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tascope IABP System 98反博机由心内科医生将气囊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插入到锁骨下降主动脉处气囊导管接在压力气泵上,由心电图“R”和“T”自动控制和心动周期同步进行反博。结果本组10例进行了PCI术,术后即予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治疗,应用IABP 3~10d,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PCI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主动脉球健支持下预后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治疗AMI后,应用卞动脉球睫反搏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情况。结果27例患者康复12例,反复心衰发作4例,院内死亡11例。存活组和死亡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梗死部位、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Killip 1~2级、PCI术后无血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llip 1~2级、PCI术后无m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患者中,25例患者痊愈出院,3例患者因严重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导致手术失败而病死,平均住院时间为(14.18±5.36)d,平均使用IABP的时间为(3.68±1.43)d。结论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应用IABP行PCI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AMI合并CS患者分为单纯PCI组和PCI前植入IABP组以及PCI同时植入IABP组,比较3组在PCI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每分搏出量以及近期病死率的不同.结果 PCI前植入IABP组、PCI时植入IABP组和单纯PCI组患者PCI前后血压[收缩压(98.24±12.85)mm Hg与(80.56±10.62)mm Hg、(97.74±12.73)mm Hg与(79.86±11.49)mm Hg、(90.56±10.24)mm Hg与(84.30±13.81)mm Hg]、舒张压[(60.85±9.68)mm Hg与(65.64±10.12)mm Hg、(61.68±10.49)mm Hg与(65.37±11.68)mm Hg、(57.81±10.39)mm Hg与(68.72±12.85)mm Hg]、左心室射血分数[(36.63±4.16)%与(39.88±5.37)%、(35.98±4.75)%与(38.74±5.81)%、(33.32±4.53)%与(35.69±4.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120.37±5.81)次/min与(98.80±4.59)次/min、(118.74±4.38)次/min与(92.62±3.48)次/min、(126.44±3.56)次/min与(97.67±4.71)次/min]、每分搏出量[(2.36±0.69)L/min与(2.50±0.51)L/min、(2.64±0.85)L/min与(3.24±0.43)L/min、(3.29±0.62)L/min与(3.15±0.54)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I+IABP组和单纯PCI组术后组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率、每分搏出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ABP组内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病死率IABP+PCI组为14.29%(7/49),单纯PCI组为30.43%(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P<0.01),3组总病死率为30.56%(36/79).结论 对于AMI合并CS患者,IABP能迅速有效地进行辅助循环,为早期PCI治疗提供条件,可明显减少心血管急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孙君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7):17-18,33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多支冠脉病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恢复、心肌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8例多支冠脉病变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接受PP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的应用时机。方法:回顾性调查5例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IABP的患者,分析其术前资料、IABP应用时机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前应用IABP的3例冠心痛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1例患者经使用IABP12h后血流动力学渐稳定;因术中心肌保护不当再使用IABP的1例患者,术后48h死亡。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增加手术安全性,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有助于判断心脏围术期IABP应用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合并3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于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同时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支病变25例,非3支病变15例.对比分析3支病变患者与非3支病变患者的B型脑利钠肽、心功能、心脏不良事件等.结果 3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的B型脑利钠肽浓度[(787.36±674.71) ng/L]、左心室射血分数[(47.32±10.46)%]及住院期间病死率(16.0%)较非3支病变患者[(626.27±490.94) ng/L、(46.20±9.59)%]、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0.34,X2=0.052,P均>0.05).结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作为合并3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但左主干合并3支病变患者仍存在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护理。方法对36例急诊PCI病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急诊PCI病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不同程度升高,尿量增加、心率减慢、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急诊PCI病人一旦发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脏后负荷,而且能有效增加心脏搏出量,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196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是一种机械辅助循环技术,用以改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时的心肌供血。近年来,在冠心病和老年病人中,IABP的应用有所增加,在IABP的辅助治疗下有机会度过手术或危险期,降低病死率[1]。我院于2010年11月首次开展此项技术,疗效满意。现将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行IABP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丁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0):114-115
目的探讨床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1例急诊人CCU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物品及患者准备。进行植入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配合。结果16例病情好转,血压平稳上升,尿量增加,末梢循环改善,强心、升压药用量逐渐减少,并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支持下进行PTCA+支架植入术,康复出院。5例患者因经济费用问题错过治疗时机而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尽早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并能改善患者预后,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主动脉球囊反搏床边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67例行PCI及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护理的经验。结果67例患者中,44例痊愈出院,23例死亡,病死率为34.33%。结论经PCI及IABP治疗AMI心源性休克的护理重点是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时制止反搏泵停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输液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源性休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的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67例行PCI及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抢救护理的经验。结果67例患者中,44例痊愈出院,23例死亡,病死率为34.33%。结论经PCI及IABP治疗AMI心源性休克的护理重点是加强观察,选择合适的体位,及时制止反搏泵停搏,根据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输液管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时机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观察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6例.前壁梗死464例,下壁梗死(包括后、右室梗死)474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268例.成功再灌注者505例,药物保守治疗701例.心源性休克患者89例.合并心源性休克、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出现肺水肿、室性心律失常、合并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将IABP放置时机分为2组,置入IABP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或心源性休克发生1 h内为早置组,置入IABP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发生1 h后为晚置组.结果 ①IABP置入者97例,心源性休克者占45.3%(44/97),左主干或三支病变PCI者占21.7%(21/97),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占15.5%(15/97).平均应用IABP时间3.8 d.②置入IABP患者中,死亡组成功再灌注率低于存活组[45.7%(16/35)比66.1%(41/62),P=0.041],IABP早置入率死亡组低于存活组[25.7%(9/35)比91.9%(57/62),P=0.000],死亡组合并心源性休克[82.9%(29/35)比24.2%(15/62),P=0.000]、心脏破裂[20%(7/35)比0(0/62);P=0.000]、入院时BUN[(8.8±2.4)mmol/L比(6.3±1.0)mmoL/L,P=0.040]和Cr[(132.6±35.4)βmoL/L比(79.6±17.7)βmol/L,P=0.000]明显高于存活组.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源性休克(OR=0.066,CI 0.018~0.241,P=0.000)和IABP置入时机(OR=0.219,CI 0.062~0.778,P=0.019)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危AMI患者尽早应用IABP可明显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疾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1]。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作为一种血液循环支持治疗的重要措施,给许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带来了高效的抢救成功率,使病人的生存率提高到50%左右[2]。但IABP术后却容易带来多种并发症且其致命性不亚于原有病本身。因此,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IABP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为此,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病人实施了循证护理,且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行IABP治疗者54例,其中男32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8.
19.
2005年5月~2009年10月,我们应用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48~73岁,平均61岁.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右室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右室+下壁心肌梗死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