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老烂腿?老烂腿是对下肢慢性溃疡的俗称。它是指各种原因(静脉性、动脉性、感染性、糖尿病性、外伤性等)引起的下肢皮肤或深部组织缺损,经常规治疗1个月未愈,且没有愈合倾向。在14~64岁人群中发病率,男性9.2%,女性6.6%。在所有原因所致的下肢慢性溃疡中,静脉曲张所导致的溃疡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2.
“下肢卒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急性下肢动态闭塞的俗称,医学上把动脉硬化导致的全身血管的阻塞性疾病统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似文献   

3.
文摘     
《健康》2020,(1):74-75
腿脚发凉 当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肢体慢性缺血,从而导致双脚、双腿发冷。目前,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为15%~20%,其中5%~10%的患者可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甚至需要截肢。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多发生于大、中动脉。哪些人群容易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明显比女性多。  相似文献   

5.
刘蒙  熊江 《大众医学》2009,(9):25-25
下肢动脉闭塞症(简称ASO)是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慢性动脉闭塞.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胭动脉等大、中型动脉,可造成严重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行走时疼痛、患肢苍白发凉、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远端若发生缺血性坏死,常不得不截肢。据统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截肢率为3%~5%,合并糖尿病时,截肢率可高达20%。  相似文献   

6.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S)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糖尿病(DM)合并PAD是导致DM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作为P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DM起病10~15年以后,约50%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其患病率是非DM的4倍。  相似文献   

7.
李刚 《健康向导》2022,(6):37-38
<正>有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腿脚慢慢变得不利索了,一走路就累,需要休息几分钟再走,再走一段距离又会出现腿麻、疼痛、无力等不适症状。很多人以为是“人老腿先老”,殊不知,“走路多了腿就疼”大部分是因为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典型症状就是走走停停的间歇性跛行。高危人群虽然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可避免的一种生理现象,但以下几类人群可能会过早、过快地发生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症:吸烟者、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玉子 《家庭医学》2007,(1):59-59
“老烂腿”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俗称。主要发生在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患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由此而导致下肢疼痛、难治性溃疡等顽症,重导致截肢。传统治疗方法采取结扎或手术切除病变静脉,手术创伤大,并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术后形成的瘢痕也难以被患接受。  相似文献   

9.
“老烂脚”是指发生于下肢的慢性皮肤溃疡,溃疡经久不收口,或收口后每因损伤而复发,俗称“老烂腿”“裙边疮”“裤口疮”,中医称“臁疮”。其发生与下肢静脉曲张关系密切,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者、负重体力劳动者、妊娠妇女等,好发于小腿下1/3处。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0)是指由于下肢动脉血管壁内出现的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导致的下肢供血不足,是常见的肢体缺血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常常因为截肢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 langioplasty,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ASO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股动脉血管内支架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张大爷近日来走路越来越没有劲,没走多远腿就酸胀疼痛等,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才行。家人和朋友都说,这是年龄增长后的自然现象,毕竟人老腿先老嘛,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出现这种现象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这往往可能预示着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起病隐匿,需多个心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动脉管腔内出现狭窄  相似文献   

12.
《家庭健康》2009,(3):38-38
最新医学研究证明:治疗静脉曲张、脉管炎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性脉管炎)的传统药物只能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根本无法针对血液、血管、静脉瓣膜进行治疗。结果受损的血管、瓣膜得不到修复,疾病得不到治愈。  相似文献   

13.
下肢慢性溃疡多见于老年人,是指下肢体表组织的局限性缺损长期不愈,且伴有感染之疾患,中医称其为“臁疮”、“裙边疮”,也就是民间俗称的“老烂腿”。  相似文献   

14.
一位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记述了治疗的全过程,有关者不妨一读。 我患右下肢静脉曲张已经30年了,早就形成“堰塞”(图1),先前因为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没有治疗,年复一年拖了下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想到下肢静脉曲张到老年容易得“老烂脚”又十分担心。10年前就想通过外科手术清理自己的血管堰塞,但一想到这手术像“抽筋”就不寒而果。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指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S)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糖尿病(DM)合并PAD是导致DM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作为PA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DM起病10~15年以后,约50%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其患病率是非DM的4倍.  相似文献   

16.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由于工业化而产生的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形成的导致肢体缺血,严重时患者可能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不断加剧,动脉硬化闭塞症成了中老年人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因此,分析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使危险人群提前预防,能够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发病逐年增高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缺血的疾病,严重者最终导致截肢[1]。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血运重建,其中血运重建包括导管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血管内支架腔内成形术(PTA)技术逐步成熟,且其有效、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有些患者就诊较晚,常在症状明显时才就诊,而此时往往已发展成为多节段、多平面的阻塞病变,对其治疗甚为棘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回顾性分析206例介入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相关护理经验,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相关护理措施.实施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水平,可减少死亡或残疾率.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一种常见的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需要相关学科协作以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通过剖析我国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管理现状发现,当前仍存在筛查体系不完善、双向转诊不畅通、相关管理缺乏血管外科参与等问题。文章基于医联体内综合医院血管外科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视角,提出全科专科联合管理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模式设想,梳理了包含筛查、诊断、分类干预到跟踪随访的全程管理分工协作办法,以及全科专科之间建立“短中长”合作机制的实施设想与操作方法,为构建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全科专科联合管理模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