换术后6 d的PLT低于对照组,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d的下肢静脉流速大于对照组,DVT检出率低于对照组,DVT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泵能够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PLT和D-D,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杨金娣 《天津护理》2013,(6):485-486
目的:分析采用分级护理的方法对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Autar评分后根据分级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utar评分表对患者的评估结果采取分级护理后有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春  黄平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380-2382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法护理干预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4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88例患者,选取其中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本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2月值2016年4月本科室手术治疗的1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行动研究法对肝胆外科患者DVT的防控价值.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下肢浮肿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同时间段D-二聚体(D-dimer)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以及下肢浮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h,术后4d观察组D-二聚体(D-dim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达到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术后给予患者行动研究法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干预患者血浆高凝状态,对预防预防DVT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功能锻炼及以健康理念模式为指导健康教育模式,评价两组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实施后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肢DVT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功能锻炼结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3-9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间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的观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根据DVT观察护理单所设项目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4周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4%,对照组31%,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DVT观察护理单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入我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出院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有助于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侯丽  孙宁 《全科护理》2010,8(28):2549-2550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114例糖尿病合并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未发生DVT,对照组发生7例,两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骨科糖尿病病人术后并发DVT。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甄别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建立有效的综合干预策略。方法便利抽样选择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骨外科手术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52例,进行病情资料收集及分析。根据是否发生DVT将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其中未发生DVT的患者173例为对照组,累计确诊为并发下肢DVT的患者79例为病例组,分析与下肢DVT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综合分析其干预策略。结果患者的年龄因素、是否合并慢性基础病、使用机械通气情况、病情等为下肢DVT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骨外科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因素主要与住院患者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是否合并慢性病或肺内感染、术后制动时间等相关。应在识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康复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