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前后幽门管组织各层黏膜的改变,以及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情况。方法对65例CHPS患儿行超声检查,观察其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幽门管各层黏膜厚度的改变,以及幽门管内径变化。经胃管向胃内注入浓稠奶液作为胃肠对比造影剂,观察造影剂通过幽门管的情况。结果 65例CHPS患儿术前肌层厚度为(4.85±0.82)mm,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厚度为(2.14±0.33)mm,幽门管长径为(18.53±0.91)mm,幽门直径为(15.82±0.66)mm。经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后1 d,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内径及幽门肌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内径、幽门肌层厚度、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均P0.05)。术后1周,38例患儿幽门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术后1个月,48例患儿幽门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术后6个月,56例患儿幽门可呈现瞬时全开放状态。结论超声在评估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后幽门肌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变化及幽门管狭窄程度的改善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通过运用高频超声观察行胃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前后肥厚狭窄的幽门管组织各层粘膜改变以及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情况,以探讨高频超声在此新型微创术式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65例CHPS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CHPS患儿术前与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幽门管各粘膜层厚度的改变以及幽门管内径变化。结果 手术后1天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较手术前增加;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幽门肌层厚度较手术前减小,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无变化;手术后6个月幽门管长径、直径、幽门肌层厚度、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均较手术前减少。术后胃内液体通过幽门管的次数较术前明显增多,幽门管开放程度增大。结论 根据高频超声所测得的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CHPS前后的数据发现,幽门肌层和黏膜及黏膜下层厚度的变薄以及幽门管的狭窄程度改善,得出该微创术式是有效的手术方法,超声对其手术的疗效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无效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胃镜下治疗CHPS术后反复呕吐患者的超声检查特点,并与泛影葡胺胃肠造影、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能量化比较术前、术后的改变,动态观察幽门管的功能;泛影葡胺胃肠造影对引起呕吐的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准确;胃镜能及早期、准确观察到黏膜的病变,并引导治疗.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性高及价廉等优点,可作为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CHPS无效的首选影像学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ConradRamstedt1512年首先报道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手术,随后切口的选择有所改进,如肋缘下斜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外缘的横切口。我院经脐入路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该病12例,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5~28天;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碱中毒及营养不良。生后2~4周开始出现呕吐,且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不含胆汁。查体:右上腹触及活动性包块。1.2手术方法确诊后应及早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超声对65例确诊为CHPS患儿及50例对照组婴儿的幽门进行检测,比较其幽门肌层及黏膜层的厚度及血流分级。观察并比较CHPS患儿术前和胃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术后1 d、1周、1个月及6个月时幽门管各层组织的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造影剂通过幽门管情况及幽门管内径变化情况。结果 CHPS组与对照组的肌层及黏膜层厚度,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CHPS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 d黏膜层血流更丰富;术后1周及1个月幽门管内径增宽,肌层变薄,术后6个月肌层厚度进一步变薄,肌层、黏膜层血流较术前稀疏减少,肌层Vmax减慢,RI减小。结论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胃镜下幽门切开术后幽门管各层组织血流变化规律,并可通过测量Vmax及RI以协助估计幽门狭窄的程度和手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及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治疗。Conrad Ramstedt 1512年首先报道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手术,随后切口的选择有所改进,如肋缘下斜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外缘的横切口。我院经脐人路行幽门环肌切开治疗该病12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男,13d。出生后呕吐,临床诊断上消化道梗阻。超声检查前禁食4h,准备好20mL温水。超声表现:胃呈中位,胃腔小,幽门管壁不厚,胃腔内可见胃管回声十二指肠球部、降段轻度扩张,内见少量潴留液及气体回声。经过胃管注入20ml温水后观察,胃轻度充盈,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扩张明显,最宽处约24mm,十二指肠降段远端肠管变细,最宽外径约8mm,并被胰头呈"倒C"形包绕,肠腔内仅见少许液体通过,见图1。胰颈后方可见肠系膜上静脉围绕肠系膜上动脉旋转270°,十二指肠水平段向上走向被包绕其中于中上腹部形成"漩涡征"团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婴儿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对4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婴儿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手术术中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45例患儿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及二次手术.结论 手术中充分设备准备,术中娴熟的配合,合理的气腹压,密切观察病情,做好相应的处理,可使腹腔镜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婴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 例1,男,35d,因渐进性喷射状呕吐18d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久佳,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叩诊鼓音;右上腹部可触及一硬币样质硬肿物,表面光滑,肠鸣音存在.X线钡透检查提示:幽门梗阻.超声检查:胃腔扩大,幽门壁增厚,幽门横断面呈"环形征",长轴切面呈"宫颈征"的低回声团,长径约22mm,外径约14mm.肌壁厚约5mm.持续观察幽门管无变化.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次日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及价值。方法禁食后应用高频超声对临床疑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胃内容物的量及幽门的形态、结构,分别测量幽门外径、长度、肌层的厚度和及幽门管腔内径。分析70例经手术证实患儿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70例中68例声像图呈特征性改变,幽门管长径(22.30±2.68)mm,幽门肌厚度(4.60±0.88)mm,幽门直径(14.50±1.86)mm。以幽门肌层厚度≥4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71.43%;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7.14%。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以幽门肌层厚度>3 mm为诊断标准可以大幅提高敏感度,减少漏诊,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20d,因出生后间断呕吐,加重3d入院。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未扪及包块。临床考虑幽门肥厚可能性大,建议行超声检查。检查前患儿禁食3h,将胃超声助显剂溶于沸水中,搅拌成均匀糊状,待温后使用注射器经鼻饲管注入30ml助显剂。超声检查:食道下段近贲门部探及一外凸,食道后壁见大小约13mm×9mm膨出,呈类椭圆形,其内为助显剂充填,周边为胃壁结构,并见胃腔内助显剂经贲门反流入膨出内。贲门及幽门管显影剂通过顺畅,幽门部未见明显增厚,十二指肠球部充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探讨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内镜直视下的幽门括约肌切开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幼儿41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1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切口感染;术中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紫绀,吸痰和暂停治疗可缓解,有3例患儿经过2-3次治疗后方缓解症状;术后患儿呕吐次数、电解质及体重均较术前改善(P0.05),经半年随访,患儿体重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内镜下幽门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疗效显著,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是保证手术和患儿安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彩超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儿,女,出生后2周,喂奶后呈喷射性呕吐,右上腹可扪及包块.彩超检查(图1):胃体扩张,壁薄,腔内见较多液性回声、幽门部胃壁均匀性增厚,呈低回声,纵切呈类似女性"宫颈征",横切呈"靶环征",幽¨管腔明显狭窄,呈狭长高回声带,肌厚0.5 cm,长度2.0 cm.肝胆胰脾正常.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胃潴留.后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40 d.近3~4周进食后频繁呕吐,呈喷射状,体质量不增而入院检查.查体:上腹部膨隆,下腹部平坦柔软.超声所见:幽门管长轴切面显示幽门管壁肥厚呈均匀的中等偏低回声,形态似成人子宫颈长轴切面图.幽门肌厚6 mm,幽门直径15 mm,幽门管长22 mm,局部管壁蠕动消失.幽门窦及胃体腔明显扩张,壁蠕动增强,部分呈逆蠕动(图1).超声提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助显剂在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幽门肥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先天性幽门肥厚的45例先行空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服用超声助显剂后再行彩超检查,2次均测量幽门长度、直径及幽门肌层厚度。结果本组25例(55.56%)经服用超声助显剂后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幽门肥厚,其中22例经空腹直接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服用超声助显剂后再次超声检查支持诊断;3例空腹检查时未明确诊断先天性幽门肥厚,而服用超声助显剂后再次超声检查即明确诊断。另外,本组经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出其他6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及部分功能性疾病。结论应用超声助显剂行超声检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幽门肥厚优于空腹超声检查,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种新型手术疗法--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中的应用.方法:行胃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的CHPS患儿20例,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正常组婴幼儿及CHPS组患儿术前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现察CHPS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变化趋势.结果:正常纽婴幼儿与CHPS纽患儿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CHPS组患儿术前与术后1周、术后1个月肌层及黏膜层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观察正常婴幼儿及CHPS患儿术前、术后肌层及黏膜层血流状况,对于诊断CHPS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临床上怀疑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呕吐患儿进行检查,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21例CHPS患儿的幽门管的超声表现包括形态结构、幽门管长径、直径及幽门肌厚度、胃腔大小、胃蠕动和幽门管的开放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以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直径≥1 5mm,幽门管长度≥17mm,且空腹后胃腔扩张,为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标准.所有共21例超声诊断为CHPS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HPS有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声对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总结手术证实的 3 0例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HPS)的超声诊断结果 ,对超声诊断标准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胃幽门管的解剖结构 ,行幽门长轴扫查停帧测量幽门管的长度(PL)及幽门肌厚度 (PMT) ,旋转探头 90°,测量幽门管直径 (PD) ,并计算出幽门肌指数 (PI) ,幽门容积(PV)。结果 :3 0例患儿年龄 4 2 .9± 2 7.1天 ,17~ 12 0天 ,男性 2 3例 ,女性 7例 ,男女比例 3 .3 :1;超声测量数据 :PL (18.63± 2 .2 0 ) mm,PD (15 .0± 1.11) mm,PMT (4.13± 0 .65 ) mm,PI (0 .2 8± 0 .0 4 ) PV (2 94 .76±97.7) mm3。结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超声诊断指标为 PL≥ 15 mm ,PD≥ 13 mm,PMT≥ 3 mm,以幽门肌肥厚的诊断意义最重要 ,国内及国外文献都认为幽门肌肥厚≥ 4~ 5 mm,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标准 ,而根据本组病例的手术结果 ,幽门肌厚度≥ 3 mm就可以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 ,19d。哺乳后喷射状呕吐 5 d,渐重。呕吐物多为鲜奶 ,吐后进食欲望强。查体 :婴儿发育正常 ,营养不良 ,精神不振。腹部稍膨胀 ,可见胃形 ,叩鼓音。未扪及肿块。经 X-线钡透检查不确诊而行超声检查。超声高频探头检查所见 :婴儿肝、胆、胰、脾、肾无异常。胃腔明显扩张 ,液性内容物较多 ,胃窦前后径 35 mm。胃体、窦部胃壁正常。幽门壁明显增厚 ,长轴切面呈“空心橄榄”状中等回声团 ,边缘光滑(图 1)。长径 19mm,直径 15 mm,幽门管 2 mm。短轴切面呈“靶环”状。胃窦部可见蠕动及逆蠕动。超声诊断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后经手术证…  相似文献   

20.
例1,女,15岁。因反复下腹痛入院。查体:下腹轻微压痛。超声所见:子宫体切面径33mm×30mm×29mm,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及阴道内见无回声暗区,其中宫腔内见前后径约15mm,阴道内见139mm×78mm的无回声暗区,呈椭圆型,内见细小光点回声及小片状稍强回声区(图1)。超声诊断: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宫腔、阴道积血。经我院妇产科的妇科检查,发现向外膨出的处女膜无开口,呈紫蓝色。手术切开闭锁的处女膜,引流出褐色血液约300毫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