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给予七叶皂苷钠20mg,1次/d,两组均给予多种维生素、神经营养剂及对症治疗,共14d。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分值由治疗前的(17.00±10.89)分上升到治疗后的(75.10±12.31)分;对照组分值由治疗前的(18.20±9.83)分改变为治疗后的(76.60±12.79)分;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方法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β-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激素治疗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2.
郄凤岐  郄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25-1726
目的观察针灸足三里合牵正散加味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用针灸足三里,加口服牵正散、和(或)再加六味地黄丸、和(或)再加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加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5.0%,对照组的治愈率为43.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足三里合牵正散加味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朱焕伟  王慧 《中外医疗》2012,31(19):85-85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12月收治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组)2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9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杏婷 《吉林医学》2014,(19):153-154
目的:评价早期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早期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对比两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研究组面神经功能Ⅰ级、Ⅱ级所占的比例较高,而Ⅲ级、Ⅳ级所占的比例较低;同时研究组面神经各级恢复所用的时间明显较短。结论:早期面部肌肉功能锻炼能有效地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功能的恢复,还能缩短恢复所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收治的50例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抗感染、激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量合剂辅助以理疗等常规治疗及表情肌功能训练等按摩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0%优于对照组6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观察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Ⅰ级(χ2=8.04)、Ⅲ级(χ2=5.37)、Ⅳ级以上(χ2=4.1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应用,提高患者治疗疗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顾志宏  鲁晓红 《四川医学》2011,32(7):1125-112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5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两组采用相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面瘫方"2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系统[1]进行损伤程度分级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好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加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采用神经功能分级(HB)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由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组成]评分量表等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B分级、FDIP和FDI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灸加穴位中药外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Ⅱ、Ⅲ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细胞学、阴道镜定位活检,确诊为Ⅱ、Ⅲ级CIN有保留子宫要求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LEEP治疗,对照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取材满意率和术前、术后病理符合率,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以判断两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取材满意率和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两组复发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用于CIN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李浩范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504-2505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影响。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和电脑中频电疗法;观察组60例,在电疗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结果: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愈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侧面肌的主动运动训练可明显缩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作用。方法将64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腹针疗法(治疗组)和针刺疗法(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1.2%,对照组痊愈率68.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疗程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患侧腹针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提高痊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54例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18例),给治疗组以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给对照组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疗程20d,比较2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后House-Bmckmann(HBN)量表评分和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年龄、性别、病程、HBN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0d 后,2组患者HBN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NMES 治疗对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好,为周围性面瘫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傅军  张一  周幽心  张成生  范映忠 《四川医学》2009,30(11):1696-1698
目的通过检测E选择素、P选择素在人脑胶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E选择素、P选择素在61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E选择素、P选择素在胶质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57.4%;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②E选择素在胶质瘤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75.9%,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P选择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E选择素、P选择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R=0.14498,P=0.2649)。结论E选择素、P选择素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浸润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阻生齿拔除术诱发下唇麻痹后疗效。方法病程在1个月以内6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Ⅱ组,病程在3个月至1年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Ⅲ、Ⅳ组,各组均为30例;Ⅰ、Ⅲ组采用SGB治疗,Ⅱ、Ⅳ组采用SGB和电针灸疗法治疗。结果经过12次SGB治疗后,Ⅰ组28例恢复正常,2例良好;Ⅱ组26例恢复正常,4例良好;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8次SGB治疗后,Ⅲ组24例恢复正常,5例良好,1例无效;Ⅳ组23例恢复正常,6例良好,1例无效;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生齿拔除术诱发下唇麻痹后,应尽早进行治疗,SGB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电针灸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为降低患儿后遗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5例中重度HIE患儿,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Ⅰ组(出生后6h内)、Ⅱ组(6~24h)、Ⅲ组(>24h)。每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支持对症治疗。于患儿出院后3、6、12月龄来院复诊时评价其神经系统发育程度。结果: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分别为90.52±9.18、82.38±9.47、80.63±9.21;Ⅰ、Ⅱ、Ⅲ组患儿在12月龄时的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9.27±10.28、87.29±9.18、85.34±11.37。3组患儿在治疗后的MDI、PDI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MDI、PDI水平高于Ⅱ组、Ⅲ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儿和Ⅲ组患儿比较,其MDI、PD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6h内可能是HIE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魏强  王明皓 《西部医学》2010,22(3):531-533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Ⅲ(APACHEⅡ、APACHEⅢ)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适用性和优劣性。方法收集2007年3月~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ICU患者98例资料,其中存活组71例,死亡组28例,按APACHEII和APACHEⅢ所需数据进行统计评分并相互比较,计算出APACHEⅡ的死亡概率(Ps),与实际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死亡组APACHEⅡ和APACHEⅡ分值均高于存活组(P均〈O.01),二者分值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但在急性生理学评分(APS)的比较中仅有APACHEⅢ有显著差异(P〈0.01)。在死亡概率预测中,Ps≤0.5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s〉0.5者,预测死亡危险率与实际病死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APACHEHEⅡ和A—PACHEⅢ皆可用于EICU的病情评估,APACHEDEⅢ的设计更为合理和严密,APACHEⅡ较简单易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共220例为实验组,并将其按脊柱矢状位形态分为三型(Ⅰ型、Ⅱ型、Ⅲ型),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无脊柱疾病、下肢关节疾病以及畸形的健康人共1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脊柱矢状位参数和骨盆参数,并比较各组的差异性和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四组间的脊柱后凸角(TK)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段后凸角(TL)、腰椎前凸角(LL)、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Ⅲ型组TL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Ⅱ型、Ⅲ型的LL和SS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Ⅰ型组(P〈0.05),Ⅱ型、Ⅲ型的LL和SS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型组PI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型、Ⅲ型的PT高于对照组和Ⅰ型组(P&lt;0.05),Ⅱ型、Ⅲ型的PT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TK与TL、LL、PI、SS有相关性,TL与LL、PI、SS具有相关性,LL与PI、PT、SS、矢状面垂直轴( SVA)具有相关性,LL与PI、PT、SS、SVA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Ⅰ型组中,TK和TL、PI、SS具有相关性,TL和LL、PI、SS具有相关性,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Ⅱ型组,TK与TL、SS具有相关性, TL和LL、PI、SS具有相关性,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T和SS、SVA具有相关性;Ⅲ型组LL和SS、SVA具有相关性,PI和PT、SS具有相关性,PY和SS、SVA具有相关性;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lt;0.05)。结论骨盆参数各参数之间和脊柱矢状位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与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症状有一定的联系,虽然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种镇痛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肛肠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效果,寻求更为合理的镇痛方法。方法择期行肛肠科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左旋布比卡因局部浸润与可乐定口服组(Ⅰ组);静脉应用芬太尼与可乐定自控镇痛PCIA组(Ⅱ组);硬膜外应用左旋布比卡因与可乐定自控PCEA组(Ⅲ组)。记录VAS评分,同时监测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糖。结果三组VAS术后10h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后Ⅰ组评分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评分明显高于Ⅲ组(P〈0.05)。与术前比较,Ⅰ组术后SBP和HR明显升高(P〈0.05),Ⅱ组、Ⅲ组术后SBP和DBP均下降(P〈0.05)。Ⅰ组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上升(P〈0.05),Ⅱ组和Ⅲ组均显著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Ⅰ组血糖上升(P〈0.05),Ⅱ组、Ⅲ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可乐定与芬太尼PCIA和可乐定与左旋布比卡因PCEA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肛肠术后镇痛效果均佳,尤其PCEA镇痛效果更明显,两者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Ⅲ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住院治疗的Ⅲ度混合痔患者16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PH组和传统痔切除术组,观察2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PPH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疼痛、尿潴留、便血发生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患者术后肛门控制功能、手术疗效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治疗Ⅲ度混合痔比传统痔切除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司福泉 《河北医学》2010,16(11):1284-128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将合并糖尿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组,与非合并糖尿病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发病4-7d内进行瞬目反射(BR)、肌电图(EMG)和面神经电图(ENG)检查,比较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全部BR异常,两组间比较糖尿病组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EMG检测异常率为62.5%,对照组EMG检测异常率为56.7%,两组之间EMG检测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ENG检测异常率为34.4%,患侧M波潜伏期明显长于健侧(3.46±0.79 ms,P〈0.05);对照组ENG检测异常率为36.7%,患侧M波潜伏期明显长于健侧(3.12±0.31 ms,P〈0.05);两组之间ENG检测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R是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最为敏感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BR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更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程度;EMG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较为敏感;ENG在糖尿病性面神经炎早期诊断中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