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泵针的方法对保持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换泵针过程中药物泵入的间断可导致患者血压的波动,不利于患者治疗。通过介绍现有的泵针更换方法,包括单泵法(改良更换法、改良法、管对泵更换法、快速更换法、orchestra组合微量泵更换法)及双泵法(DP、DI、改良的DI),并阐述单泵法及双泵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提出对于儿科重症患者使用快速更换法,对成人重症患者选择双泵法或快速更换法,以减少患者血压的波动,促进其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
血管活性药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受到微量注射泵本身固有的缺陷,泵用耗材的不当选择,使用操作不当以及静脉输注的外联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导致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异常,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危及其生命。本文即对导致血管活性药输注异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泵入血管活性药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琳 《现代护理》2007,13(14):1283-1284
目的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当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避免因更换注射器而造成血压明显波动的微量泵使用方法.方法 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组1为观察组,使用Orchestra组合微量泵中继;组2也为观察组,使用双微量泵联合中继;组3为常规方法对照组,使用一个微量泵.每组均在更换下一组血管活性药物前及更换后测量血压.观察更换药物有无引起明显血压波动.结果 2个观察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对照组更换药物前后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微量泵双通道中继在血管活性药物的泵入中的应用,解决了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压波动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在较常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的监护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炬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818-1819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手术中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管理。方法对2009年1-12月52例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通过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血管活性药物的配置,除在无肝期及新肝早期血流动力学有波动外,基本保证了患者血液动力学的稳定。结论准确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准确配制血管活性药的浓度,规范化使用微量注射泵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治疗中,微量泵作为一种定容性新型泵力仪器,由于精确度高,流速稳定,用液量少,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危重患者,在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因药物的剂量相对较大,为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我们采用泵对泵更换法,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微量注射泵更换药物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蒨  杨桂俐 《天津护理》2007,15(4):229-229
在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维持病人血液动力学稳定非常重要。微量注射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泵人体内,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药液,由于危重病人应用的药物种类多,输液量大,以及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浓度较高,因此在更换药液时,经常会由于短时间内进入病人血液中的药物速度发生变化而造成低血压的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对换药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减少了此类问题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改良微量泵更换药物法在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监护的86例患儿,应用全自动多道微量泵进行药物更换。备好一个空泵,提前1h将血管活性药物按需配好,将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和头皮针到正在使用的血管活性药物的空泵上,调节所需速度,将头皮针放入治疗巾内。待药物持续泵出后,按所需速度继续泵出15~20 min,再将头皮针插入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原血管活性药物的肝素帽中,立即断开连接之前即将用完的药物泵。与此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使用新方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参数基本稳定,没有出现明显波动。结论使用全自动多道微量泵新方法更换血管活性药物做到提前配置,应用头皮针和肝素帽连接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移动高度不超过15 cm,更有利于小儿先心病术后监护参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使用微量泵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的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6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脏瓣膜病患者使用微量泵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护理要点.结果 用药后出现头晕等轻微用药反应者5例,更换药物时出现血压、心率波动者4例,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者15例,无菌性静脉炎发生5例,液体外渗者4例.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治愈出院者240例,无手术指征出院16例,死亡7例,无一例严重血管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量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是积极调整、维护心功能的重要手段,加强用药期间的护理,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及血管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微量泵续泵方式对于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12月ICU患者中使用微量泵注射各类血管活性药物患者92例,共计使用微量泵435泵次,按照续泵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观察(1组98泵次,2组153泵次,3组184泵次)。结果3组续泵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均p〈0.05)。结论以泵换泵的续泵方式不良事件发生率最低,建议在持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泵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使用以泵换泵的方式进行续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自动化智能微量泵对药物续泵更换用于心脏术后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7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双泵泵入药物,而观察组38例采用自动化智能微量泵泵入药物。观察两组心率和收缩压、不良事件(血压下降、心率波动、心律失常、意识变化以及心脏骤停)。[结果]在心率和收缩压方面,观察组在换药3 min、换药5 min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而对照组高达2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P0.05)。[结论]采用自动化微量泵对心脏术后病人进行血管活性药物输送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能够显著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能够减轻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上微量泵多用于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输血、输液、高浓度补钾以及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物。心脏手术后病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经常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采用微量泵从深静脉导管输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复杂,治疗用药多,大部分的治疗药物使用微量泵24h持续泵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泵用延长管基本上为单通路、单管道泵用延长管,在病人需要泵注多组液体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泵用延长管,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的住院费用,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而且有些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对维持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习惯用双微量泵和双泵用延长管来维持药物,减少药物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注射泵的很多优点已充分体现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药液,还存在着短时间内进入患者血液中的药物速度发生变化而造成低血压的发生,为减少这类情况的发生,我们通过临床应用过程中总结经验,对更换药物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此类问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7-10/2008-02收治的心功能不全患者200例。应用微量注射泵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以硝普钠为例)的患者均应用改进方法更换药液,更换药液200例,记录更换药液前及更换药液后15 m in内血压情况,结果200例,未发生血压波动现象。2方法2.1用微量泵输注硝普钠,配置方法是30 m g硝普钠加入50m l生理盐水,起始输液速度为1 m l/h(硝普钠输入剂量为10μg/m in),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我们在更换药物时,先暂时将需要更换的药液通路近端用调节夹夹住,将新配置的硝普钠注射器换上,然后分离延长管乳头与针头交接处,弃去流速快的一段硝普钠液体,待滴速均匀后,再将延长管与针头接好,最后松开调节夹。在操作过程中要求迅速、熟练。通过以上的方法由于在更换药液时释放了蓄积的药液,可以减少由于注射器机械原因造成短时间内药物输入过多而引...  相似文献   

15.
堵洁 《当代护士》2014,(9):120-121
总结了180例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全程严密监测病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做好静脉通道的护理、规范微泵的管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等措施,认为应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能确保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输注延长管泵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输注延长管泵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0例冠心病患者行果糖二磷酸钠输注治疗,单日使用榆注延长管微量注射泵泵入,双日使用普通输液器静脉滴注.记录患者对肢体疼痛的主诉.结果:采用输注延长管静脉泵入时患者疼痛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器静脉滴注.结论:输注延长管静脉泵入果糖二磷酸钠能降低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更换输液延长管方法对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较大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3种方法更换延长管,A组直接用盐水预冲延长管后更换;B组将配好去甲肾上腺素的注射器装入空泵内,另置氯化钠注射液于空输液泵中,按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泵入速度及液体输入速度,预冲延长管后更换;C组将配好去甲肾上腺素的注射器装入空泵内,另置氯化钠注射液于空输液泵中,按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泵入速度,连接输入氯化钠注射液快速输入,预冲延长管后更换。比较不同更换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B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A,C两组患者稳定(P0.05)。结论:双通道原速度预冲更换法对于感染中毒休克持续去甲肾上腺素泵入的患者更换延长管更安全可靠,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泵续泵并行法在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双泵续泵并行法更换泵前管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停泵换泵法。结果观察组CVP(80.63±6.99)mmHg(1mmHg=1.33kPa)、MAP(11.24±2.83)mmH_2O、R(92.37±17.01)次/min,对照组CVP(74.33±7.96)mmHg、MAP(9.97±3.12)mmH_2O、R(104.03±17.46)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停止持续输液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4例(6.24%),观察组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术后持续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双泵续泵并行法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准确、微量、恒定、持续地泵入体内,既可定时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因药物浓度大小波动而产生的副反应,又可保证药物的最佳有效血药浓度的泵力仪器[1]。它不会因病人的姿势和体位的变化而影响输注速度[2]。在心胸外科经常用于泵注血管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泵(以下简称微量泵)是用少量液体将药物准确、微量、恒定、持续地泵人体内,既可定时控制药物用量,避免因药物浓度大小波动而产生的副反应,又可保证药物的最佳有效血药浓度的泵力仪器。它不会因病人的姿势和体位的变化而影响输注速度。在心胸外科经常用于泵注血管活性药物、静脉高浓度补钾、持续输入镇痛、镇静药及化疗药物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