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影响因素。方法 对1989年4月-1996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214例,接受^60Co或8MV X线放疗,肿瘤量为40Gy-70Gy。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3、5年生存率32.00%、21.03%;复发率42.00%、70.09%。鳞癌患者生存率高于腺癌者(P<0.01),复发率则低于腺癌者(P<0.05),当T1-2时N0-1比N2-3生存率高(P<0.01),当T3-4时(P<0.05)。肿瘤有残留者生存率差于切缘阳性者和/或局部淋巴结阳性,且复发率高(P<0.01)。照射剂量≥50Gy者生存率高于<50Gy者,而复发率低(P<0.05)。性别、年龄、术后时间不影响预后。结论 肺癌术后的放疗影响生存率、复发率的主要因素为病理类型、术后残留情况、淋巴结转移范围和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放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 :对 1985~1993年间 2 72例 NSCLC术后残留或 (和 ) N1~ 2 患者采用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 ,L og- 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术后放疗疗效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随 N0 、N1、N2~ 3 依次明显递减(P<0 .0 5 )。姑息切除含大血管或 (和 )心包侵犯及未切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单纯切端阳性或(和 ) N1~ 2 者 (P<0 .0 1)。照射剂量 <4 0 Gy者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低于 >4 0 Gy各组 (P<0 .0 1)。鳞癌的生存率和局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未分化癌 (P<0 .0 1)。结论 :病理类型、术后残留部位与切除与否以及照射剂量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和术后放疗开始时间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术中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分析手术+术后放疗(A组)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放疗(B组)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1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7例。其中鳞癌134例,腺癌17例,混合癌3例。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17、76、61例。B组术中照射剂量15~25Gy,电子线能量9~20MeV。术后照射采用X线照射,剂量均为40~60Gv。结果 A和B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49%和62%(P〈0.05);3、5、7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44%、27%和29%、5%和7%(P〉0.05)。16例死于放射并发症,其中A组2例,B组14例。结论 术中放疗+术后放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但不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1960年初至1983年底24年间手术切除并能观察3年以上疗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7例,包括鳞癌84例、腺癌61例、大细胞癌9例和腺鳞癌3例。本文分析鳞癌和腺癌145例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鳞癌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不能提高疗效;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疗能提高疗效。腺癌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辅助放疗不能提高疗效;有淋巴结转移者辅助放疗似乎有利,但因病例太少,无统计学意义。辅助化疗因病例少,化疗方案复杂,故难下断语。  相似文献   

5.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的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毒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45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割剂量2.5~3 Gy/次,5次/周,放疗总量DT 63~72.5 Gy.靶区仅包括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放疗前MVP或CAP方案化疗不超过两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84.5%.1,2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8.9%和37.8%;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4%和42.8%.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未出现Ⅲ级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7例(15.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选择性淋巴结失败.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近期疗效,减轻了放疗的毒副反应.放弃选择性区域淋巴结照射并没有明显增加区域淋巴结的复发率,是实现剂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N0期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 N0 期肺癌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切除的 T1 ~3 N0 期患者534 例,其中肺鳞癌318 例( 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155 例,未行术后放射治疗163 例) ;肺腺癌125 例( 术后化疗57 例,未化疗68 例) ;鳞腺癌及大细胞癌分别为43 ,15 例( 仅少数病例行术后放射治疗) ;小细胞肺癌33 例( 术后全部行化疗,10 例合并放射治疗) 。结果 鳞癌放射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5 年生存率分别为64 .8 % 及53 .0 % ,其中 T2 N0 期病例术后是否行放射治疗5 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5) 。肺腺癌术后是否化疗5 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小细胞肺癌术后合并化疗、放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结论 早期肺鳞癌术后应给予预防性放射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早期肺腺癌术后化疗对5 年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小细胞肺癌术后应合并化疗、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我科共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 5 87例 ,包括周围型小肺癌 49例 ,其中腺癌 2 9例 ,鳞癌 9例 ,腺鳞癌 3例 ,大细胞癌 2例 ,未分化小细胞癌 6例。pTNM分期 ,Ⅰ期 (T1N0 M0 ) 3 2例 ,Ⅱ期 (T1N1M0 ) 9例 ,ⅢA期 (T1N2 M0 ) 8例。共实行 5 2术次 ,( 3例I期腺癌术后复发二次手术 )。结果鳞癌的 5年生存率优于腺癌和其他组织类型肺癌 ;同组织类型小肺癌比较 ,N0 优于N1,N1优于N2 。既便是早期小肺癌 ,尤其是腺癌 ,预后也不全令人乐观。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小肺癌并不全是早期肺癌 ,术后的综合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分析腮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作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3 3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癌 (Ⅰ期 2例 ,Ⅱ期 6例 ,Ⅲ期 15例 ,Ⅳ期 10例 )术后采用 60Coγ线和直线加速器电子束进行放射治疗 ,并随访 >5年。结果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72 7% ,5年局控率为87 9%。术后放疗以 5 0~ 60Gy剂量组疗效较好 ,5年生存率为94 4%。病理类型中腺癌、鳞癌及未分化癌预后较差。结论 :腮腺癌应提倡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放疗采用光子束和电子束混合线照射 ,肿瘤剂量以 5 0~ 60Gy为宜  相似文献   

9.
对 3 2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体外照射剂量为 5 0~ 5 5Gy ,腔内治疗剂量为 5 0Gy/ 10周 ,放疗结束后 2~ 4周给予手术 ,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 2 2例 ,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8例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2例 ,盆腔淋巴结清除 6例 ,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活检 10例。结果显示 ,术后病理未发现癌残留者 2 8例 ,有癌残留者 4例 ,宫旁切缘无 1例查见癌 ,各组淋巴结均未查到癌转移及未见癌残留 ;其 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 4% ( 17/ 18)、71 4% ( 10 / 14 )。  相似文献   

10.
腮腺恶性肿瘤的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术后放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990年1月~1995年1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术后患者,采用60Co和电子线照射,有淋巴结转移者包括同侧颈淋巴引流区,剂量为40~60Gy/4~6周.结果36例腮腺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行放疗5年生存率为69.4%.病理类型以腺样囊腺癌、泡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好.术后放疗剂量<50Gy,5年生存率为46.2%;≥50Gy者5年生存率为82.6%.结论对腮腺恶性肿瘤病人应采用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探讨X刀立体定向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符合条件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X刀治疗组38例,应用X刀立体定向放疗,剂量4~6Gy/次,每日或隔日1次,共治疗8~10次,使GTV边缘剂量达45~55Gy。常规放疗组37例,常规分割放疗,每次1.8~2.0Gy,每日1次,每周5次,总照射剂量60~65Gy。结果X刀组总有效率(CR PR)为86.8%,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的62.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X刀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0.0%和35.0%;常规放疗组分别为58.3%、27.8%和16.7%,两组间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与常规放疗相比,X刀立体定向放疗可以在较好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同时,提高肿瘤照射区的放射剂量,从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化放疗的临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期化放疗的意义.方法 10年间收治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Ⅳ期NSCLC患者300例,可分析病例214例,其中3周方案化疗同期放疗(同期A)98例、每周方案化疗同期放疗(同期B)18例、单纯化疗44例、单纯放疗37例和序贯化放疗17例.原发灶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和后程超分割的三维适形和常规放疗技术,肿瘤剂量为36~86 Gy.化疗中3周方案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长春瑞滨、依托泊甙等(21~28 d为1周期),每周方案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或拓扑替康4-6周.结果 随访率为99%.同期A、同期B、单纯化疗、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的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41%和11%、16%和0、31%和7%、34%和10%、26%和3%(x2=11.18,P=0.025).分层分析显示同期A中采用三维适形技术、后程加速超分割方式、原发灶剂量≥70 Gy的较单纯化疗显著延长生存率,同期A中接受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70 Gy治疗的21例患者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而且化疗≥2周期同期化放疗者的牛存率也较相同周期的单纯化疗者长.结论 化疗同期采用三维适形、后程加速超分割、≥70 Gy治疗原发病灶并对转移灶进行放疗可显著延长Ⅳ期NSCLC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Wang S  Wu Y  Rong T  Huang Z  O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5-607
目的:探讨Ⅲ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1996年手术治疗的266例Ⅲ期N2 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同期手术的N0、N1患者做比较,用Cox模型分析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手术方式、T状态、手术性质等对N2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66例Ⅲ期N2的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3%,明显低于同期N0、N1患者的5年生存率(51.4%和30.4%),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区域、T状态、手术性质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单区域纵隔淋巴结转移且估计能完全切除的Ⅲ期N2(特别是T1)NSCLC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普通X线模拟定位、CT定位以及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协同化疗的疗效、副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共645例,分别接受普通X线模拟定位(普放组)、CT定位(适形组)和PET/CT定位(PET/CT组)放疗;后加速超分割放疗为放疗40 Gy后缩野针对残存病灶1.5 Gy/次,2次/d,共21~30 Gy,总剂量为61~70 Gy;协同化疗以铂类为基础联合紫杉醇类、长春瑞滨、依托泊甙等化疗4~6个周期(21~28d为1个周期);随访并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副反应和预后。结果 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2.9±1.3)cm3、(9.1±2.8)cm3;适形组与PET/CT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普放组(均P〈0.01);各组中放疗剂量超过65 Gy者疗效优于不足65 Gy者,后加速超分割放疗的有效率高于常规分割放疗,适形组的咽和食管、肺和气管的1~2级早期放射反应均高于PET/CT组(均P〈0.05);适形组与PET/CT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均高于普放组(均P〈0.01);普放组死于原发灶未控、复发以及放射性肺炎的比例高(均P〈0.05);PET/CT组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复发率最低(均P〈0.01)。结论 CT定位与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副反应,剂量超过65 Gy、后加速超分割放疗疗效好,以PET/CT定位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姑息性放疗结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Ye M  Yang H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505-506
目的 评价姑息性放疗结合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均接受全身化疗。如为颅内多发转移者,给予全颅放疗,中平面剂量33-39Gy/11-13次;如为单个转移者,先给予全颅放疗,中平面剂量30Gy/10次,后缩野加量15Gy/5次。放疗中同时给予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脱水治疗。结果 全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7%和6.7%。伴有颅外转移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2.4%和4.4%,仅有颅内转移者生态率为61.2%和8.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3)。两组的生态率分别为8个月和1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的病理类型、颅内转移灶数与生存率无关。对51例死亡者的调查显示,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合并多器官衰竭的占45.1%(23/51),死于脑转移的占29.4%(15/51),死亡原发灶的占25.5%(13/51)。在放疗中及以后的随访中,未观察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放疗后每月一次的颅脑CT或MR随访中,未发现有明显颅内组织损伤的迹象。结论 单纯颅内转移患者较合并颅外转移的生存率有明显提高,生存率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颅内转移灶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外放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气管癌和支气管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气管癌、支气管肺癌腔内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4例原发气管癌和22例原发支气管肺癌及14例(18处病变)支气管肺癌术后复发者,外放射采用6MV X射线,剂量为DT30~77Gy(平均52Gy);腔内照射采用低剂量率^192Ir小线源(1.48BGq),支气管黏膜参考点剂量为4~6Gy/次,总剂量10~53Gy(中位值28Gy)。结果 37例肿瘤完全消退(CR),2例部分消退(PR),1例轻微变化(MR),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5%和65%。23例生存时间≥3年,3年生存率为57.5%。并发症较少见。结论 外放射结合腔内照射治疗对于早期支气管肺癌、局限性气管癌和支气管肺癌术后复发者是有效的治疗手段.长期生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肿瘤三维放疗的原发肿瘤体积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2002-2017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患者428例,可生存分析4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药联合方案,中位化疗4个周期,PTV分界值63Gy,GTV分界值150cm3结果 Cox模型预后分析发现女性、治疗后KPS评分、单器官转移、N0-N1期、腺癌、放疗≥63Gy、4~6个周期化疗、近期有效、治疗后进展服用靶向药物、GTV体积<150cm3是良好预后因素(P均<0.05)。根据不同化放疗方案分层分析发现GTV体积≥150cm3全身化疗基础上联合原发肿瘤放疗剂量≥63Gy生存优于放疗剂量<63Gy (P<0.05)。结论 Ⅳ期NSCLC患者GTV体积≥150cm3,行4~6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 Gy和GTV体积<150cm3 ,行1~3个周期化疗联合PTV放疗≥63Gy也许延长Ⅳ期NSCLC患者总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Ⅲ期NSCLC的3DCRT疗效以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0—2010年接受3DCRT的NSCLC患者474例,其中男382例、女92例,中位年龄63岁;ⅢA期211例、ⅢB期263例。单纯放疗165例、放疗+化疗者309例;采用常规放疗+3DCRT、3DCRT、IMRT者分别为55、340、79例,中位等效剂量60(44~77) Gy。Kapi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6.6%;全组1、3、5年OS率分别为63.0%、24.9%、17.8%,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近期疗效、放疗方式、分割方式、化疗与否、RP为预后因素(P=0.004、0.001、0.000、0.007、0.004、0.009、0.049);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近期疗效、放疗方式、RP为预后因素(P=0.006、0.000、0.000、0.003、0.048),其中放疗剂量60~66 Gy者预后最好。结论 Ⅲ期NSCLC的3DCRT疗效表明女性、低年龄组、近期疗效好、全程3DCRT、0-1级RP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3DCRT联合化疗有生存获益,放疗剂量以60~66 Gy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比较术前单次、术前40Gy放疗及术后放疗对直肠癌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 于1990年 4月至 1994年 12月随机分为 3组,分别为术前单次组 39例,术前40Gy组 43例和术后放疗组 45例。术前放疗组中病理 若属T_3期以上,则加用术后放疗。术前单次组放疗剂量为5Gy-6Gy/次,放疗后48 小时内手术。术前40Gy组中位剂量为40Gy/20 次(20Gy- 40Gy),放疗后休息 4周手术。术后放疗组中位剂量为 55.1G y/29次(30Gy- 63Gy/15次~ 35次),手术放疗间隔为 3~ 4 周。[结果]全部病例中位随访78个月,3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5、58、47个月,Kaplan Meier法计算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 74.3%、487%,67.4%、489%和622%、422%。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2.8%、23.1%,14.0%、23.3%和22.2%、28.9%。单因素Log rank检验术前放疗2组3年局部复发率低于术后放疗(P<0.05)。5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无差别。[结论]适当剂量的术前放 疗较术后放疗具有更高的局控率和较低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