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应用国内儿科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价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患儿的病情危重度,预计病死风险率,探讨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01-2012-01PICU的480例住院的婴幼儿重症肺炎进行PCIS评分和资料分析。结果:0~70分属极危重病例,共42例,占8.75%;〉70~80分属危重病例,共120例,占25.0%;〉80~100分属非危重病例,共318例,占66.25%;评分值越低病情越重,患儿病死率越高;住院期间共进行4次评分,病情好转,评分上升,高分值病例数的百分比不断增加;并进行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其评分越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例越多,累及器官数越多。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可准确判断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轻重,并对动态观察病情,指导治疗,预测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小儿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作为危重小儿的转运指征。方法 :对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由我院急诊室出车接回的 3 2 7例患儿按危重病例评分法进行评分 ,按分值高低顺序将患儿分~ 10 0分、~ 90分、~80分及~ 69分四组 ,分析评分分值与小儿转归、多器官功能不全及其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 90分与~ 10 0分组之间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其余各组之间比较 ,分值越低 ,发生器官损害数量越多 ,病死率越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能适用于基层医院危重小儿的转运指征 ,建议评分 <90分的宜转运 ,若 <80分者 ,注意在当地行适宜对症治疗 ,对保证转运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在急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叶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0):140-140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应用于临床已十多年,在儿童重症病房(PICU)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诊对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大多基层医院没有血气分析条件,使评分应用受到限制。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诊学组组织了大规模的临床观察,提出PCIS的简化应用。为利于在急诊工作中对病情能更准确、更规范的判断,并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措施,决定留观、住院、或转院的依据,我们收集资料完整的首诊急重病例,应用简化评分和标准评分两种方法对患儿作出评分,比较两种评分的符合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宋国维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5):359-360
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 ,对危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1 984年国内ICU成立初期 ,由北京儿童医院等 1 3个单位共同拟定了“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1 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 ,总结了这一方案的使用情况 ,参考国际先进经验 ,广泛征求意见 ,经反复讨论 ,制定了新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草案 )”。 2 0 0 1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学组、新生儿组及中华急诊医学会儿科组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正确评估病情 ,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急诊医学水平有重要意义。一、危重症评分… 相似文献
5.
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 总被引:135,自引:17,他引:135
江学成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4):195-197
以"轻、中、重"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的方法太粗糙,不能准确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及迅速变化,即使同一个患者,不同医生或护士的判断结果可能有很大出入.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是根据疾病的一些重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进行加权或赋值,从而量化评价危重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简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与2001年发表的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CIS)进行比较,探讨简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对照的临床研究.选取705例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外院转运新生儿,于入院当日、第3,7天及出院或死亡时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首次评分时,在10项评分指标中减去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H,余8项指标;在其后3次评分时,再减去血钠、钾和肌酐或尿素氮,余5项指标,彤成新的简化评分法.分析简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与原评分方法对病情评估的符合率(>80%)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人院首次评分使用8项指标,与原病情评估一致的符合率为86.7%,第3,7天和末次评分使用5项指标,与原病情评估一致的符合率为86.6%-95.7%,简化前后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简化后的首、末次评分,非危重、危重和极危重三组患儿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IS的结果一致;简化前后相同病情程度患儿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NCIS相比,简化NCIS法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基本一致,可以较准确客观评价危重新生儿,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临床评分方法.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implified 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 (sNCTS)in comparison with original 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oNCIS)published in 2001.Method A total of 705 neonates referred to neonate ICU(NICU)from 1 st January 2007 to 31th December 2009 were prospectively studied with control.The patients were scored by oNCIS on admission day,3rd,7th days after admission and on the day of discharge or dead.At the first scoring on admission,2 items of the PaO2 and pH were excluded from oNCIS's 10 items,and the remaining 8 items were used.Three items of plasma sodium,potassium and creatinine or BUN were scored out from 8 items and the still remained 5 items were used for the subsequent 3 scorings.The remaining 8 and 5 items were used as a simplified 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The simplified NCIS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atients'condition that was assessed by the originat NCIS.The consistency rate between oNCIS and sNCIS should be over 80%.Results There were 8 item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on admission, and the consistence rate was 86.7%with the original NCIS.The 5 items selected from the original NCIS were used on the 3rd,the 7th days and the day of discharge or death.the consistence rate with original NCIS were 86.6%to 95.7%.A close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NCIS and simplified NCIS(P<0.01).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rates of the non-serious,serious and extremely serious groups between original NCIS and simplifled NCIS used for the first and the last seorings(P<0.01).Within a cohort of neonates with the same general condition,the assessments of mortality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P>0.05).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NCIS.the simplified NCIS is consistent to a large extent in disease assessment,which is a concise way to evaluate the critical ill neonates objectively and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7.
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死亡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和小儿死亡指数(PI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中适用性。方法应用PCIS及PIM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符合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定义的ARDS患儿进行评分,选取4个时段,即入PICU1h、在PICU病情最重时、入选ARDS1h、ARDS病情最重时的评分结果。PIM直接通过因特网(http://www.sfar.org/scores2/pim22.html)进行计算,根据存活或死亡的临床结果进行分组,比较PCIS及PIM评分结果。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软件。两组间人口学资料、住院时间及评分的比较使用曼-惠特尼U检验,组间病死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分别建立两种评分法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该曲线下的面积(AUC)是评估评分法分辨能力的重要参数,该值≥0.75被认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ARDS病情最重时PCIS(P=0.006)及PIM(P=0.013)评分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选ARDS1h的PI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各时段PCIS与PIM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5。结论PCIS和PIM虽然对评估ARDS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有一定帮助,也可初步判断预后好坏,但对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临床护理中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急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3个组。结果 3组患儿的危重评分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极危重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1、2、3、7d的危重评分均显著低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1、2、3、7d的危重评分均显著低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危重组患儿的器官功能衰竭数显著多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组患儿的器官功能衰竭数显著多于非危重组,多系统器官衰竭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预后和危重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器官功能衰竭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能够对患儿的病情及预后进行有效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草案)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9例ICU的患儿于入院时、24 h、48 h、72 h各进行危重病评分一次,并于第7天及出院前再次评分.同时进行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及护理判断分析.按评分值分组:I组为≤70分,Ⅱ组71~80分,Ⅲ组81~100分,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并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和一级护理措施,尤其对评分≤80分的患儿及时应用以设备为主的加强监护.结果首次评分值越低、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发生率越高,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次数越多,预后越差.随着病情好转,评分值逐渐升高.本组有37例(34.2%)不属于危重病例住入ICU,第二天搬出ICU.结论应用小儿危重评分法能帮助判断病情及预后,对指导儿科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在ICU和非ICU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草案 )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 10 9例ICU的患儿于入院时、2 4h、4 8h、72h各进行危重病评分一次 ,并于第 7天及出院前再次评分。同时进行器官功能衰竭的评估及护理判断分析。按评分值分组 :Ⅰ组为≤ 70分 ,Ⅱ组 71~ 80分 ,Ⅲ组 81~ 10 0分 ,分别代表病情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 ,并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和一级护理措施 ,尤其对评分≤ 80分的患儿及时应用以设备为主的加强监护。结果 首次评分值越低、多脏器功能衰竭 (MSOF)发生率越高 ,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次数越多 ,预后越差。随着病情好转 ,评分值逐渐升高。本组有 37例 (34.2 % )不属于危重病例住入ICU ,第二天搬出ICU。结论 应用小儿危重评分法能帮助判断病情及预后 ,对指导儿科临床护理有重要意义 ,在ICU和非ICU均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感染性疾病,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 A 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是导致此疾病的主要病毒。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因 EV71病毒感染所具有的嗜神经性,重症患儿一般易出现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会出现脑干脑炎、心肺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对于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患儿的重症倾向、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还是一个比较棘手和具有挑战的课题。通过文献复习对具有早期识别意义的且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探讨,为临床及早识别预后差的手足口病患儿,进一步早期对重症手足口病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改善患儿预后,临床分级分层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2008-2015年浙江省手足口病发病数据及实验室诊断病例个案信息,使用Excel 2007软件和R 3.2.3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性分析,Arcgis 10.0软件进行发病热点分析,SAS 9.2软件进行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相关特征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手足口病875 945例,年度报告发病数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时间分布上呈双峰流行特点,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温州等浙南地区为主要高发区域;病例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且男性多于女性;病原学特征上,其他肠道病毒逐渐取代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转变为优势病毒基因型;男性、年龄 5岁、居住在城镇和EV71导致重症病例可能性大,年龄 24月龄且病原为EV71的病例发生死亡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浙江省手足口病仍广泛流行,疾病监测和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强化病原监测应是今后监测工作的发展方向,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则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2008-2012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吉林省手足口病发病变化趋势。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吉林省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吉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95 907例。2010年发病率最高(105.27/10万),之后呈下降趋势。发病高峰在6-8月,呈单峰分布。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通化市(108.11/10万)。男女性别比1.48∶1。5岁以下儿童占79.72%。散居儿童占所有病例的60.94%。2008年和2011年阳性标本中EV71病毒所占比例在60%以上。结论吉林省手足口病呈明显季节分布,男性所占比例较高,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不同年份优势毒株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动态研究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探讨合理的预测模型,为宝鸡市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宝鸡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月发病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模型诊断、模型评价,选择最优预测模型,利用所得到的模型对2015年1-6月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 通过参数和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以及残差白噪声序列检验,得到模型ARIMA (1,1,1) (0,1,1)12,R2=0.820,标准化的BIC=10.507,Ljung-Box=4.631(P=0.995),2015年1-6月手足口病月发病数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34%,实际值都在95%可信区间内,建立的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ARIMA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宝鸡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预测效果可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 2013年广州市手足口病监测和疫情数据,运用Excel 2003,SPSS 13.0,Arc GIS10.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2008 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29 105例,其中重症124例,死亡12例,为全市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时间分布上每年呈双峰流行,具有夏秋季高发的特点;地区分布上高发区域呈环形带分布特点;人群分布上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原学特征上每年优势病原体有所变化,肠道病毒71型是造成大部分重症病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病原体。结论广州市手足口病在全市广泛流行,当前应着重加强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健康宣教和托幼机构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心肌酶活性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预防并发心肌炎的发生。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51例HFMD患儿进行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患儿AST、LDH、CK、CK-MB、LDH-1、α-HBDH活性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18例有心电图异常的病例,其心肌酶谱及CRP水平更是明显高于正常。结论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伤诊断依据和观察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2007-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了解2007-2008年春夏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4-8月及2008年5-9月收集2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共356份,其中咽拭子255份(包括10份重症患儿标本),疱疹液标本101份.将所有标本接种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阳性的毒株用RT-PCR进行鉴定;对10份重症患儿标本除病毒分离外,还直接进行RT-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256例被检测患儿中188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3.4%.35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39株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7.1%.其中疱疹液标本分离阳性率为75.2%(76/101),咽拭子标本分离阳性率63.9%(163/255),但两种标本接种细胞后出现病变的速度没有差别.重症患儿标本病毒分离阳性率50%(5/10).2007年的45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均为阳性,分型PCR显示,其中CA16占95.6%(43/45),EV71占4.4%(2/45);而2008年的143例病毒分离株经肠道病毒通用引物PCR检测142例为阳性,PCR分型显示,EV71占82.4%(117/142),CA16占16.8%(24/142).10份重症患儿标本直接分型检测结果均为EV71.结论 北京儿童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V16为主,2007年与2008年流行的优势型别不同,2007年主要为CA16,而2008年主要为EV71.本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均为EV71.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症手足口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和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10年收治的34例危重手足口病(HFMD)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呼吸机参数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症病例以1~3岁男性患儿为主,均存在发热和皮疹,17例(50.0%)出现明显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嗜睡,18例(52.9%)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19例(55.9%)脑干脑炎,转为危重症时间平均3.27 d,X线胸片出现肺水肿征象25例(73.5%),27例行机械通气(SIMV模式),治愈17例,其吸气峰压(PIP)及呼气末正压(PEEP)均值分别为14.83 cmH2O和5.77 cmH2O,死亡比率为41.2%。结论伴有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嗜睡及口腔分泌物多等都是危重症HFMD警示信号,应动态监测肺部X线影像,早期发现肺水肿,早期干预。HFMD发生脑干脑炎者病情凶险,死亡比率高。 相似文献
20.
广西自治区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广西自治区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根据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计算发病率和构成。结果广西自治区2008年共报告手足口病例27598例,死亡15例,发病率为57.8817/10万,死亡率0.0315/10万。地区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发病率最高年龄段0~5岁占93.31%。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做好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