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脊髓纵裂是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亦是脊髓较少见的一种发育性疾病,而脊柱侧弯合并脊髓纵裂伴有TCS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我们曾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7~ 2 0 0 1年我们采用一期后路RF系统矫形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19例 ,病灶清除彻底 ,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椎体融合好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段资料 本组 19例 ,男 8例 ,女 11例 ,年龄 2 2~ 5 8岁 ,胸椎结核 5例 ,胸腰段结核 8例 ,腰椎结核 6例 ,病史最短 7月 ,最长 3年 ,平均 11月。 19例均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均感腰和 /或背疼痛 ,2例伴有季肋部放射痛。 6例伴双下肢放射痛 ,8例卧床不起 4~ 10d。查体 :病变椎体棘突有明显叩击痛 ,19例均有后凸畸形 ,其中 13例有不同程度下肢肌力 ,…  相似文献   

3.
脊髓纵裂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畸形.脊髓被椎管内骨性间隔或纤维性间隔分为两半,并产生一系列脊髓功能障碍,多伴背部皮肤异常、脊柱畸形、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等表现.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1992年Pang等[1]建议用脊髓纵裂代表整个双脊髓畸形的范畴.近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将脊髓纵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2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2例TCS患者的MRI资料。结果22例中,脊髓圆锥尖部位置均低于L2椎体以下,脊髓受牵拉、固定;终丝增粗10例;脂肪堆积16例;脊膜膨出8例;脊柱裂20例;脊髓纵裂5例;脊髓空洞2例;脊柱侧弯半椎及融合畸形4例;合并神经鞘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结论MRI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位置形态及伴发畸形,对明确诊断TCS及指导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脊髓髓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的特点、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髓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临床表现除神经功能障碍外,7例出现下肢畸形,1例伴有脊柱侧弯,3例有腰骶中线部位皮肤异常改变.肿瘤涉及腰段脊髓(胸腰段+腰段+腰骶段)共21例,占80.8%(21/26).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各自有特征性的MRI表现.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9例行肿瘤次全切除术,5例行肿瘤大部切除术,2例行肿瘤部分切除术.结果 26例患者中25例出院时原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1例患者获随访6~82(30.0±8.2)个月.12例患者原有神经症状、体征完全消失,7例患者生活可自理,1例患者生活需他人照料,1例恶性畸胎瘤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随访期内无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脊髓髓内胚胎残余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除神经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下肢、脊柱畸形和腰骶中线部位皮肤异常改变.绝大多数肿瘤累及腰段脊髓,MRI多能明确诊断.常合并其他脊柱、脊髓的异常改变,手术难以将肿瘤全切除,但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如脊柱裂、脊髓脂肪瘤、外伤等引起脊髓末端回缩不良,马尾终丝被粘连、束缚及压迫,使圆锥被牵引而导致发育不良,产生下肢运动失常、排便及排尿功能障碍。TCS的患病率约为0.17%。TCS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90%或以上,严重者会引起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一、病因和发病机理先天性致病因素最常见,如神经管闭合不全等。椎管的外伤和手术也可以导致TCS。前者称原发性TCS,后者称继发性TCS。脊髓由外胚层形成,在胚胎发育早期,脊髓与椎管的长度大致相等。随后脊柱生…  相似文献   

7.
曾祥永 《现代保健》2010,(27):25-27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 5例、T1215例、L1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3例、T12和L11例。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14例、C级13例、D级7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6例、c级19例、D级8例、E级2例。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但前路手术可直接脊髓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且融合率高,在脊柱的畸形矫正以及脊柱的稳定性重建方面为一种更为确切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8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天在某医院拟诊“脑膜炎”作腰椎穿刺。在第2、3腰椎间隙进针约5cm抽出血液4ml,即刻凝固,终止腰穿。腰穿后3小时,自觉下背部呈刀割样痛向双下肢放射,以右下肢为著,伴右下肢抬举费力。次日上午双下肢瘫痪,大小便无力,无发热、头痛及呕吐,转来我院。查体温36.5℃,神清合作。脊椎无压痛及叩击痛。神经系统:两侧腰2节段以下深、浅感觉缺失。右下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低。双侧膝、跟腱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0岁,左下肢麻木1年,突发双下肢无力、小便难解,伴腰痛1 d入院。查体:神清,双侧瞳孔正常,颈软,双上肢活动可,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3级,腱反射亢进,双侧下肢病理征阳性,左侧胸7以下痛温触觉减退。颈胸椎MR I:胸7-9髓内占位病变,大小4·5 cm×1·5 cm×1cm,考虑胶质瘤,伴颈4-胸7脊髓空洞。全麻下行胸7-9椎管切开,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胸7-9髓内,灰红色,血供极其丰富,边界不清楚,质软。术后病理诊断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证实。患者术后即出现双下肢软瘫,肌力0级,脊髓反射阳性,大小便失禁。现仍在行康…  相似文献   

10.
MRI在脊髓纵裂畸形诊断中的应用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在脊髓纵裂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搜索18例脊髓纵裂的临床及MRI资料,均行矢状位T1WI、T2WI;冠状位、横断T1WI位扫描.结果 本组Ⅰ型13例,Ⅱ型5例.结论 MRI是诊断脊髓纵裂畸形最有效的安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横断位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断面.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在发病的传染病,在临床症状不典型和引起少见的并发症时不易明确诊断。本文报道1例由流产布鲁氏杆菌3型感染而并发脊髓内皮样囊肿性脓肿的病例。 患者男,17岁,因背痛、发烧1个月,双下肢软弱无力数天住人传染科病房。入院检查:神志清楚,体温38℃,脾脏可触及,脊旁肌肉痉挛,腰段脊柱前凸,L2水平以下感觉减退,双下肢有轻度软瘫,腹部皮肤反射及双下肢腱反射均消失,左下肢无跖反射。眼底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不稳定及畸形较重而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接受后路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5d佩带胸腰支具下床行走。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内固定的位置及骨愈合情况。结果1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0个月。手术7d后均逐渐恢复穿衣、起卧床、步行、大小便及洗漱等生活自理能力,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非弯腰的轻体力工作。所有病例骨折复位良好,后凸及侧凸畸形均获得满意的矫正,缩小的椎管管径完全得到恢复。随访均无畸形矫正丢失和伤椎及椎间高度下降,且未出现钉棒松动及断裂。结论脊柱内固定器AF钉棒系统后路复位胸腰椎骨折的性能良好,并具有牢稳的固定强度,对无神经功能障碍舶脊柱胸腰段骨折复位固定融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侧弯畸形患者MRI检查时横轴位T2WI相中出现的伪影与脊髓纵裂畸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4例脊柱侧弯畸形患者横轴位T2WI相出现的伪影。结果:44例出现T2WI图像伪影的患者,均发生于脊柱侧弯处。其中,6例纵裂伪影均位于胸段脊髓;26例车轮状伪影中24例位于胸段脊髓,2例位于第1腰椎水平段;12例同时出现纵裂伪影及车轮状伪影。纵裂伪影T2WI部分高信号影形态欠规则。车轮状伪影T2WI相表现髓内及椎管内多个裂隙样辐射状高信号。结论:脊柱侧弯患者在MRI检查时T2WI相侧弯处易出现纵裂畸形伪影,应结合MRI多序列、多参数成像进行鉴别,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3例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MRI表现.结果 13例中12例(92.3%)发生于髓外硬膜下,脊髓受压变窄:10例(76.9%)位于脊髓腹侧,2例(15.4%)位于背侧;其中颈段9例(69.2%),胸段1例(7.7%),腰段2例(15.4%).另1例发生于胸段脊髓内.平扫T2WI上为脑脊液样信号,T1WI上类似或稍高于脑脊液信号,病变信号均匀.10例呈“脊髓嵌入征”.7例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1例囊壁强化.2例合并其他脊椎畸形.结论 MRI检查能明确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病变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其对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且有助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力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62-1763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方法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54例严重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采用左侧经胸膜后、或胸腹联合切口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物如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结果]54倒中,43例椎体近解剖复位,11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脊髓再损伤病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前路入路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重建脊桂稳定性好,为患者顺利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全脊柱拼接摄影与MRI在诊断脊柱侧弯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高考体检DR胸部照片中发现的2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男女比例为1∶1.3。所有病例均作CR全脊柱拼接摄影,其中7例进一步作MRI检查。结果用Cobb角测量:10°19岁,平均18岁,男女比例为1∶1.3。所有病例均作CR全脊柱拼接摄影,其中7例进一步作MRI检查。结果用Cobb角测量:10°19°有13例(56.52%);≥20°19°有13例(56.52%);≥20°39°有9例(39.13%);≥40°有1例(4.35%)。不同节段侧弯情况:腰段侧弯(9例)>胸段侧弯(8例)>胸腰段侧弯(5例)>双弯(1例)。23例中,CR摄影诊断:16例以脊柱侧弯为主要,未发现有脊髓及椎体畸形;5例发现脊柱侧弯伴有椎体畸形,2例可疑脊柱侧弯伴有椎管内病变。7例MRI诊断病例中,脊柱侧弯伴椎体畸形4例,伴脊髓空洞1例,伴中央管扩大1例,伴Chiari氏畸形1例。对脊髓异常的显示MRI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CR摄影。结论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CR全脊柱拼接摄影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普查手段,而MRI能提高对脊柱侧弯相关病变的检出率,是矫形或手术治疗前综合评估的重要补充,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儿有肢体运动障碍,伴有神经根性疼痛5例,感觉障碍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9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结果 病变位于颈段4例,颈胸段3例,胸段1例,腰段1例.切除的囊肿均表现为典型的肠源性囊肿组织病理学特征.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5例,明显好转2例,2例症状、体征未见明显缓解,无术后病情加重及复发病例.结论 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硬膜下脊髓腹侧.MRI是有效的检查工具.早期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和显微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例患儿有肢体运动障碍,伴有神经根性疼痛5例,感觉障碍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9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大部切除6例,部分切除3例。结果病变位于颈段4例,颈胸段3例,胸段1例,腰段1例。切除的囊肿均表现为典型的肠源性囊肿组织病理学特征。9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至5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5例,明显好转2例,2例症状、体征未见明显缓解,无术后病情加重及复发病例。结论儿童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是少见的先天性疾患,多发生于硬膜下脊髓腹侧。MRI是有效的检查工具。早期手术切除囊肿,神经功能多能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和显微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R全脊柱拼接摄影与MRI在诊断脊柱侧弯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高考体检DR胸部照片中发现的2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17~19岁,平均18岁,男女比例为1∶1.3.所有病例均作CR全脊柱拼接摄影,其中7例进一步作MRI检查.结果 用Cobb角测量:10°~19°有13例(56.52%);≥20°~39°有9例(39.13%);≥40°有1例(4.35%).不同节段侧弯情况:腰段侧弯(9例)>胸段侧弯(8例)>胸腰段侧弯(5例)>双弯(1例).23例中,CR摄影诊断:16例以脊柱侧弯为主要,未发现有脊髓及椎体畸形;5例发现脊柱侧弯伴有椎体畸形,2例可疑脊柱侧弯伴有椎管内病变.7例MRI诊断病例中,脊柱侧弯伴椎体畸形4例,伴脊髓空洞1例,伴中央管扩大1例,伴Chiari氏畸形1例.对脊髓异常的显示MRI检出率为100%,明显优于CR摄影.结论 青少年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多发群体,CR全脊柱拼接摄影可作为临床常规的普查手段,而MRI能提高对脊柱侧弯相关病变的检出率,是矫形或手术治疗前综合评估的重要补充,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2000年7月~2008年1月诊断为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的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腰痛伴胸痛、上肢放射性疼痛伴麻木、肢体活动障碍和二便障碍等.影像学表现为MRI的T1、T2及脂肪抑制加权成像上表现为圆点状或条索状低信号,肌电图表现有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上肢F波出现率减低.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SA可以确诊脊髓血管畸形,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