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因乳头,乳晕暗褐色斑及斑块半年,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双侧乳头,乳晕出现鸡蛋大暗褐色斑及斑块,有轻度瘙痒,数天后双下肢出现多角形鳞屑。患者自出生后皮肤较干燥,粗糙,冬重复轻,家庭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25岁。主诉:右侧乳头、乳晕皮肤粗糙变黑1年余。现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妊娠时发现右侧乳头及乳晕皮肤表面粗糙且颜色较前加深,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治疗。后右侧乳头及乳晕皮肤表面粗糙逐渐加重,颜色变为黑色,遂于2018年2月26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平时身体健康,否认有传染病、内分泌及恶性肿瘤疾病病史。患者23岁结婚,月经正常,孕1产1。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均正常。皮肤科检查:右侧乳头及乳晕皮肤呈黑色,皮肤表面粗糙,呈天鹅绒状,皮纹加深、加宽,边界清楚(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乳头乳晕部出现粟粒大小褐色丘疹,渐增多4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诊断为乳头乳晕过角化症,给予患者维甲酸类药物外用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双侧乳头乳晕色素加深伴皮肤肥厚5年,于2012年2月3日就诊。5年前患者双侧乳头乳晕无明显诱因出现色素加深伴皮肤肥厚,后表面出现黑褐色颗粒,皮损面积渐扩大,偶有瘙痒,未予治疗。患者既往无外伤史,无其他皮肤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双侧乳头、乳晕呈棕色色素加深伴皮肤肥厚10余年。皮肤科检查:双侧乳头乳晕对称性皮肤色素加深呈暗褐色,乳晕范围扩大,直径5~6cm,边界清楚,皮肤明显增生肥厚,呈疣状突起,沟纹加深加宽,乳头无溢液。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有角质栓塞,基底细胞色素增多。诊断: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6岁.因双侧乳头、乳晕黑褐色变1周,于2010年12月8日就诊.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侧乳头、乳晕黑褐色色素沉着,伴患处轻度胀痛,无破溃,无渗液.精神,食欲正常,月经周期无异常. 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双侧乳头,乳晕大小对称,黑褐色色素沉着,疣状增厚,边界清,对称分布(图1A),无破溃,无压痛.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双侧巨大型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患者女,24岁。乳晕褐色斑10年,加重半年。患者自幼左侧乳头看不见。体格检查:双侧乳晕粗糙、增厚,呈乳头瘤样增生,右侧尤为明显。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皮突延长并融合。诊断: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相似文献   

8.
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4岁,因双侧乳头乳晕疣状增生性斑块3年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乳头乳晕出现淡褐色疣状丘疹,质软,偶痒,逐渐增大增多,界清,未用药物治疗.既往无湿疹,鱼鳞病等病史,家族史无类似患者,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4岁,4年前因发热1个月余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形淋巴细胞达0.14。在当地血液病研究所诊断为“左颈部淋巴结增大及免疫功能低下”。治疗1个月后(具体用药不详),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3年后双乳晕变黑,随后双侧腋下皮肤亦变黑。2003年8月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0岁.因双侧乳头及乳晕色素沉着伴角化6年余,于2011年7月22日来我院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头出现粟粒样褐色丘疹,丘疹逐渐增多,色泽加重,融合并覆盖整个乳头,乳晕周围逐渐出现鱼鳞样角化性鳞屑,无明显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未经诊治.既往体健,否认乳头红肿、异常溢液及外伤史,无湿疹、鱼鳞病史,无黑棘皮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月经正常.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主因双侧乳头、乳晕皮疹5年余,于2008年5月来我院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头、乳晕处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褐色丘疹,之后皮疹逐渐增多,颜色加深,无明显瘙痒。未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4例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方法 收集和分析4例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女3例,男1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4.5年,均表现为乳头和(或)乳晕角化过度和疣状增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皮突延长.结论 痣样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是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的一种亚型,临床较为少见,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和组织学都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临床资料 例1,男,60岁,已婚,以双侧乳晕发疹2年,于2001年5月来本科门诊就医,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无意中发现双侧乳晕处发疹,无痛痒因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未经任何诊治。皮损处呈缓慢渐进性发展,曾到当地医院就医,予雷公藤、维生素C每次各1粒,每日3次口服,并予皮康王每日2次外用,(具体诊断不详),间断性治疗约3个月,病情无好转,故来诊。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5.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患者男,48岁,因双手,足背和双下肢多发性淡红色角化性小丘珍18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其下方表皮萎缩变薄,真皮血管周围有较致密的单一核细胞浸润,外用0.025%维A酸软膏每日2次,2个月后皮损略变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3岁,因双下肢皮损6年,臂部,阴囊疣状增生物2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小腿出现一豆大角化性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展成环形,未给予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农民,全身出现角化性丘疹及疣状物,不痛不痒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和胸背出现多个小的疣状丘疹,散在分布无明显不适,以后皮疹慢慢增多,部分开始变大增粗,表面呈疣状,有些表面出现角化增厚,在头面、臀沟处出现大的菜花状的增生物,胸背部广泛性的毛囊角化性丘疹。既往及家族史:患者为农民,以种田为业,未到过外地打工,家族及同村村民未见有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检查:全身见广泛密集性的角化性丘疹,约粟粒大小,在多数丘疹顶端可见角栓样物。头面及躯…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0岁,农民,全身出现角化性丘疹及疣状物,不痛不痒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面部和胸背出现多个小的疣状丘疹,散在分布无明显不适,以后皮疹慢慢增多,部分开始变大增粗,表面呈疣状,有些表面出现角化增厚,在头面、臀沟处出现大的菜花状的增生物,胸背部广泛性的毛囊角化性丘疹.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巨大型疣状增生与显著角化过度型汗孔角化症。患者女,48岁,臀部、双下肢丘疹、斑块伴剧痒5年余。体检:腰臀部见密集多发绿豆至蚕豆大小红色丘疹、斑块,双臀部皮疹融合成巨大型疣状增生;双大腿内、屈侧密集孤立粟米至黄豆大褐色角化性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可见角化不全的圆锥状板形成,棘层增厚。根据临床症状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8岁。双下肢角化性丘疹半年。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发性对称分布的棕红色角化过度性丘疹,直径约1~5 m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局部呈塔尖样致密角化过度,其下方表皮萎缩,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诊断为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给予阿维A口服及维A酸乳膏外用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