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某,女31岁。因双下肢无力、小便失常9年,行走不稳3年,来我院就医。入院检查:步态蹒跚,右下肢肌力负4级,左下肢肌力正4级,肌张力增高,双侧踝阵挛阳性,无感觉分离,双侧膝跟腱反射亢进。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胸2~8水平脊髓空洞,诊断脊髓空洞症。于1994年1月7日在局麻下行T_6、T_7全椎板切除,脊髓空洞与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术中见脊髓膨胀,脊髓组织被压向两侧。采用硅胶脑室导管使之空洞与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2.
截瘫     
截瘫(Paraplegia)是指双下肢瘫痪。可由脊髓病变、肌肉病变或脑部病变引起。  相似文献   

3.
《家庭健康》2009,(3):54-54
我叔叔前不久发生车祸,脊髓外伤后出现双下肢截瘫。请问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4.
截瘫     
<正>截瘫(Paraplegia)是指双下肢瘫痪。可由脊髓病变、肌肉病变或脑部病变引起。1临床思维的必要前提1.1病史询问要点1.1.1起病前有无外伤,是隐匿起病还是突然发  相似文献   

5.
例1:男,62岁。背部及双下肢疼痛伴进行性无力半年,不能行走,大小便障碍1周,于1977年5月入院,过去无癌症病史。检查:双侧甲状腺不肿大,无结节。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正常,颅神经阴性,颈部有抵抗,屈颈时背部及双下肢疼痛加剧。双上肢肌张力对称,肌力V°,反射正常对称。T_(?)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0°,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反射阳性。T_(6,7,8)棘突叩压痛阳性。  相似文献   

6.
凡是胸腰脊髓损伤或病变引起双侧下肢瘫痪,叫作截瘫。这里所指的病变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等,但是更多的截瘫是由损伤所致,主要是胸腰椎竹折后,碎裂的骨片损伤或压迫脊髓的缘故。损伤或病变脊髓水平以下神经支配的躯体及四肢的感觉与运动神经功能都会发生不完全或完全丧失,于是双下肢不能活动,皮肤的各种感觉消失,连排便、排尿都会发生困难。 众所周知,人类的性功能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进行的,既包括大脑皮层、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也包括众多支配性器官的周围神经。例如在脊髓腰骶段里边,男子存在有专门的“勃起中枢”和“射精中枢”,接受到大脑皮层的工作命令后,这些神经便会发布阴茎勃起与射精的  相似文献   

7.
氟中毒性脊髓压迫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氟中毒性脊髓压迫征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及其疗法。方法 报告氟中毒性脊髓压迫征7例,对其临床表现、CT及X线片进行分析,本组患者均行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结果 7例患者均有明显的氟骨症。临床主要症状为脊柱、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疼痛,以腰腿痛明显,下肢麻木,关节活动受限,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减退,下肢肌力减退,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重者出现截瘫。本组患者行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后,2例功能恢复正常,4例功能明显好转,1例原有截瘫术后功能无恢复。结论 早期手术是治疗氟中毒性脊髓压迫征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0岁,左下肢麻木1年,突发双下肢无力、小便难解,伴腰痛1 d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双上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双侧下肢病理征阳性,左侧胸7以下痛温触觉减退。颈胸椎MR I:胸7-9髓内占位病变,大小4·5 cm×1·5 cm×1cm,考虑胶质瘤,伴颈4-胸7脊髓空洞。全麻下行胸7-9椎管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7-9髓内,灰红色,血供极其丰富,边界不清楚,质软。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证实。患者术后即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力0级,脊髓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现仍在行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创伤后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创伤性脊柱爆裂性骨折115例中,10例颈椎骨折采用“颈前路开放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钉钢板内固定”。11例腰椎骨折采用ARR IF脊柱后路内固定,94例胸腰椎不同程度的爆裂骨折采用AF、RF钉脊柱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42例采用哈氏棒内固定。结果115例中存活114例,死亡1例,114例存活病人中93例获2~4年随访。10例完全截瘫病人中双下肢肌力恢复I-II级,浅感觉部分恢复,大、小便功能在术后3~6个月内恢复;6例病人能扶拐下床活动;29例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截瘫的病人术后1~6个月双下肢肌力逐步恢复至III-V级,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其他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术后1年基本能胜任工作;94例AF、RF钉无1例断钉,哈氏棒内固定中有4例出现脱钩或断棒现象。结论早期手术开放复位减压以稳定脊柱抢救脊髓功能为原则,便于术后配合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外科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个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恢复D级,生活基本自理,1例双下肢肌张力增加,病理征阳性,肌力II~IV级。结论恢复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再损伤,充分减压,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11.
王静霞 《现代保健》2008,(30):102-10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而同时伴有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年轻人,80%为40岁以下的男性,颈椎下部,胸、腰段多发,椎体骨折脱位成附体骨折,移位的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为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截瘫。最近我科收治了1例胸12爆裂性骨折伴双下肢瘫痪的病人,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各种并发症,为后期的功能锻炼和恢复创造条件。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25岁,因走路不稳一年,加重2d于2010年5月23日入武警总医院骨科治疗。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和咳嗽,在当地诊断为“肺结核”,之后未予系统治疗。一年前突然走路不稳,并伴高热,两天后即出现双下肢截瘫,MRI示:“胸8水平脊髓内占位,有环形强化,  相似文献   

13.
<正>脊髓损伤可导致很多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截瘫等并发症。早已有很多实验都证实脊髓损伤后局部微环境会发生一些变化,有神经生长因子缺乏,大量氧自由基产生,TNF、IL-2等细胞因子的表达等[1-3]。脊髓损伤主要是由于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目前关于脊髓损伤机制有:①细胞凋亡:脊髓损伤表现在细胞水平主要是细胞凋  相似文献   

14.
截瘫是由于脊髓病变或创伤而引起的脊髓受压或脊髓损伤所发生的病症。截瘫患者病程长,终年卧床,并发症多。我院2006—2008年共收治截瘫患者38例,现将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CS_2累积浓度(mg/m~8/年)接触与T_4降低水平呈接触—效应关系;与T_4降低发生率呈接触一反应关系;T_4降低水平与常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相关;对T_3、三酸甘油酯、胆固醇、β-脂蛋白及LDH_1未见影响。T_4降低反映了CS_2对甲状腺机能的潜在影响,是一种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  相似文献   

16.
让截瘫病人重新迈步人生在日常生活中,脊柱骨折和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伤情较重时,可引起截瘫;脊髓的其它病变,如脊髓炎症、肿瘤压迫脊髓时,严重者也可出现截瘫现象。这样的病人为什么会产生截瘫的表现呢?原因就在于椎骨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的骨...  相似文献   

17.
陈虹  王志兰 《职业与健康》2000,16(8):118-119
因意外事故致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截瘫后期的康复医疗对克服残疾造成的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院自1994~1998年共收治16例因工致外伤性截瘫的病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截瘫原因、年龄及性别 交通事故4例,重物砸伤和撞击伤10例,高空坠落伤2例;年龄23~45岁最多,最大60岁;男11例,女5例。1.2 损伤部位及程度 颈椎损伤2例,胸腰椎损伤14例;完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脊柱外伤、脊椎骨髓炎、脊髓肿瘤和炎症、先天性脊髓畸形等,引起肢体行动困难或完全不能活动,半身感觉麻木或感觉消失,都称为截瘫。颈胸部脊髓损害引起高位截瘫,腰骶部脊髓损害引起低位截瘫。人类的性功能中枢,低级中枢在脊髓的骶部,受大脑高级性功能中枢的控制和调节。当生殖器受到刺激,即低级中枢兴奋时,性冲动由脊髓传入大脑皮层,最后由大脑皮层分析综合,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同时,视、听、触觉的性刺激,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同样可引起性兴奋和冲动。所以,即使截瘫病人的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联系完全中断,甚至低级性中枢直接损伤,仍可存在部分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性脊髓病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肝性脊髓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存在门体分流及肝功异常,于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1~5a出现反复,出现肝性脑病,在反复发生肝性脑病6个月~2a后又出现脊髓症状,均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体检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0~1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双侧对称,无疼触觉障碍。脑脊液检查及脊椎MRI检查均无异常。9例患者均有长期的高血氨症。结论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与慢性中毒,营养不良,免疫损伤和神经细胞破坏有关,发病与肝性脑病密切相关,预后不良。早期认识,及早行肝移植可能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右侧胸腔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共收治上胸段结核合并截瘫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45.2岁;发病12~18个月,平均14个月;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及后凸畸形,肋间神经痛。T_(2-3)1例,T_(3-4)4例,T_(3-6)5例。ASIA分级:C级8例,D级2例。CT和MRI显示有脓肿、死骨、坏死组织压迫硬膜囊。术前常规使用异烟肼、复合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或乙胺丁醇四联抗痨3~6周。T_(2-3)1例采用胸前侧切口,其余均采用经右侧胸腔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术,6例双钉单棒内固定系统,4例钛钢板内固定系统。术后继续抗痨12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5~3.5h,平均3h,手术失血500~1000ml,平均600ml。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降至E级,肋间神经痛恢复。术后随访24~96个月,平均48个月,所有患者血沉正常,钛网及内固定稳定融合,无一例复发。脊柱畸形不满意。结论采用经右侧胸腔一期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