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年中被广泛研究  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  而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  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  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  讨论了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1):105-109
乳铁蛋白在过去的70年中被广泛研究,其多种生物学作用被科学界普遍接受。它不仅参与铁的储存和转运,而 且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抗菌、抗癌物质。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外 源性治疗可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降低肿瘤发生的敏感性。乳铁蛋白主要通过细胞膜破坏、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 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关于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本文综述了乳铁蛋白及 其衍生物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这些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乳铁蛋白和/或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的新策略,讨论了 乳铁蛋白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乳铁蛋白的遗传毒性。方法:以重组人乳铁蛋白为受试物,按每皿62、185、556、1667、5000μg5个剂量进行Ames试验,按1.88、3.75和7.50g/kg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并设立对照组。结果:重组人乳铁蛋白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各剂量组PCE百分比均未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重组人乳铁蛋白未见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铁蛋白(hLF)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hLF对人鼻咽癌细胞CNE、人肝脏细胞L0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乳铁蛋白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眭,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CNE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CD25)/血清铁蛋白在诊断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中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LAHS诊断率,及时诊断和治疗LAH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诊的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70例,包括31例LAHS和39例非LAHS。收集所有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sCD25水平,并于当日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然后计算sCD25和血清铁蛋白的比值,并比较LAHS和非LAHS之间血清sCD25、血清铁蛋白以及sCD25/血清铁蛋白有无差异。结果 LAHS和非LAHS患者sCD25质量浓度分别为(15760.52±7851.74)、(12727.41±11285.28)pg/ml(t=-1.78,P=0.075,血清铁蛋白中位质量浓度分别为1750.00、2947.00 ng/ml(Z=-1.490,P=0.136),sCD25/血清铁蛋白中位比值分别为8.57×10-3、2.84×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06,P=0.035)。结论 sCD25/血清铁蛋白在LAHS中明显升高,对诊断LAHS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有可能成为诊断LAH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肿瘤医院研究员、主任医师李树玲近年来对乳癌早诊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由他主持的检测乳腺导管液中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乳癌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过去的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绝大多数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上,其分泌液必将滞留于导管内或排出管外。1988年以来,该院对患有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乳头溢液所含癌胚抗原的检测研究,发现其中癌胚抗原含量远远高于血清中的含量,这就给人们一个新的启迪。采用人工方法进行乳腺导管的冲洗,通过采集导管冲洗液且对其进行多种肿瘤标志物即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降钙素(…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榄香烯乳胸腔灌注对恶性胸水中渗出液相关淋巴细胞(EAL)的增殖和L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榄香烯乳能够明显促进EAL细胞增殖共产生显著的LAK活性,榄香烯乳还具有增强IL-2诱导的EAL细胞增殖效应及其LAK活性的作用,提示榄香烯乳与IL-2联合应用有可能产生增效作用。榄香烯乳的抗肿瘤免疫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IL-2R/IL-2系统激活EAL细胞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结果提示,榄香烯乳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免疫增强剂而扩大应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乳铁蛋白(hLF)对体外培养的鼻咽癌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MTT法评价hLF对人鼻咽癌细胞CNE、人肝脏细胞L02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乳铁蛋白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对正常细胞无抑制作用.结论: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CNE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榄香烯乳氟脲嘧啶灸“神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生产无毒性抗肿瘤药物,是抗肿瘤药物研究发展的方向,中草药提取为之开辟了新的渠道,榄香烯乳就是目前在中药温莪术中分离出来的具有抗癌活性新乳剂,而进一步挖掘中医治法,协同中草药提取物抗肿瘤最佳效应,亦是抗肿瘤面临的新课题。我们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灸"神阙"协助榄香烯乳抗肿瘤治疗,已取得可喜局面。3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应用榄香烯乳氟脲嘧啶(EF)配合灸"神阙"组(Ⅰ号方案,12例)同榄香烯乳氟脲嘧啶(EF)组(Ⅱ号方案,12例),榄香烯乳氟脲嘧啶(EF)辅以毒副反应对症处理组(Ⅲ号方案,12例)进行同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8/12)、33.3%(4/12)、41.67(5/12)。毒副反应腹痛、恶心、呕吐分别为16.7%(2/12)、100%(12/12)、66.7%(8/12);静脉炎及白细胞下降分别为25%(3/12)、58.1%(7/12)、50%(6/12);血小板减少分别为0、8.3%(1/12)、8.3%(1/12),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观察表明:榄香烯乳氟脲嘧啶配合灸"神阙"方案可以显著地提高榄香烯乳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大幅度地降低其胃肠道副作用,减少血液学毒性,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更适合于年老体弱、骨髓功能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9.
程蒿  高巍  雷光焰 《现代肿瘤医学》2014,(10):2352-2353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胸水中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铁蛋白(Ferritin)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恶性胸水的肺癌患者共37例,测量其血清和胸水中的CEA、CA-125、铁蛋白、NSE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胸水中CEA、CA-125、铁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血清组(均P<0.05),而胸水和血清中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胸水中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要高于血清中。联合检测胸水中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大鼠右侧臀部皮下一次性注射100 mg/kg DMBA建立乳腺癌模型。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4和8 mL/(kg·d)干酪乳杆菌(1×108 CFU/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5 mL/(kg·d)大豆油灌胃。每天1次,持续16周后处死大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及脏器,计算各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抑瘤率及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2、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肿瘤发生,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均有肿瘤发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组大鼠肿瘤潜伏期延长,肿瘤发生率和平均瘤质量降低(P均 < 0.05);抑瘤率达到41.2%;且该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 < 0.05);TCRαβ+CD161a+NK细胞百分比、CD3+CD8+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 < 0.05);血中CD3+Foxp3+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 < 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降低,而IL-6、IL-12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均 < 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IL-4、IL-10浓度显著增高,IL-6、IL-12浓度显著降低(P均 < 0.05);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中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 < 0.05)。结论:干酪乳杆菌对乳腺癌大鼠肿瘤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酪乳杆菌调节CD4+、CD8+T细胞、NK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益 Arosi.  P 《肿瘤》1994,14(1):23-25
应用抗重组H和L铁蛋白亚基单克隆抗体和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35例正常人、100例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H和L亚基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H和L亚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O.05);两组血清铁蛋白H、L亚基比例相近(P>0.05)。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H亚基水平的增高同时伴随着L亚基的增高(r=0.5,P<0.0005)。应用抗铁蛋白多抗检测了其中20例正常人,6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其范围分别为8~300μg/L(均值:127.2μg/L),60~185μg/L(均值:564.4μg/L),与L亚基单抗检测结果相近(r=0.7,P<0.0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乳管镜定位和美兰染色定位在乳管内肿物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23例乳管内肿物患者行术中美兰染色定位切除,53例行术中乳管镜定位切除,评价两种定位方法的效果。结果:一次性病灶切除率乳管镜定位组为96.2%(51/53),美兰染色定位组为78.3%(18/23),乳管镜组无一例发生乳腺局部变形,美兰染色定位组术后7例发生局部变形。结论:乳管镜定位指导乳管内肿物手术切除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无乳腺变形等优点,提高了乳腺病变导管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在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33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复发组)和50例术后未复发的恶性肿瘤(未复发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并以73例正常人血清铁蛋白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对照组、未复发组、复发组血清铁蛋白分别为:29.5μg/L,63.3μg/L和178.0μg/L。复发组血清铁蛋白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01)。复发组血清铁蛋白阳性率为515.5%。本文提示: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对监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检测乳头隐匿性分泌液中CEA的表达及其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2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乳头分泌液CEA检测;将硝酸纤维膜贴附于乳头上24小时,取下后低温保存,使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吸附于膜片上的CEA进行检测。结果34例乳腺癌患者中12例膜片中出现CEA染色,而良性疾病患者26例中仅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硝酸纤维膜可吸附乳头分泌液中的微量抗原,对其中CEA的检测有可能作为一种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 月至201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整形保乳术组(67例)与常规保乳术组(117 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度、切除组织重量、手术切缘及二次扩切手术率。结果:整形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10例、血肿3 例、切口愈合不良2 例,常规保乳术组发生血清肿57例、血肿17例、切口愈合不良14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度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整形保乳术组的切除组织重量、最小手术切缘及最大手术切缘均优于常规保乳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两组患者二次扩切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整形保乳术不仅能有效保证保乳手术切缘,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增强人腹腔抗癌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72例早中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48h和24h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5KE的沙培林,术中采集腹腔内巨噬细胞,计数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巨噬细胞吞噬活力,一氧化氮(NO)的分泌以及对人胃癌MKN1细胞的细胞毒性进行分析。同时采集大网膜,对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进行观察。结果:沙培林显著增加腹腔巨噬细胞(PMΦ)的数量和NO的分泌,增强LDH和ACP的活性,吞噬活力,以及抗癌细胞毒性,也显著增加了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结论:腹腔内注射沙培林可显著增加人大网膜乳斑的数量和面积,并因此增加PMΦ的数量,增强PMΦ的活性。因而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铁蛋白和铁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测定30例中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血清CYFRA21-1、铁蛋白(SF)、血清铁(Fe)浓度,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组CYFRA21-1、SF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远处转移者CYFRA21-1与SF阳性率高,Karnofsky评分低者,CYFRA21-1与Fe共同阳性率高(P<0.01)。[结论]CYFRA21-1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血清CYRA21-1、铁蛋白、铁有助于肺癌预后估计及转移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及介入治疗法诊治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乳管镜诊断为乳腺疾病患者7426例,年龄25~74岁,平均36.8岁,全部为女性。根据镜下表现分组:积乳症组(2466例)、闭塞性乳管炎组(2026例)及导管扩张症组(2934例),3组均给予介入治疗,3~4周为1个疗程。随访3~36个月。结果742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62.59%(4648/7426),总有效率为93.33%(6931/7426)。积乳症组有效率达96.15%,治愈率达72.91%;闭塞性乳管炎组有效率达90.57%,治愈率达53.95%;导管扩张症组有效率达92.88%,治愈率达59.88%。并发症:乳管皲裂25例,细菌感染13例,血肿3例,未发现医源性感染。结论乳管内窥镜对积乳症、闭塞性乳管炎及导管扩张症具有特异性诊断作用。乳管内窥镜介入治疗直接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整形保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2 月至2013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二)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近乳晕区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行整形保乳术,对照组30例行标准保乳术,比较两组术中切除的乳腺局部标本质量,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术后患乳美容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切除的乳腺标本量为(71.03± 12.92)g vs .(41.53± 7.13)g,肿瘤距外科切缘最近的距离为(13.30± 2.97)mmvs .(10.63± 1.65)mm,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3.33% vs . 83.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试验组切除的乳腺组织量更大、范围更广,而术后患乳美容效果与对照组无差别。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整形保乳术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0.
铁蛋白测定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侯振江,张淑敏综述李顺义审校铁蛋白(Ferritin.简称Ft)是1937年Laufberge首先分离出来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含铁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肝、脾和骨髓等脏器中,其主要作用是贮存铁和在需要含铁物质时供应铁。随着放射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