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真菌感染,尤其是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在不断增加,并且随着耐药菌株的出现可选择的药物又很有限, 这些都增加对新药和新治疗途径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联合抗真菌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拓宽抗菌谱,获得杀菌活性并且降低耐药风险。本文综述了这类研究的常用方法和针对各种不同的真菌所能联合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真菌感染发生率的逐年上升以及真菌耐药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其治疗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具有抗真菌活性且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协同作用。该文对生物碱类、酚类、黄酮类中药单体与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特比萘芬(TBF)、伊曲康唑(ICZ)、氟胞嘧啶(5-FC)和氟康唑(FCZ)在单独和联合用药时对曲霉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M38-A方案,单独用药时AmB、TBF和ICZ取10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MiC),5-FC和FCZ取5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联合用药时取100%生长抑制为最小抑菌浓度,以部分抑菌浓度(FIC)来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解释为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0为相加作用,1.0<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拮抗作用.结果:TBF对烟曲霉的MIC值明显高于黄曲霉和黑曲霉,ICZ对黄曲霉的MIC值较低,AmB对黑曲霉的MIC值较低,而对黄曲霉MIC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BF联合ICZ、AmB联合ICZ对曲霉菌属产生较好的协同相加作用.AmB联合TBF对曲霉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5-FC和FCZ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对曲霉菌属表现为拮抗和无关作用.结论:单独用药时不同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种的敏感性具有差异.TBF联合ICZ、AmB联合ICZ在体外对曲霉具有协同和相加作用,其效果优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新型抗真菌药物的关键是发现和鉴定致病性真菌生物合成或分子作用靶位。目前主要通过分析真菌结构成分及代谢产物,研究真菌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酶分子以及了解控制真菌生长物和分裂的基因序列来发现作用于真菌的靶位。随着对抗真菌作用靶位的深入研究,在不久将来会产生更加安全、有效的抗真菌新药,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方法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的方法较多,但皆较繁杂费时,而且对丝状真菌的接种菌量,作用终点判定等问题较难解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方面的新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等,不仅加快测定速度,而且可清楚地观察到菌丝在药物作用后的生长动力过程,在药物的筛选,评价及临床试验中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细胞壁是真菌的独有成分,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近年研究较多的有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棘球白素和Pneumocandin及其衍生物、几质合成酶抑制剂多氧酶素和尼克酶素、作用于甘露聚糖的抗生素Pradimicin等。这些药物大都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极有发展潜力,很有希望成为临床上新一代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治疗中一些易于造成真菌生长的不当操作、肠道外营养供应、癌症、艾滋病等。复发性和难治性真菌感染也常有报道。真菌是一种与其宿主有相似结构和代谢过程的真核生物,故成功治疗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使用抗真菌药物经验点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诊断技术提高,多种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以及导管手术、器官移植、糖尿病、肿瘤等疾病增多.免疫抑制患者增加,真菌病也逐年增加,各种条件致病菌更是大量发现.Rinaldi教授最近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已经没有非致病的真菌了”.近来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涌现,在临床工作中,怎样把老药和新药合理应用,迅速治愈真菌病,是我们当前最大的课题之一,为此不揣冒昧,提出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真菌药物都在不同程度出现耐药情况,其中以唑类最为严重。认识到抗真菌药物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的现状,应从合理用药、改善药物剂型、研发新药及调节免疫等方面控制抗真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1.
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和技术繁多,但既往国内外对其方法学本身的综述却很少。现从多细胞、单细胞和亚细胞三个观察水平将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的方法学进展作一概述,以期有益于技术的应用及对其方法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抗真菌药的研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脂质体以及新的三唑类药物为包括耐唑类药分离株在内的真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有前景的新生抗真菌药包括作用于细胞膜或细胞壁的天然抗真菌肽、鞘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等。抗肿瘤药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开发研究。一些新的作用靶位亦得到重视。这为日益常见的严重真菌感染和逐渐增加的耐药现象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抗真菌药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的方法较多,但皆较繁杂费时,而且对丝状真菌的接种菌量,作用终点判定等问题较难解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用于抗真菌药物活性测定方面的新技术,如流式细胞术、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等,不仅加快测定速度,而且可清楚地观察到菌丝在药物作用后的生长动力过程,在药物的筛选、评价及临床试验中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皮肤真菌病(dermatomycoses)发病率的明显增高,临床上需要有更多的抗真菌药。全身用抗真菌药效果更可靠,但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何况治疗浅部真菌病不需要全身用药。外用抗真菌药专门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其最大优点是无全身不良反应,最多局部有些刺激而已。因之外用抗真菌药远比全身用抗  相似文献   

16.
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体内装置的应用明显增加,如静脉插管、人工心脏瓣膜、关节置换术等。这些装置均可作为微生物的附着物而形成一种由单层或多层细胞粘附到这些生物材料基质的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结构犤1犦。生长在生物膜中的念珠菌在其表型上与悬浮的念珠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对许多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产生耐药犤2犦。本文介绍一种快速,简单的96孔微量培养皿方法形成念珠菌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甲基四氮盐XTT狖2,3-二(2-甲氧-4-硝基-5-硫苯基)-5-犤(氨苯基)…  相似文献   

17.
18.
琼脂柱法测定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的MI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MIC)影响因素多而难以标准化,尤其是接种菌的精确定量一直未能解决。最近Butty等[1]推荐一种琼脂柱法,我们参照此方法并做了改进,获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菌株:20株受试皮肤癣菌菌株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提供。其中有8株红色毛癣菌为临床新分离株。菌株的鉴定主要依据菌落特征及镜下形态学特点。2.培养基:沙堡氯霉素琼脂(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3.药物:酮康唑粉由南京第二制药厂提供,批号94037,生产日期1994年4月,含量997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分析住院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预先设计的统计表收集抗真菌药物使用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析病例22 185份,其中使用抗真菌药物的221例,占0.99%。抗菌药物的应用中,针对性治疗占62.90%,预防性治疗占37.10%。抗真菌药物使用主要为三唑类,以氟康唑(60.18%)和伏立康唑(46.61%)最多,以单种用药为主(85.07%),联合使用率较低。抗真菌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76.47%患者治愈和好转。结论我院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以针对性治疗为主,多数为单种用药,氟康唑和伏立康唑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探讨pH值对微量液基稀释法的影响。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颁布的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2,测定氟康唑(FLC)、伏立康唑(VOR)、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和米卡芬净(MCFG)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调整RPMI-1640液体培养基的pH值至4.5,测定FLC、VOR和ITC的MIC值。结果FLC的MIC值均>64μg/mL;VOR的MIC值,6株菌>16μg/mL,1株为2μg/mL,3株<1μg/mL;ITC的MIC值,7株≥1μg/mL,3株为0.25~0.5μg/mL;MCFG的MIC值为0.125~0.25μg/mL,AMB的MIC值为1~2μg/mL;使用pH值为4.5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变化不明显。结论10株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对MCFG均敏感,部分菌株对VOR和(或)ITC交叉耐药;部分耐FLC的白念珠菌对AMB的敏感度有所降低。降低RPMI-1640的pH值,可明显减少拖尾现象,但不影响药敏结果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