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3岁。因乏力、纳差、瘙痒,伴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5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异常,TB70μmol/L,ALT156.8U/L,γ-GT 1 168U/L,ALP1 430U/L,予优思弗等药物治疗缓解后停药。之后病情常有反复,间断服用小剂量优思弗(0.25~0.5g/d)治疗。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纳差、瘙痒、巩膜黄染,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TB/CB60.8/34.7μmol/L,ALT/AST 87/140U/L,ALP/γ-GT340/357U/L,球蛋白54.7g/L;PT17.1s。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5岁.主因"反复乏力、尿黄2年,加重伴食欲减退1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收入我院肝病科.患者于2009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腹部超声提示"弥漫性肝病表现",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给予茵莲清肝、联苯双酯等治疗1年余,疗效欠佳,遂于2011年1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检查发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7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1 U/L,碱性磷酸酶(ALP)262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338 U/L,自身抗体指标不详,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给予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等治疗,患者ALT、AST、γ-GT等指标均较前下降,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熊去氧胆酸治疗.但患者于2011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尿色加深,伴食欲减退,食量减少1/3,并出现尿色加深,就诊于我院门诊,实验室检查ALT 47 U/L、TBIL58.3 μmol/L、DBIL 5.9 μmol/L、DBⅡ/TBIL0.10、γ-GT 132 U/L、ALP 156 U/L.遂收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3.
沈群  李丹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3):559-560
1临床资料 1.1病例摘要患者男,52岁,因反复腹胀1年、黑便、腹痛、神志改变4天入院。患者躁动不安,胡言乱语.急性痛苦面容,皮肤轻度黄染,鼻尖可见毛细血管充盈,左手背可见3cm×4cm大小皮肤淤斑,有肝掌。既往有长期大量饮酒史。入院当天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75.8U/L,谷草转氨酶(AST)306.4U/L,总胆红素(TBIL)75μ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7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给予传统治疗;B组23例,给予传统治疗+干扰素;C组23例,给予传统治疗+干扰素+胸腺肽α1;3组患者治疗并观察12个月,分析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无论6个月[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为(34.6±14.9)μmo]/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57±41)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87±41)U/L;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为(120.3±64.3)μg/L,Ⅲ型前胶原(PCⅢ)为(149.8±62.4)μg/L,层粘连蛋白(LN)为(103.7±34.9)μg/L]还是12个月[肝功能指标:TBiL(27.1±10.8)μmol/L,ALT(48±27)U/L,AST(69±32)U/L;肝纤维化指标:HA(162.3±71.3)μg/L,PCHI(167.8±63.4)μg/L,LN(94.7±25.7)μg/L]下降程度均优于A组[6个月肝功能指标:TBiL(64.2±31.3)μmol/L,ALT(157±97)U/L,AST(195±64)U/L;肝纤维化指标:HA(225.6±103.1)μg/L,PCⅢ(263.1±107.5)μg/L,LN(163.8±81.9)μg/L;12个月肝功能指标:TBiL(56.1±33.4)μmol/L,ALT(131±74)U/L,AST(197±71)U/L;肝纤维化指标:HA(237.3±106.9)μg/L,PCⅢ(297.5±99.1)μg/L,LN(179.7±98.6)μg/L]和B组[6个月肝功能指标:TBiL(56.7±29.8)μmol/L,ALT(134±57)U/L,AST(104±39)U/L;肝纤维化指标:HA(242.3±96.9)μg/L,PCⅢ(207.5±98.1)μg/L,LN(157.7±77.5)μg/L;12个月肝功能指标:TBiL(37.3±18.4)μmol/L,ALT(63±26)U/L,AST(87±27)U/L;肝纤维化指标:HA(171.6±73.1)μg/L,PCⅢ(203.1±93.2)μg/L,LN(127.7±72.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治疗后HCV RNA转阴率12个月78.3%(18/23)好于A组4.8%(1/21)和B组60.9%(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能抑制丙肝病毒复制,同时应用胸腺肽α1调节免疫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
杨瑛  朱宇 《临床荟萃》2010,25(8):723-723
患者,女,23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全身水肿20天于2007年11月5日入院。既往皮肤色素沉着约20年,糖尿病病史5年,血糖最高达27.8mmol/L,使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万苏林)控制血糖,晨27U,晚间不详,近3天夜间均有低血糖发作。5个月前曾于外院就诊: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3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改变。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7.6U/L,丙氨酸转氨酶(ALT)57.9U/L,碱性磷酸酶(ALP)186.5U/L,肾动能正常,甲状腺功能4项正常。  相似文献   

6.
周红霞  姜树勤  吴宝英  甄真 《临床荟萃》2011,26(24):2184-2185
患者,男,47岁,2009年12月12日因明显消瘦、乏力,同时进食后胸骨后疼痛,恶心、畏食,尿量增多而就诊,无心悸、多汗等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1998年因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时输同型血,1999年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11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0U/L,给予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7.
奥硝唑致药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文革 《新医学》2009,40(7):490-490,F0003
患者女,34岁。因乏力伴肝功能异常5个月于2009—01-05入院。患者近5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无纳差、黄染。外院肝功能检查示ALT190U/L,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均(一),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长期服用治疗妇科疾病的中成药物如大黄蛰虫丸、赤丹丸、康妇炎及当地医院自制抗炎2号(成分不详)等治疗。患者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8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Hg(10mmHg=1.33kPa)。面色稍暗,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  相似文献   

8.
人猪链球菌Ⅱ型重症感染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娟  周冰 《临床荟萃》2009,24(13):1125-1125
例1,男,62岁。因发热、畏寒、寒战于2006年8月12目送至我院,全身瘀点、瘀斑,体温39.5℃,低血压,意识不清。血常规:白细胞(WBC)3.21×10^9/L,中性粒细胞(N)0.40,淋巴细胞(L)0.35,血红蛋白(Hb)130.3g/L,血小板计数(PLT)52.0×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303.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50.0U/L,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3岁,主因“双足背水肿2周,心悸、胸闷、恶心、呕吐3d”门诊以“心衰、肝功能异常”于2009年6月18日收入院。患者2007年6月体检发现肝功异常,ALT70U/L,HBsAg(+),HBeAg(+),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0岁,因腹痛15天,双下肢无力,意识障碍2天于2004年9月20日入院。患者15天前进食牛肉后出现上腹痛、腹胀、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查肝肾功:尿素氮(BUN)10.22mmol/L,肌酐(CREA)125.1μmol/L,Na^+ 145.7mmol/L,K^+3.41mmoWL,CI^- 106.9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9.1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6U/L,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8岁,主因口服抗真菌药里素劳10d,出现乏力、恶心、厌油、食欲减退1周。于2005年4月3日入院,查体:BP110/70mmHg,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化验肝功能ALT1980U/L,AST986U/L。总胆红素341μmmol/L,直接胆红素21μmmol/L。尿胆红素、尿胆元均为阳性,肾功能及电解质正常,排除病毒性肝炎,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0岁,学生。因食欲不振、腹部不适20余日,皮肤及巩膜黄染1周伴有轻度搔痒于2004年1月13日人院。人院时查体:T:36.4度,P:76次/分,BP:14.3/9.7KPa,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无蜘蛛痣、肝掌,心肺正常,肝脾在肋缘下未触及,腹部平坦,无侧支循环及海蛇头,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化验室检查:AST46U/L,ALT51U/L,BIL250.1/159.2umol/L,ALP308U/L,A/G 40/33g/L,WBC4.8*10^9/L HBsAg 抗HBe 抗HBc ,B超示:肝内毛细胆管回声增强,胆囊壁毛糙。入院诊断: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治疗经过,甘利欣30ml/日静滴,舒肝宁注射液20mL/日静滴,治疗半个月于1月29日复查肝功示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阮××,男,39岁,干部,住院号06968,病案号038541,因肝功能反复异常6年,双下肢渐进性行走困难半年至完全功能丧失一个月,于2005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2月出现腹胀、乏力、尿黄半个月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收住院。查肝功能示ALT 398 U/L,TBIL 46μmol/L,ALB 38.5g/L,乙肝标记物呈HBsAg、抗-HBe、抗-HBc阳性,抗-HDV、抗-HCV阴性,HBV DNA32×106Copies/mL,B超肝胆脾显示肝回声致密,胆囊壁增厚,脾轻度肿大。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经护肝抗炎对症治疗6周,复查肝功能正常出院。随后三年中因肝功能异常先后多次入院治疗。20…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7岁,因"乏力3年,再发2周"于2010年12月7日以"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收住病房。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查肝功能异常,在当地医院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护肝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定期复查肝功能无明显异常。半年前查肝功能正常、HBV-DNA低于检测值,遵医嘱停用拉米夫定,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4个月前自行停用阿德福韦酯,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乏力、肝功能异常来本院就诊。复查肝功ALT495U/L,AST366U/L,HBV-DNA4.7×106copies/mL。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疟疾、高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低于80U/L时,患者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探讨该类患者有无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方法选取179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测定ALT,HBV病毒载量,HBeAg,并按ALT水平分为三组:I组ALT≥80U/L,Ⅱ组40U/L〈ALT〈80U/L,Ⅲ组ALT≤40U/L。结果①ALT≥40U/L的共130例(72.6%),其中≥80U/L的标本53例(29.6%)。②Ⅰ,Ⅱ,Ⅲ组中,HBV—DNA载量均有阳性出现,分别为16.8%(30/179),10%(18/179),1.7%(3/179),说明各组均有患者处于病毒复制阶段。Ⅰ,Ⅱ,Ⅲ组中,均有HBeAg阴性出现,分别为17.3%(31/179),35.2%(63/179),25.7%(46/179)。③随着ALT水平增高,HBV—DNA载量数值增大,病毒复制处于高水平的标本增多。结论慢性乙肝患者ALT水平80U/L时,尤其是HBeAg阴性的患者,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在决定抗病毒治疗前应对此类患者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37岁,因HBsAg阳性10年,肋痛、乏力20d于2007年2月17日收入我科.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3/8 kPa.神志清楚,肝掌阳性,无蜘蛛痣,肝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 44.6 U/L、AST 42.1U/L.B超示:轻-中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种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NA、SMA、AMA、抗LKM-I,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150例肝功异常患者(ALT〉50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8.7%(28/150),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12.7%(19/150)、6.7%(10)/150)和7.3%(11/150);未检出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I);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诊断疾病、了解病程和观察疗效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种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在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NA、SMA、AMA、抗LKM-I,根据荧光反应强弱判定结果。结果150例肝功异常患者(ALT〉50U/L)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8.7%(28/150),其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分别为12.7%(19/150)、6.7%(10)/150)和7.3%(11/150);未检出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I);女性患者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毒性肝炎标志物阴性组自身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诊断疾病、了解病程和观察疗效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肝功能异常的非病毒性肝炎病人适合进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传统方法治疗;B组41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治疗;C组47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扶正化淤胶囊治疗24周,其他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观察肺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改变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B组比较[透明质酸(HA):(152.3±72.3)μg/L、(212.3±86.9)μg/L、(325.6±153.1)μg/L,F=30.18,P〈0.01];[层粘连蛋白(LN):(104.7±23.9)μg/L、(139.9±28.9)μg/L、(127.7.4-76.0)μg/L,F=36.99,P〈0.01];(Ⅲ型前胶原(PcⅢ):(167.8±61.4)μg/L、(207.5±78.1)μg/L、(263.1±113.2)μg/L,F=30.34,P〈0.01)]和Child—Pugh评分(6.94±1.31、7.53±1.24、8.77±1.36,F=14.45,P〈0.01)下降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患者肝功能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8±41)U/L、(147±96)U/L、(75±19)U/L,F=16.82,P〈0.01];[白蛋白(ALB):(38.1±1.7)g/L、(26.5±3.5)g/L、(35.4±1.8)g/L,F=4.69,P〈0.01];[总胆红素(TBil):(31.9±12.7)μmol/L、(85.2±58.3)μmol/L、(46.1±17.8)μmol/L,F=15.10,P〈0.01]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76±24)%、(57±12)%、(73±18)%,F=79.26,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快速抑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同时应用扶正化淤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棍高廉者的向洁蛋白含骨.  相似文献   

20.
对近年来文献药物所致转氨酶升高摘要如下。 1罗红霉素例1:男,27岁。因咳嗽自服罗红霉素胶囊(150mg/粒)1粒,2次/d,连服10d后,查肝功能:ALT为120U/L,给予保肝对症治疗,0.5a后转氨酶恢复正常。例2:男,4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品,常规用量1周,查肝功能:ALT为96U/L,予对症治疗,10个月转氨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