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两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方法 总结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5年间 99例双胎妊娠胎位 (或胎儿体重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及并发症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 第一胎为头位者剖宫产同阴道产相比 ,造成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 ,第一胎非头位者 ,两者造成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性差异 ;一胎体重≥ 30 0 0 g时剖宫产同阴道产相比 ,造成新生儿窒息率有显著性差异 ,一胎体重 <30 0 0 g时 ,两者造成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 ;妊高症等并发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结论 双胎妊娠应结合胎位、胎儿体重及其孕妇的并发症情况 ,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82例双胎妊娠的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孕产妇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26例双胎妊娠,头/头位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头/非头位及臀/头或非头位两种分娩方式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胎龄<34周与-37周及>37周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因此,胎龄<34周的低或极低体重儿以阴道分娩为妥,胎龄>34周胎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50例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胎儿孕周、体重、胎方位的关系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提出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152例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善双胎妊娠新生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3年10月住院分娩的152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包括并发症对新生儿的影响;分娩时孕周、方式、胎方位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新生儿分娩顺序及两个胎儿出生间隔时间与新生儿窒息关系。结果各种并发症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绝大多数为早产儿。孕周≤34周分娩的新生儿与孕周34~37周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差异。非头/头位的双胎妊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有显著差异。头/头位双胎妊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第一个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较第二个低。两个出生间隔时间≤15分钟,第二个出生的新生儿窒息率较低。结论双胎妊娠要积极预防并发症,从而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阻止胎龄≤34周的早产儿出生。非头/头位孕周>34周的终止妊娠时以剖宫产为宜,两个胎儿出生间隔时间尽可能≤15分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双胎的孕期保健和分娩方式、分娩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010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12例双胎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发生率为1.10%,早产35.97%,剖宫产占77.04%,阴道分娩19.13%,阴道手术产3.83%,早产儿窒息率为46.09%.结论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率较高,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与围生儿预后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减少早产及低体重儿的发生,选择有利的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对降低双胎围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及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以为临床双胎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住院分娩的192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发生率为1.10%,早产率为36.00%,经阴道分娩19.00%,阴道助产分娩4.00%,剖宫产手术分娩77.00%。结论:加强双胎妊娠产妇的孕期监护可以减少妊娠并发症及早产的发生,分娩时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可以降低孕妇及新生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双胎妊娠中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7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时,部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巨大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该院住院分娩巨大儿的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婴儿的出生体重1、5 min的apgar评分与阴道分娩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经产妇在阴道分娩组中所占的比例(38.30%)明显高于剖宫产组(3.77%)(P<0.05)。阴道分娩组发生难产的概率19.15%明显高于剖宫产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疑巨大儿的患者,阴道试产是安全的,只要密切关注产程进展,积极处理,不会给母婴造成较大伤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我院273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29例)及剖宫产组(22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妊娠结局。结果:剖宫产组224例,阴道分娩组29例;两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组平均分娩孕周大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1胎儿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胎儿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剖宫产是目前临床上双胎妊娠主要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可显著降低双胎妊娠第二胎儿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无应激试验(简称NST)监护与新生儿预后关系。方法:于妊娠36周后应用NST对286例孕妇进行观察并对新生儿预后进行评估。结果:NST反应型组和异常型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羊水污染等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NST反应型与异常型预测胎儿预后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及敏感性分别为95.8%、41.6%、75.6%、82.4%。结论:NST可预测胎儿宫内情况并能及时发现宫内异常情况,为临床早期纠正胎儿宫内缺氧提高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改善新生儿预后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普通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别及不同受孕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确诊为PCOS并通过不同方式受孕的220例孕妇为PCOS组,同时期在本院就诊有妊娠结局(包括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活产及死胎畸形引产)无PCOS史的普通孕产妇11 7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同时对PCOS组中三种受孕方式(自然、促排卵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孕)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 【结果】 PCOS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自然流产34.54% vs 8.86%,妊娠期糖代谢异常49.31% vs 8.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42% vs 2.17%,早产18.75% vs 10.13%,双胎22.92% vs 4.26%,胎儿生长受限7.64% vs 2.11%、新生儿黄疸17.36% vs 8.95%,PCOS孕妇高于普通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巨大胎儿、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4.17% vs 2.46%,2.08% vs 2.52%,10.42% vs 7.84%,无明显差异。PCO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组及促排卵组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双胎发生率分别为45.24% vs 2.90%,36.36% vs 2.90%;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分别为11.90% % vs 1.45%,15.15%% vs 1.45%,IVF-ET组及促排卵组大于自然受孕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VF-ET组、促排卵组、自然受孕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26.19%、27.27%、10.14%,三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两两比较时任意两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妊娠并发症在3种不同方式受孕组无显著差别。【结论】 PCOS患者妊娠后自然流产、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双胎、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显著升高,两组巨大胎儿、畸形及窒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除双胎、胎儿生长受限及早产外不同受孕方式对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产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3例纯社会因素剖宫产与自然产方式发生高胆红素血症且无其它并发症的新生儿采取静脉抽血测定胆红素浓度。结果纯社会因素剖宫产较无其它干扰因素的自然产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孕期宣传教育,尽量采取自然分娩方式,降低纯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妊娠围产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该院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分娩的122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影响双胎妊娠围产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122名产妇中,有30.33%(37/122)产妇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双胎妊娠围产结局的主要因素为绒毛膜性,对双胎预后影响最大,同时各种妊娠期合并疾病、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也是影响其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临床上应早期确定绒毛性,加强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根据合子性及绒毛性、有无合并症选择分娩方式,以期降低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产科2008 年1月~2011 年1月住院分娩的16339 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阴道分娩13235 例,产后出血327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7%; 剖宫产3104 例,产后出血161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9%.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产后出血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8 例产后出血原因中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4.96%),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占20.08%) 、软道损伤(占12.70%) 、凝血因素(占2.2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在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重视孕期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及时使用宫缩药物,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积极对因处理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