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吖啶橙快速染色法检查微丝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学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丝虫病的可靠手段。此法在染色过程中 ,需经溶血 -晾干 -固定 -晾干 -染色等步骤 ,然后再行显微镜检查 ,操作烦琐 ,比较费时 ,而且在操作过程中 ,由于溶血、固定、染色在不同容器里反复进行 ,还可能造成微丝蚴脱落 ,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我们采用吖啶橙快速染色法检查微丝蚴 ,取得较好效果。1 材料和方法分别制备含高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厚血片 60张和低密度的厚血片 60张 ,每张血片加滴血液 2 0μl自然晾干备用 ;配制 0 .1 %吖定橙染液、0 .1 %苏木素染液 ;普通光学显微镜 ,配以干涉滤光片、阻拦滤光片…  相似文献   

2.
微丝蚴染色检验是丝虫病普查工作的重要方法,笔者曾用品紫作微丝蚴染色,检查标本5000余份,染色效果堪称满意,与陈子达氏品兰迅速染色法相较不见逊色。品紫系用以染纺织品之染料,为带有金属光泽的紫色结晶块,易溶于乙醇,且溶于水的嗜盐基性染料,因此对微丝蚴之核有很大的亲和力,经染色后微丝蚴之核被染成深紫色,其鞘膜则染为淡紫红色,镜下观察极明显。品紫染液配制法取品紫染料1.5克研成粉剂,放一200毫升容量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用间断梯度离心后以纤维素脂膜过滤法分离罗阿微丝蚴的结果。试验的血样,取自罗阿丝虫患者的静脉,于上午9~11时取血,置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真空试管内。梯度离心用的等渗Percoll原液[Stock isosmotic Percoll(SIP)]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感染彭亨丝虫的大白鼠和大沙鼠出现脾脏肉芽肿。通过连续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到5只大白鼠和2只大沙鼠的脾脏表面有许多微细的白斑点,并都查到了微丝蚴。其中4只大白鼠的脾脏表面和沿着脾脏的边缘有大量的白斑点或小结节,脾脏切面有少量的肉芽肿的斑点,个别的肉芽肿表现为0.5毫米的白色小结节。一  相似文献   

5.
人体丝虫病微丝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自25例丝虫病患者的26条丝虫雌虫,其中19条含微丝蚴,4条寄生在血管内,1条穿过静脉壁,血管内有成熟的微丝蚴,后者大多凝固在血栓中。游离在淋巴液和血液内的微丝蚴,有的引起大量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形成血栓,并在实质性组织中形成肉芽肿。8条寄生在淋巴管的雌虫释出不成熟的微丝蚴和幼胚,进入血流后可成为微小栓子。当雌虫死亡时,子宫内成熟微丝蚴出现与成虫不同步性的退变。  相似文献   

6.
微丝蚴分离技术,1974年以来国外已陆续报告,鉴于近代在寄生虫学方面由于生物化学,免疫学的进展,根据实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参照文献报道进行了改进与简化,分离出纯净的活微丝蚴。 材料和方法 1 聚蔗糖(Ficoll-400)梯度离心分离法(长爪沙鼠腹腔液中微丝蚴分离法) 1.1 聚蔗糖溶液 Ficoll,分子量400 000 Ty-pe 400(Sigma)以生理盐水或PBS配制Ficoll溶液,使其浓度为10%。 1.2 微丝蚴的分离 取5ml 10%Ficoll溶液置10ml锥形离心管中备用。用腹腔灌洗法,从感染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旨在测定海群生治疗后循环微丝蚴数量减少对血清微丝蚴抗体滴度的影响。实验是在菲律宾卡坦端内斯省进行的。当地为夜间周期型班氏丝虫病的高度流行区。8例无慢性淋巴管阻塞的微丝蚴血症者志愿参加实验,其中5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为12~77岁。每一患者口服海群生10mg/kg/天,共3周。治前与治后1、2、3、6周晚9时采集血标本,计数经核孔过滤的1ml抗凝血中的微丝蚴数。并收集血清以测定微丝蚴凝集抗体:从感染沙鼠的腹腔取得马来丝虫微丝蚴,经Eagle氏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稀释至每ml含1,000条微丝蚴,加至置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感染马来丝虫的埃及伊蚊中获取第三期幼虫,并从感染沙鼠的腹腔中分离出马来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雄性成虫、微丝蚴和L_3经PBS清洗、冻干,在PBS中不断搅动抽提,经20,000g离心20分钟,上清液贮于-20℃备用。从感染犬取得犬恶丝虫,成虫抗原制备步骤同上。6周龄的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微丝蚴10~5条,每次间隔3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荧光显微镜、显微荧光光度计及扫描电镜方法,对不同周期型的21个种、株的丝虫微丝蚴体内有无发荧光的物质及微丝蚴的周期性进行了研究。荧光显微镜观察:所用的样本晾干,甲醇固定,不需染色,直接在射线波长为350~540微米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高度夜间周期性的正常株班氏丝虫、泰国马来丝虫及猫体的派特丝虫的微丝蚴均有弥漫性自身荧光及大量的荧光颗粒;低度夜间周期性的犬恶丝虫、南朝鲜马来丝虫、伦敦及东京株猫体的马来丝虫微丝蚴都有少量荧光颗粒;夜间前周期性的常型恶丝虫微丝蚴的荧光颗粒则更少;亚周期型波利尼西亚株的班氏丝虫,猫和狗体彭亨丝虫只在一些微丝蚴中检出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从静脉取血分别用微孔膜过滤法、Knott氏法以及从手指尖端取血的厚涂片法诊断微丝蚴血症的试验结果。62例微丝蚴阳性者分为3组:第一组42例于夜间10~11时,用手指血20立方毫米厚涂片法和静脉血0.5毫升微孔膜过滤法检查微丝蚴,结果前者的阳性率为76.2%,后者的为100%,每毫升微丝蚴平均数为9.5及169.6条;第二组11例于夜间10~11时分别用手指血20立方毫米厚涂片法和静脉血1毫升微孔膜过滤法及Knott氏法检查,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90.9、100及100%,每毫升微丝蚴平均数为21.5、388.5及333.0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对彭亨丝虫、犬恶丝虫微丝蚴在4种细胞系及另外两种培养系中的发育进行了研究。作者用无菌操作自感染猫和犬的血液中获得彭亨丝虫、犬恶丝虫的微丝蚴,以5微米孔径的薄膜过滤,将微丝蚴与红细胞分离,然后悬浮在昆虫组织培养基内,或 pH 7. 4的Hank 平衡盐溶液内备用。所用培养方法有三:第1种方法包括将分离出来的微丝蚴接种在4种蚊虫细胞系培养基内(马来伊蚊系MM/MK、假鳞斑伊蚊系 MM/VP_(12) 、埃及伊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在斯里兰卡对班氏丝虫微丝蚴带虫者进行海群生白天诱出微丝蚴作用的观察。于该病流行区内,在晚上8~12时,每人取血20立方毫米,制作厚血涂片检查发现微丝蚴带虫者167例,于4周后,上午10时,同  相似文献   

14.
本次对6个窑场和一个收审所来自安徽、四川、江苏、广西和贵州省的258人,其中男性208人,女性50人,血检结果,微丝蚴阳性者24人,微丝蚴阳性率9.3%。超过10条/120μl以上的有16人,占66.7%,最高214条。解剖蚊虫292只,有22只阳性,蚊媒感染率达7.5%。这些流动人口大都是青壮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用于免疫荧光诊断试验的微丝蚴抗原的特性作了进一步观察,并与成虫抗原及补体结合试验进行了比较。抗原:贮存于-70C的犬恶丝虫雌虫,经融化、包埋、冰冻切片至5微米厚度,置玻片上干燥,在甲醇中固定10分钟。免疫荧光试验前,用磷酸缓冲盐液(PBS)冲洗。许多部位显示荧光,但主要位于体肌,通过子宫的切面,胚囊处可见十分明亮的荧光。从以下两种方式获得微丝蚴:(1)于犬恶丝虫雌虫子官横切面,将较为成熟的微丝蚴挤入PBS液中;(2)用血液薄膜过滤法收集成熟的犬恶丝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70]31号文件中指出:“防治丝虫病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查血诊断需要在夜晚进行,很不方便群众,也容易遗漏。”我们怀着对广大贫下中农深厚的阶级感情,为了改变夜间查血的局面,结合防治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我们采用不同剂量的海群生和小剂量敌百虫单一或合并口服的方法;对夜间血检微丝蚴阳性患者进行白天诱出微丝蚴试验,初步结  相似文献   

17.
检出微丝蚴与采血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群微丝蚴阳性率的高低及其条数的多寡,与采血量有关。我所在鲁南丝虫病的防治中,于晚8时至次晨2时对居民采血,取耳垂血分别涂3片,每片60mm~3,翌日常规染色、镜检计数微丝蚴。共查10,440人。结果60、120、180mm~3血液微丝蚴阳性人数分别为413、442和459人,阳性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地理位置的班氏微丝蚴周期性有否差别,1979~1980年在东经113°03′50″、北纬25°11′30″的粤北乐昌县梅花区进行了观察。 方法 在当地蚊媒感染高峰的6月下旬,对15~66岁的男性微丝蚴血症者,每2h从耳垂采血60μl,制成厚血膜平放待干,次日染色镜检。血片经2人镜检,结果不符或微丝蚴数差别超过2条者进行复检。所得  相似文献   

19.
<正> 丝虫微丝蚴血片保存多年后,往往出现褪色现象。用常规方法重染,效果不理想。本文经试验和比较,成功地重染了褪色的微丝蚴血片。现介绍如下: 重染方法 1.将褪色的微丝蚴血片(原经Delafieldis苏木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