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近17年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结果 ①38例患者中36例为自体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例为人工瓣膜心内膜炎.36例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中,基础心脏病占72.22%(26/36),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6.11%(13/36),先天性心脏病占22.22%(8/36),原发性二尖瓣脱垂占8.33%(3/36),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78%(1/36).心肌病占2.78%(1/36).②38例患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38/38),寒颤57.89%(22/38).贫血55.26%(21/38).脾肿大50%(19/38).脏器栓寒15.79%(6/38).③血培养阳性率为31.58%(12/38).其中8例为链球菌属,4例为葡萄球菌属.④38例患者中30例(78.94%)患者经单纯抗感染治疗后治愈,4例(11.1l%)患者经手术联合药物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有4例(11.11%)合并心衰而死亡.⑤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无基础心脏病患者10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26例.10例无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6例,26例有基础心脏病患者中有明确感染途径的占7例,两者感染途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是风湿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有明确感染途径而长期发热者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血培养阳性率并不高.合并心力哀竭者则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脑卒中临床少见、致死率较高,病程特点及影像学不典型,临床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不良预后。本文报道了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出血性脑梗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卒中的认知,早期针对性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表现、病原学、心脏超声等结果,总结疾病临床特点。结果患儿均有发热症状,合并贫血9例,伴脑栓塞1例;6例未合并心脏基础疾病者,4例有新出现的心脏杂音;11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12例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8例血沉升高;血培养阳性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各2例,草绿色链球菌、干燥奈瑟球菌感染各1例;心脏超声均提示异常,1例瓣膜裂,11例可见赘生物;经万古霉素等抗感染治疗,4例好转,8例转院或放弃治疗死亡。结论发热、贫血、心脏杂音为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可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常见病原菌,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指征和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对70例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死亡7例(10%),死于脑血管意外3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手术指征是重度反流性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50%)预示着较高的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2例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基础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结果: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基础病因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35例(67.3%),其次为风湿性心瓣膜病10例(19.2%),无基础心脏病7例(13.5%)。发热、贫血为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30例(57.7%),发现心内赘生物30例(57.7%)。外科手术治疗5例,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好。治愈35例(67.3%),自动出院3例,死亡14例(26.9%)。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瓣膜病患儿出现不明原因长时间发热,无基础心脏病患儿发热、出现心脏杂音均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IE患儿经敏感、大剂量抗生索治疗后赘生物不消失、心瓣膜出现严重损害时应积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外科治疗时机和围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8年间感染性心内膜炎69例,其中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1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双瓣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重建术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2例,重建术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5.8%),余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恢复时间16.3d,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无晚期死亡。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③易患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例次)、糖皮质激素使用(3例次)、狼疮活动(2例次)、心脏手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真菌性皮炎等(各1例次);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栓塞(5/6);超声心动图(UCG)检出瓣周漏及瓣周积脓1例、赘生物5例,并且所有赘生物最大直径均≥1.2cm;⑤6例患者共检出致病真菌7株,其中念珠菌最多(4株),另有毛霉、隐球菌及青霉(各1株);⑥2例SLE患者接受了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好转,1例死亡;另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2例,复发后死亡2例;结论 FE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存在诱因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赘生物体积大、栓塞发生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55例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I~II级;术后住院时间死亡7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适时手术,术中无菌操作和彻底清除赘生物、矫治心内畸形或病变,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脑梗死并多发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并多发脑出血并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入院第7天,患者血培养结果为星座链球菌感染。通过临床综合分析及心脏彩超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及时对症处理后住院34d好转出院。结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既要注意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同时要认识并发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诊治的18例输入性疟疾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针对患者临床特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18例患者治愈17例(94.4%);死亡1例(5.6%)。9例并发中毒性肝炎,5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4例出现意识障碍,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继发癫痫,1例出院3周后发生再燃。【结论】提供全方位综合护理干预是提高恶性疟疾救治成功率、促进康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的临床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基础心脏病者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7例(46.7%),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静脉药瘾者5例(33.3%);不洁静脉输液史2例;拔牙史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心脏杂音改变(12例,80.0%),肺炎或肺脓肿、肺栓塞(13例,86.7%)。15例中血培养阳性11例(73.3%),其中金葡菌(6例,54.5%)为最常见病原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1例);其次为链球菌属(4例,36.3%);铜绿假单胞菌1例考虑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1例(73.3%)好转或治愈,其中8例为单纯抗感染治疗,均为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治愈。死亡1例,死于重症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导致多脏器衰竭。结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及静脉药瘾者,临床表现以高热、肺部炎症及栓塞症状突出。金葡菌为最常见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应引起重视。经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原位肝移植因其移植过程复杂,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制约着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目的:分析肝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肝移植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6例,年龄25—74岁,平均(46.41±12.02)岁。原发病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10例(合并肾衰1例),肝硬化合并肝细胞性癌7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细胞性癌13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豆状核变性3例,肝功能衰竭13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7例(合并肾衰1例)。所有病例供、受者均符合血型相符原则。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发生并发症102例次,其中腹腔内出血15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肺部感染21例,腹腔感染5例,胆道并发症21例,慢性排斥3例,急性排斥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乙肝复发3例,神经精神并发症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24人,直接死亡原因腹腔出血6例,肺部感染6例,移植肝无功能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腹腔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心脏骤停、胆管坏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各1例。提示重视肝移植患者围移植期的处理,改善肝功能、纠正凝血障碍、改善营养、控制感染,重视移植技术的完善和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汁酸(TBA)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了140例病人,其中37例急性肝炎患者,45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5例肝癌患者,13例胆管阻塞患者。并与6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类肝胆疾病患者TB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TBA的阳性率在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均〉80%。结论TBA检测简便实用,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松  史键山 《新医学》2022,53(9):643-648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对于急性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SVUGIB)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直接或补救介入治疗的48例ASVUGIB患者数据。按急诊介入原因分为直接介入治疗组(40例)及补救性介入治疗组(8例),对经DSA明确造影剂外溢的直接出血征象患者行经皮经肝/经脾门静脉造影+曲张静脉栓塞术+经颈静脉肝内...  相似文献   

16.
葛兴  史旭波  马长生 《临床荟萃》2014,29(11):1213-1216
目的:评价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方法全面检索截至2014年8月的Pubmed 数据库(1966年~)、Embase 数据库(197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及维普数据库(1989年~),查找研究 ADHF 患者肺栓塞发生率的文献,采用 Stata 12.0版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4370篇文献中,共有3篇符合纳入标准(3篇英文文献)。共纳入389例患者,其中肺栓塞31例。报道的 ADHF 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5.0%~11.8%,Meta 分析合并发生率为7.6%(95% CI =4.0%~11.2%)。结论 ADHF 患者中肺栓塞发生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对急性左心衰竭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36例(75.0%),好转8例(16.7%),死亡4例(8.3%).结论:及时诊断急性左心衰竭和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终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S的活性;计算GS诊断肝硬化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分析血清GS与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GS活性为(13.28±3.62)U/mgprot,正常组血清GS活性为(6.62±3.23)U/mgpro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GS活性与ALB、ALT、TB均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GS活性增高,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肝脏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T定位选择合适进针点,应用直径18~20 G活检针对34例肝脏病变病人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结果34例病人取得病理标本95个。其中良性病变6例,占18%,包括肝脓肿1例,肝血管瘤3例,肝硬化结节2例;恶性病变28例,占82%,包括肝癌8例,肝转移瘤16例,胆管癌4例。活检阳性率91.2%(31/34),假阴性率8.8%(3/34)。1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是肝脏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安全而又准确的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与良好的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