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忠莲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78-78
笔者常运用《伤寒论》方治疗疑难病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以与同道共勉。1五苓散治疗特发性水肿案例1:患者,男,38岁。3年前,因受寒出现左足水肿疼痛,曾在某大医院行多项检查,诊断为"特发性水肿",先后给 相似文献
2.
3.
4.
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典籍,创立了六经与八纲辨证相结合的辨证体系,揭示了具体分析的辨证方法,制定了普通性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及有效方剂,其制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练,疗效显著,而被临床各科广泛应用。笔者将其运用治疗骨伤科常见的腰椎间盘 相似文献
5.
寒热错杂证,此处“错杂”作“互见”之意,即寒与热证错杂互见,是临床症状多变、病机较为复杂的一类证候。病证寒热判若冰炭,而似寒非寒、似热非热、寒热错杂者,每难辨治。《伤寒论》对此不乏简记,散见于太阳病变中痞证、上热下寒证,厥阴病寒热错杂证等篇中,涉及的方剂有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乌梅汤、干姜黄芩黄连汤、麻黄升麻汤等。学习这方面的论述,对于提高辨证施治、临床诊治水平,有实际意义。1寒热相兼与表里上下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辨表里上下寒热相兼,单以症候表现便可推知,可分表里寒热相兼…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向有方书之祖之誉,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极为丰富,察证细微,组方用药精当,《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配伍、治疗法则,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实践应用价值.此文通过对《伤寒论》中较为典型的方剂进行剖析,探寻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之辨证方法、用药配伍原则与机理.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加减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是仲景治厥阴病厥热胜复、寒热错杂证的主方。盖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阳气来复则热,阴气内盛则厥,故厥热更迭是厥阴病的特点之一。乌梅丸证的病机为肝阳虚,阳气不能升发敷布,阴寒内盛;又肝中内寄相火,相火不得敷布,相火内郁。笔者从事耳鼻喉科临床多年,在临证中体会到某些变态反应性鼻炎发作也是寒热更迭错杂的一种表现,用乌梅丸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9.
《伤寒论》三阴病证与肿瘤病证在症状表现和病机特点上有颇多吻合之处,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以《伤寒论》三阴病方辨治肿瘤病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举验案数则,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厥阴病主要包括寒热错杂证及厥热胜复证.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主治寒热错杂证.此方应归属和解剂范畴,配伍特点为刚柔相济,体用双调,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开合升降,调畅气机,使互不协调的脏腑功能趋于平和,体现了和解剂的配伍特点.方中酸苦甘辛同用,乌梅、苦酒之酸既滋肝又疏肝;花椒、干姜、细辛、附子、桂枝之辛热温阳益气,助肝疏泄;黄连、黄柏之苦清热,防辛温太过伤阴,人参、蜂蜜、米饭、当归补气健脾,培土制肝.纵观全方,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开苦降,使阴阳之气顺接,则百病不生,为厥阴病的主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浅析乌梅丸方证的临床运用,从3例医案入手简述笔者临床运用乌梅丸方证的体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胸痹是临床常见的心系疾病,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属难治性疾病。历代医家常从气滞、血瘀、寒凝、痰浊、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论治。笔者跟随导师王兴臣教授学习以来,发现老师擅从六经欲解时入手,每获良效,深受启发,兹举案例如下。1验案举例胡某,女,61岁,2015年2月14日初诊。主诉胸闷胸痛阵作2余年,于当地服用益气活血之中药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近来症 相似文献
15.
16.
《伤寒论》中有关乌梅丸的论述共1条,即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相似文献
17.
18.
19.
《伤寒论》主要是论述伤于风寒邪气所致的外感疾病,故寒证居多,救阳法也就占主导地位.前贤有“伤寒法在救阳,温病法在救阴”之说,不过揣摩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书中也不乏救阴的治法.笔者就《伤寒论》救阴法临床应用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