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对患者活动功能的影响及疼痛感受的改善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后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70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35例为对比组,后35例为研究组,对比组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功能疗效情况、两组患者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例治疗前后Lysholm分数以及两组患者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要明显高于对比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比组治疗前的Lysholm分数差距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Lysholm分数要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7.14%)明显低于对比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的患者实施术后康复训练来练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将治疗有效率提高,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并将Lysholm分数改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老年患者于关节镜下通过半月板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惠州华康骨伤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老年患者,随机分组,34例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治疗为切除组,36例于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为成形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成形组疗效优良为97.22%,较切除组的79.4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成形组Lysholm–Ⅱ评分均较切除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在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相较于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关节镜下半月板形成术效果更为优越,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8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按实际手术方案分组:全切组(n=40)、成形组(n=40),对全切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治疗,对成形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分析疗效、膝关节活动及功能、安全性。结果:成形组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时运用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科8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的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按实际手术方案分组:全切组(n=40)、成形组(n=40),对全切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全切除治疗,对成形组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分析疗效、膝关节活动及功能、安全性。结果:成形组术后1个月恢复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更高(P0.05)。成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全切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实施关节镜治疗时运用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性切除术,观察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应用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诊的70例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24(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0.05);两组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缝合修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6例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厚街医院(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采取单双数字法分为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外向内缝合法,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缝合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半月板JOY损伤评分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半月板JOY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半月板JOY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训练。结果:随访4个月~6个月,优21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6.87%。结论: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对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髋关节运动力矩的影响。方法将66例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33例在基础治疗上,取手术局部腧穴秩边、环跳、居髎行透天凉泻法,取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血海、地机、阳陵泉行烧山火补法。于治疗前及治疗45、90 d后比较2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结果 2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90 d的效果更佳(P0.05);治疗组治疗45、90 d后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均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烧山火透天凉补泻法可有效改善臀大肌挛缩术后患者下肢运动过程中的髋关节能量、支撑力矩、摆动力矩,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杨氏活血祛瘀组方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6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手术修整和缝合损伤半月板,术后均接受常规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内服杨氏活血祛瘀组方,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疼痛以及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伤口均为I期愈合,治疗组恢复日常正常生活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2.1%,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优良率为57.1%,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主观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主观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和关节活动范围在术后7 d和术后3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5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内服杨氏活血祛瘀组方,能够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实施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对所有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针对术后无痛者、术后疼痛者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处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术前,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改善幅度显著,达到了95.0%,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中,关节镜治疗法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并控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与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400例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在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半月板清除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老年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采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价步行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ROM、BBS评分、FAC评分及运功功能量表中的协调能力、活动能力、反射能力、运动速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运动功能,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依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2周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量)程度,关节活动范围(ROM)和膝关节Lvshohn评分及半月板损伤治疗后疗效判定标准评分(JOA),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天、7天、2周、3个月、6个月休息时及活动时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3天、7天、2周、3个月、6个月的关节积液量减少,关节活动度改善及Lysholm评分及半月板损伤治疗后疗效判定标准JOA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能减轻关节镜下半月板相应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减少关节积液,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药薰蒸在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功能锻炼,观察组应用功能锻炼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术后2周抽取患者关节液,记录积液量、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治疗1周后再次抽取关节液,记录积液量、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记录治疗2个月后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关节积液量和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VAS和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药薰蒸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肿痛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针刺穴取足通谷、束骨、内庭、陷谷、侠溪、足临泣、大都、太白、行间、太冲,每日1次,连续针刺6 d,休息1 d,共治疗8周。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股四头肌锻炼、膝关节活动度康复、患肢行走训练,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日本骨科学分会(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7%(33/36),优于对照组的8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改良输刺法治疗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热针对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遗留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遗留疼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血清P物质含量变化,并评价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血清P物质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膝关节疼痛评分、血清P物质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对关节镜下膝关节半月板缝合术后遗留疼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 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熏洗联合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8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等速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熏洗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变化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PT)以及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变化情况;并利用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价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评分及压痛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肌群PT均显著改善(P均<0.05),膝关节HSS评分中的各指标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1个疗程、2个疗程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熏洗联合等速训练能够显著缓解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患者局部疼痛肿胀症状和体征,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周围屈伸肌肉的功能,对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