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例简介患者 ,男 ,35岁。双下肢浮肿 4个月 ,伴有活动后心悸、心慌 ,发病以来先后出现 3次黑便。查体 :BP16 8kPa ,腹部略膨隆 ,移动性浊音 ( ) ,肝肋下 6cm ,质硬 ,双下肢有轻度压陷征。超声示肝脏形态饱满 ,边缘钝 ,肝实质回声增强 ,左中右肝静脉无狭窄 ,血流方向正常 ,门脉主干不宽 ,下腔静脉近右房开口处可见一膜状结构 ,彩色多普勒示血流尚通畅 ,脾脏大小为 11.6cm× 4.6cm。实验室检查 :HGB 5 6g l。临床诊断 :( 1)Budd -Chiari综合征 ;( 2 )慢性肝实质损害 ;( 3)脾大。血管造影见下腔静脉近右房入口…  相似文献   

2.
脾动脉瘘是导致肝前性门脉高压症原因之一 ,临床较难诊断。本文总结了本院 1997~ 1999年 2例超声诊断资料。1 病例简介例 1 女 ,3 7岁 ,因体虚乏力 4年 ,加重 1周入院。既往健康 ,无外伤史 ,查体无异常发现。血红蛋白 92g/L ,HBsAg(-)、转氨酶 2 7u/L、r -转肽酶 18u/L、总蛋白 67g/L、白蛋白 3 5 g/L。采用Aloka -65 0B超仪检查示 :肝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 ,肝实质回声稍欠均质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其走行、内径及其内回声均未见异常。门静脉内径增宽最宽处达 1 8cm ,脾脏增大肋间厚 6 0cm ,其内回声均质 ,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狭窄病例直接用导丝通过狭窄部位;闭塞病例同时作右侧颈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闭塞段上下端会师造影,再采用导丝硬头破膜或用TIPS穿刺针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闭塞段.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病例,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节段狭窄或节段闭塞病例,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收治2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肝静脉膜性闭塞1例,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节段狭窄合并肝静脉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3例,节段狭窄2例;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例,节段闭塞7例.19例手术成功,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2例,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7例.2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手术失败,其中1例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入心包引起心包积血,处理好转后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患者单纯行下腔静脉造影10 d后再次造影见下腔静脉内充满血栓,行溶栓治疗后出院.结论布-加综合征类型复杂,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wri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如何提高其疗效。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病程2月-25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其中下腔静脉肝段闭塞10例,狭窄2例,狭窄闭塞长度2-15.5cm,平均5.6cm。对完全闭塞者应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闭塞段穿通术,尔后行PTA及血管内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5.
例 1 女 ,36岁。 1999年 3月 19日因车祸跌入河中溺水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通气。 3月 2 1日撤机 ,拔去插管。 4月 10日出院。 1个月后出现呼吸困难 ,吸气费力 ,稍活动即感胸闷、咽部不适 ,偶有轻咳 ,并有少量白色粘痰。经用抗菌素、地塞米松静滴和倍乐米松喷雾吸入 ,均无效。CT检查 :示声门下 2cm处开始至锁骨水平部位 ,约2cm长移行性狭窄 ,内径 0 .7cm。CT诊断 :颈段中下部气管局限性狭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 2~ 3cm处气管疤痕挛缩致明显狭窄 ,内径约 0 .5~ 0 .6cm ,纤支镜不能伸入下端气管。MRI示环状软骨下 2cm处开始气管局限性狭窄 ,长约 2 .5cm作者单位 :31 4 0 0 0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放射科左右 ,为偏心性狭窄 ,冠状位见右侧气管壁肥厚明显 ,信号与粘膜相仿 ,上下缘均为渐行性 ,左侧稍增厚 ,最窄处内径约 0 .5cm。患者系疤痕体质。作气管支架术 ,术后呼吸通畅 ,感觉良好。隔期纤支镜复查示支架良好 ,未见狭窄。例 2 男 ,2 5岁。服甲胺磷 7小时后行气管插管抢救 ,插管拔除后 ,出现呼吸...  相似文献   

6.
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闭塞及合并肝静脉阻塞和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9-50岁,平均28.8岁。12例中10例为下腔静脉肝段闭塞,2例为狭窄,狭窄闭塞长度为2.0-15.5cm,平均5.6cm;并有1-3支不等肝静脉阻塞10例。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造影、下腔静脉造影以及静脉压力的测定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作者在为疑诊布 加综合征的患者行上述检查后有 2例发生血栓形成 ,现报道如下。病例 1 女 4 4岁。上腹部胀闷不适 1年余。下腔静脉造影 :下腔静脉近心端闭塞 ,肝右静脉显示良好 ,且与下腔静脉通畅 ,腰静脉、腰升静脉、肝包膜静脉明显迂曲、扩张。下腔静脉压为 2 9cmH2 O。 2d后予行介入治疗 ,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 ,示下腔静脉及肝右静脉内广泛新鲜血栓形成。经导管缓慢注入 30万U尿激酶 ,2 0min后造影示腔内仍有大量血栓 ,以防止肺栓塞发生 ,结束手术。病例 2 女 5 5…  相似文献   

8.
病例1 女,49岁,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块3月,收住入院。胸部 X 线片示:奇静脉结增大,边缘光滑(图1A);肺纹理增多;肺门影规则,膈面光滑,膈角锐利;气管、心脏居中。胸部增强CT 示:奇静脉扩张,最宽径约2.54 cm,下腔静脉肝段静脉期未见显示(图1B);脾区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增强后强化方式与脾脏一致。上腹部 MR 增强示:下腔静脉肝段未显示,左肾静脉向前绕腹主动脉,双肾静脉入奇静脉,奇静脉增粗,直径约2.30 cm,经上腔静脉注入右心房(图1C,D)。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陈迪   《放射学实践》2009,24(6):621-621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颅脑挫裂伤两侧额部硬膜下积液入院,无其他病史,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平扫示肝脏膈顶见低密度结节,增强后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呈多发结节状明显强化(图1),与门脉血管强化程度相似。通过瘤样扩张的血管与中肝静脉相连(图2),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增粗,病灶范围约3.0cm×4.0cm,下腔静脉肝段强化明显高于肝下段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示门脉右前支与肝右静脉经瘤样扩张的血管相通(图3)。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的腔静脉造影与B超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及下腔静脉造影检查在布—加氏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方法  42例病人均于血管造影前行下腔静脉或肝部的B超扫描。血管造影采用Seldinger法行单向 ( 14例 )或双向 ( 2 8例 )下腔静脉插管法 ,并快速摄片观察。结果 B超发现下腔静脉节段性或膜性阻塞 18例 ,下腔静脉入口处狭窄 2 4例。其中伴有单纯性肝右静脉狭窄或 (和 )阻塞 2 0例 ,肝左静脉狭窄 8例 ,肝中静脉狭窄 12例。肝左—中、中—右肝静脉之间形成交通支血管各 8例 ,左—中—右之间形成网状交通血管 8例。 5例下腔静脉轻度狭窄 ,血流通畅。下腔静脉造影示 12例下腔静脉近端狭窄 ,30例呈节段性或膜性完全阻塞。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显影各 8例 ,余 2 6例肝静脉均未显影。有 2 6例见明显的侧枝循环形成 ,且可见有侧枝循环血管呈瘤样扩张。结论 B超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检查是筛选病人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造影是布—加氏综合征的确诊手段 ,对完全性节段或膜性阻塞者行双向下腔静脉造影是十分必要的 ,尤其是欲行介入治疗者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成功治疗 2例小儿先天性贲门狭窄 ,经随访 1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及方法2例患儿均为男性。 1例 9个月 ,另 1例 2岁。食后呕吐半年以上 ,消瘦。钡餐检查显示贲门狭窄 ,食管中上段明显扩张 ,钡剂通过贲门困难 ,呈粗线样。 1例狭窄段长 2cm ,另 1例狭窄段长约 1cm (图 1)。导管球囊长 6cm ,直径 1.5cm。患儿术前禁食、禁水 4h ,并做常规血型、血象及出凝血时间化验正常 ,心电图和胸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静脉氯胺酮麻醉 ,电视透视下操作。经鼻将端孔导管插入胃内 ,再经导管外口插入软头导丝入胃内。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穿通术、PTA、内支架(stent)置入及溶栓术治疗节段性狭窄闭塞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4例,其中节段性狭窄14例,闭塞10例,大部分并有肝静脉不同程度阻塞,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例。应用Brockenbrough穿刺针行下腔静脉闭塞段穿通术,PTA和内支架置入;应用Rups-100开通阻塞的肝静脉。结果:24例下腔静脉均开通成功,同时开通11支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平均由术前的3.14kPa降至1.15kPa,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75kPa降至1.91kPa。平均随访13.5个月,2例发生轻度下腔静脉狭窄,但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在BCS介入治疗中,PTA应视为首选方法,但对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节段性病变应置入内支架,对合并肝静脉阻塞和血栓的要做相应的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术后抗凝治疗是维持开通血管长期通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1病历简介患者,女,35岁。平日无任何不适。常规体检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下腔静脉肝段(上段)狭窄,管壁增厚,内径4.5mm,长度30~40mm,CDFI未见明确血流通过,其下段内径约19.5mm,与右肝静脉相延续(图1),汇合口处无狭窄,内径约20mm,CDFI显示为层流入肝血流。肝静脉扩张,左肝静脉内径10.2mm,中肝静脉内径23.4mm,右肝静脉内径25mm。左肝静脉与中肝静脉汇合入下腔静脉(近右房段),汇合口内径约12mm(图2),CDFI显示为离肝五彩血流信号,流速1.24m/s、压差84.3Pa。中肝静脉与右肝静脉间见大量侧支循环形成,迂曲扩张,其最宽内径7mm。二维显示肝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性 ,32岁。 6岁时被马车轧伤腹部 ,未诊治。 15岁经医院检查发现左上腹部脾门区肿物 ,手术切除一个直径约 3 0cm的肿物 ,具体情况不详。 2 0 0 1年 1月 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 ,约 10 0 0ml,伴头晕、心慌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予以止血治疗后好转 ,胃镜发现食管粘膜光滑 ,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 :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我院行B超检查示 :肝脏形态正常 ,门静脉直径约1 0cm ,肝静脉未见扩张 ,胃冠状静脉纡曲增粗 ,脾脏大 ;血常规 :白细胞 2 5 1× 10 9/L ,血红蛋白 10 6g/L ,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评价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的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例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稳定1周后,均以如下介入方法治疗: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术后予以抗凝并随访.结果 6例患者以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压迫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必要时肝静脉成形术治疗,均获成功.近中期临床疗效明显.主要并发症为无症状性肺栓塞,共2例.无手术致死病例.结论 下腔静脉多支架顺序置入固定血栓+下腔静脉成形术+肝静脉成形术,对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BCS伴下腔静脉长节段血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性 ,2 6岁。刀刺伤右上臂腋窝 ,上肢活动受限 ,腋窝肿胀 ,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 ,约 6cm× 5cm大小 ,肿块中心的创口时有活动性出血。造影及治疗 :穿刺右股动脉将导管置于右锁骨下动脉造影 ,见肱动脉上段有局限性狭窄 ,狭窄段约 2cm长 ,管腔壁不光整 ,其两侧见一哑铃状动脉瘤 ,约 4.5cm× 2 .3cm ,周围血管分支有推移征象 ,并见肱静脉显影。穿刺右肱动脉下段 ,放入支架释放器 ,透视下在假性动脉瘤破口处之狭窄的肱动脉内 ,缓慢释放 8mm× 4cmZ型带膜内支架一枚。再造影 ,见支架位置准确无移位 ,狭窄段已扩张 ,假性动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肝移植术后因血管并发症行DSA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的 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操作均顺利。造影发现肝动脉血栓 (HAT) 1例、肝动脉狭窄 (HAS) 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 3例、肝静脉狭窄 1例、下腔静脉狭窄 1例、上腹腔炎症性改变 1例 ,发生肝固有动脉痉挛 1例。其中 ,HAT、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肝静脉狭窄各 1例行介入治疗后 2例效果明显。结论 介入技术对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布加综合征(budd - chiari syndrome,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的部分狭窄或完全阻塞,导致肝静脉回流不畅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出现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BCS的病因学研究认为青少年发病较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的肝静脉狭窄、膜状阻塞致隔膜形成有关[1].我科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经皮穿刺下腔静脉、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抗结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39岁。因肝右叶占位性病变术后 10个月于2 0 0 1年 9月 2 6日入院。患者于 2 0 0 0年 11月确诊为“肝癌” ,并行“肝右叶肝癌不规则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行 3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术”。随访CT检查发现“肝癌术后腹腔广泛转移 ,肝内 2个低密度结节” ,进一步治疗而入院。入院查体 :左下腹可触及一约 6cm× 6cm大小的肿块 ,质地硬 ,固定 ,触痛明显。B超示 :肝右叶内 1.9cm× 1.6cm大小和 2 .3cm×2 .1cm大小的低回声光团 ;脾门下方见不规则、不均质略强回声光团 ,大小约 9.0cm× 5 .8cm ,边界清 ;左下腹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